言意兼容: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内在取向和教学价值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意兼容”,来源于“言”与“意”关系的研究。关于“言”“意”之辩,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易传·系辞》,至唐宋时期转入到美学范畴。李维鼎在现代语境中对其进行借鉴和扩展,提出语文“言意论”主要观点:言意之间的转换是一切言语活动的本质所在,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其核心途径是“通过‘言’达成对‘意’的理解,再反观其‘言’在达‘意’中的作用、方法和技巧,从中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领域中的“言”,通常指文章特有的语言知识、写法、篇章及体裁等,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都是属于“言”的范畴;“意”通常指作品的思想、情感、主题和文化意蕴等,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属于“意”的范畴。“言意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得意忘言,而是由言得意,据意知(学)言,既顺应了言语习得的特点,又承载了民族语文学的优良传统,兼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依托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构架,用好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含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项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单项练习等),能够将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融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的真正统一,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练习设计“言意兼容”的内在取向剖析
  为了深入研究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笔者将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进行了梳理,按其练习的表面指向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向“言”的练习,这类练习倾向于对语言知识、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与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在特定场景中进行说话训练,这无疑是指向言语表达的,可称之为“言”的练习。另一类是指向“意”的练习,倾向于对人文主题进行品悟,以提升思想认识,深化情感意蕴。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课后练习第二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这是一道指向深化课文主题情感认知的练习,可称之为“意”的练习。通过系统梳理和研究发现,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具有“言意兼容”的内在取向。
  1.“言”的练习中以“意”为召引
  “言”的练习中以“意”为召引,是指看起来表面是指向“言”的练习,其内在含有“意”的指向和引申。如三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看起来是一道再平常不过的言语表达练习,但从表述来看,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说话训练,而是对口语交际的语境进行了设置——“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这一交际语境的提出,使练习不仅指向言语形式,而且指向人心的领悟。引导学生在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也要调动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在言语表达中寄寓、黏附、融汇自己的情意和倾向,这是理想中的言意共生性教学。细细揣摩一至六年级全册教材,此类练习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照,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在的逻辑思路。
  2.“意”的练习中以“言”为根柢
  “意”的练习中以“言”为根柢,是指编者设计的练习题,虽然指向的是情感体会、思想提升,但它不是空穴来风、横空出世,而是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材料作为思考的支撑。如五年级下册课文《祖父的园子》的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萧红对“童年短暂的快乐和自由”的怀念,这是一道典型的指向人文情感体悟的练习,但题干中很鲜明地提供了“下面的句子”,这些现成的、具有极强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作为学生体会作者真实情感的丰厚资源和铺垫。这样的练习设计,深谙“由言得意”的语文学习之道。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大多具有这一特点,这对语文教学具有深层的辅益。
  二、“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的教学价值寻绎
  1.导向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是老师们躲不过、绕不开的话题;教学中的得言忘意与得意忘言,一直是老师们心头的困和痛。我们知道,言语学习是两个向度的活动,一方面是“意”的深入,一方面是“言”的显露,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言意兼容”,为语文教学实现“言”与“意”两个层面的穿透与贯通,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2.共生性
  字词句组成的言语体系,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大脑,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生活体验,促其重建物境、情境、意境体系和意义体系,从而增知获能、悟理染情,这是言意共生的教学境界,也是理想的教学境界。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注重外境与内意的相互激发、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结,让“言”与“意”相互牵连,互为因果,共同滋潤学生的心田与笔端,从而使语文教学走进“内化于意,外化于言”的澄明之境。
  3.整体性
  统编教材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板块,精心构思“言意兼容”的言语环境,努力建构指向能力培养与思想陶冶相融合的教材体系。其旨归在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言意兼容”的思路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把听、说、读、写与知、能、情、理统整在一个以“言意互转”为内在运行机制的场境中,让语文教学成为调动学生全部思维智慧和融注情操人格的过程。
  三、“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的教学策略
  1.单元备课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突出主训练,体现整体建构
