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管中窥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版历史新课标与以前的课标相比,在全球史观、课程目标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透过2017版课标中的一则活动设计,可以看出2017版课标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新变化。
  [关键词]2017版;历史新课标;变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66-02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新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2017版新课标中设计的一则活动为例,活动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中国航海活动与海上贸易”(专题1.6),探讨新旧课标的变化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一、透过活动设计看全球史观的变化
  2003版课标首提全球化史观教学,但其中的全球化本身就有很大缺陷,即它宣扬的全球化过于强调西方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基本可以看作是“西方化”,广大的非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是缺位的,即使提到也大多只是作为 “被西方化”的对象出现。固然,我们目前所说的“全球化”是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非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缺位”和完全的被动。2017版新课标和新教材对此做出了调整。
  活动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中国航海活动与海上贸易”,从该主题来看,新课标将16世纪中国郑和下西洋和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也纳入了全球化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教材不再延续以前的全球化观点,即将新航路开辟看作全球化的起点,而仅仅将新航路开辟看作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017版新课标1.15“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1.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中则提出了“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这些表述突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和全球化的早期表现,强调各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是同步和统一的,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同时,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各地区各文明已经有了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可能还比较薄弱,但一直在延续。新航路开辟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各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透过活动设计看课程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变化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强调核心素养,即学科关键能力,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必须具备的学科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包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从活动设计的目标来看,第一,强调“深入认识16世纪中国航海活动的世界背景”,要求将中国的航海活动放在全球化的范畴内理解,进一步破除传统全球史观把新航路开辟当作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另外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相应的时空观念。第二,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并综合利用文献、地图、水下考古等历史资料,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亚洲和欧洲航海活动的性质和作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收集与利用,逐步形成史料意识,突出了新课标对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要求,进而要求学生依据史料进行相应的历史解释,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第三,要求“重新认识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刻理解中外海上贸易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何为“重新认识”?即改变传统的史学观点——仅将郑和下西洋看作孤立事件而非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如何“深刻理解”,即联系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架构、解释这些活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历史学习者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历史存在巨大鸿沟,不能假设历史上的人物与现代人一样的思想与行动;背景是历史意识的第二要素,研究历史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承认历史的过程存在,历史事件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更多的变化,要求用一种历史的视角来揭示随时间变化的动态。”
  针對活动目标,设计者在活动过程设计中明确了活动内容和研究方向:1.从明代小说(例如“三言”)中寻找白银在中国普遍流通的描写,再现使用白银进行买卖的情景;通过中外文献、考古资料等了解白银来自美洲以大量购买中国的瓷器、茶叶的史实以及白银普遍流通给中国带来的变化。2.运用中外历史地图,知道欧洲商船从美洲到达东南亚和中国以及中国商船到达东南亚各国和日本的航行路线,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知道中国商船的规模及主要货物。3.对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教师讲授、学生主题报告会、图片展览等不同形式,对这一时期的“倭寇”事件、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变化以及张居正改革等问题进行研判。从设计的活动内容和反映的研究方向来看,2017版新课标强调“发展与联系”的唯物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特别是地图的大量使用尤为突出。“地图的终极目标与空间息息相关,它让人们从空间上理解人类世界中的事件;然而地图常常也与时间密不可分,它让读者观察这些事件如何各自依次展开。” 地图既是客观世界的物质载体,又是一定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认识的总结。活动设计者试图通过地图的大量使用,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同时形成全球视野和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通过细致而明确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寻找各种史料,并以史料为依据,对新航路开辟后的中西方贸易、中国与周边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行一一梳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与在当时世界所处的地位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家国情怀逐步生成。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历史学家对他所处理的人物的理解,对他们行动背后的思想,应该有一种富于想象力的理解。”总体来讲,该活动设计通过了解16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海上贸易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加强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体现了新视野带来的对史料的新发现和对传统历史问题的新解释。与之前的课标相比,2017版历史新课标更为重视历史事件宏观背景的把握,突出与强调对历史事件整体背景的把握,而非之前的专题史重视历史事件的纵向联系而忽略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突出与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史料的搜集与实证——史料实证;通过不同历史事件的联系创设情景境借助史料解释历史事件——历史解释。通过以上努力,架构出一个多元的世界,联系与发展的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描绘出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家国情怀。“鲜明的问题意识是所有历史叙事话语赖以形成和展开的基础” ,整个活动设计,以家国情怀为立意出发点,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为能力培养的着力点,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特点。
  三、透过活动设计看新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21世纪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战略的提出,对重新认识与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航海活动和古代中国的国际交往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了中国逐步走向全球大国、强国的进取心。正如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定义,确立了西方在全球化中的话语权一样,历史的研究者与教育者也应当顺应这一历史的趋势。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崛起的民族需要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有待历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约翰·托什.史学导论 [M].吴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杰里·布罗顿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M].林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 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 彭刚.叙事、虚构与历史[J].历史研究,2006(3).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网上交友新时空》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侧重课堂内容和结构,课堂结束后及时总结收获和启示,以对将来的教学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56-0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
[摘 要]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正经历着各种变革。学有常规,教无定法,把握学情,抓住课堂教学出发点,夯实组织教学活动基础,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有比较现实的意义。文章从“随时、随性、随遇”把握学情的时效、重点、难点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只要精准地把握课堂学情,就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把控学情;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摘要]《荷塘月色》结构严谨、用词精当、意境唯美、情感真挚联系当时的背景去读《荷塘月色》,会发现其中寄寓了朱自清渴望自由,不满现实,想挣脱又不能的复杂情感。文章主要探究了《荷塘月色》的画面之美、韵律之美、情感之美  [关键词]朱自清;《荷塘月色》;艺术特色;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25-0032-02  《荷塘月色
[摘 要]学生的英语诗歌创作要注重实践性、创新性、趣味性。厦门市松柏中学高二年段学生诗歌创作活动过程为:欣赏—模仿—创作—朗诵—评价—出版。  [关键词]英语;诗歌创作;高二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25-02厦门市松柏中学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开展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子课题“高中生英语写作
[摘要]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史料认识历史真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证意识养成的过程。初高中新课标衔接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把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文章以《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为例,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从而寻找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由于文言文在语法规则和词语表达方面与现代的白话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长篇文言文的阶段,因此,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的结构层次。  [关键词]文言文;目标引领;言文合一;《小石潭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气息,不仅降低了政治学习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从课前准备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和课后拓展生活化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优化政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气息;课前;课堂;课后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6301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引
[摘 要]文本细读是还原文本语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艺术。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语境生处细细寻”“语言亮点细细读”“情理悖处细细品”“语意空白细细钻”等文本细读策略,目的是使阅读成为学生快乐的心灵之旅,让学生读出“味道”,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有利于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学生形成未来报效国家的使命担当。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富有家国情怀内涵的历史素材,突出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彰显有家国情怀的伟大人物,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
【名师简介】戴世锋,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师范生导师、广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广州市戴世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砺儒实习工作坊副坊主、广东戴世锋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史风工作坊主持人、《中学生报》主编。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首届特约教研员、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番禺区人民政府督学。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