  “言意兼容”的练习设计理念,在更大范围内体现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架构上。在单元备课时,我们首先应考虑人文主题的统领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与人文主题相适配的语文能力训练内容和方式,做到人文主题统领与语文要素训练同构共赢,相得益彰。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猫》《母鸡》《白鹅》,均为名家名篇;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范例大多来自三篇课文。通读单元内容后,依循“言意兼容”的设计思路,我们确定如下三项核心教学内容:(1)三篇课文的教学,均须重点围绕“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动物的可爱和他对动物的喜爱的”这一主问题展开;(2)每篇课文中均须设计至少一个练笔仿写,练笔题目可以来源于课后练习,也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前置到课文学习中进行,还可以自己设计练笔内容,练笔仿写要写出动物的可爱和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3)此单元的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均须扎实达到“联系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写法进行模仿和创作”的要求。   以上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单项练习”和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项练习”的统整开展的,将单元人文主题的突出、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课后练习相联结,整合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练习为支架的单元整体建構。在这个整体建构的单元学习模块中,知、能、情、理等要素或先或后,或疏或密,或明或暗,或单项或多项地勾连变错,互促共进,形成“言”和“意”在反复结合中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为教学注进了合力。
  2.课文教学以语文要素为中心,呼应大主题,追求言意双得
  上文所述的单元备课,体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思路,建构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格局。最终的语文教学质效,取决于课文教学。因此,落细、落实课文教学,十分重要。我们的策略是,用好带有“言意兼容”取向的课后练习题,以合宜的课后练习为支点,把语文要素推向课堂的中央,深耕细作,回旋反复,使学生形成切实的言语认知,熔铸过硬的言语能力,同时注意呼应大主题,在单元人文主题的观照下据意学言,实现言意双得。
  例如《母鸡》一课,如何以“言意兼容”的课后练习题为支点展开教学?以课后练习二为例:“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在课堂上,通过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一一对应,如:“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将这段生动传神的描写与母鸡的“负责、勇敢”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总是挺着脖儿、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等词句带入现实体验和自我的生活经验,联想母鸡当时的神态与心理,从而对母鸡的“负责、勇敢”有真切而深入的体味,引导学生用一种带有语言温度的感知方式,学会从原来熟视无睹的对象中看出美、会出意来。这样,言语教学与人文教育就真正做到了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这是“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理念下的理想教学样态。
  3.单、专项练习以单元生态为依托,灵动主旋律,走向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教师用书中指出,教材编写时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板块中各项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即使是习作、口语交际等专项练习,语文园地的单项练习,也都是慧心巧思,努力将其有机融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共同作用的单元生态中。在教学中,善于借势用势,将单、专项练习通过创新性处理,使之更好地为单元整体教学增色添彩,是我们惯常的教学实施策略。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人文主题是关于好奇和思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用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展开想象等。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专项练习是辩论。练习中提示了四项辩论选题(电脑时代要不要练字、班干部是轮流好还是精选好、互联网是增进还是疏远人们的感情、可不可以说谎),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丰富认知,全面看待和处理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一次辩论会。基于教材编写的“言意兼容”取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实践中我们可这样处理:
  (1)在内容上,丰富辩题内容,增加科学元素。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于好奇和思考的,所以其选文带有浓郁的科学色彩,如《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为呼应人文主题和课文中丰富的科学元素,我们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如增加“教师会不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出现新型病毒的利与弊”等,对本单元人文主题进行深化和拓展。
  (2)在形式上,增加准备时间,优化辩论方式。辩论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为了取得更好的辩论效果,辩前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准备时间,还可以邀请兄弟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3)在评价上,纳入素养评价,追求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辩论过程展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辩论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取向,以及参与的态度。
  “言意兼容”是语文“言意论”视域下对统编教材练习编写特色的独特洞察,据此可探寻实现语文教学“言意双得”的有效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降雨引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以天水市北山滑坡群为例,结合勘察结果和实验数据,通过计算王家半坡滑坡与中和巷滑坡
本论文针对核反应堆主泵推力轴承和其他止推轴承用轴瓦对高强度、低摩擦系数石墨的需求,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碳化硅弥散强化和碳化硅/碳纤维复合强化技术结合一步热压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治理体系带来严峻的挑战。网络舆情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战“疫”阵地,其核心旨在平衡民众的自由表达与风险控制。在新媒体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在网络
目的探讨含服方糖在预防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低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4例结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
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智能直流接触器结构的优化设计中.该新型智能直流接触器实现了大幅度节材、节能,降低了触动过程铁芯撞击能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其性价比
开关触头在高弧高温的作用下,产生熔池,继而发生喷溅,是电弧侵蚀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计算触头温度场,分析了影响触头熔池尺寸的因素。结果表明,热流功率P和分断时刻t0对熔池尺寸有显
目的观察Cys-C、NAG和TRF 3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8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并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8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正如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吉姆斯.阿里逊所说:“当现代报纸跨越国家
合闸相角对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尤其是触头碰撞弹跳有重要影响.首先用定相合闸装置,对一台80 A的样机在不同的合闸相角下的触头弹跳时间进行测量;然后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