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旨在为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423例行留置导尿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其尿液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23例留置导尿患者尿液中共分离出12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9.6%,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3.6%(67/125)、40.8%(51/125)及5.6%(7/125),其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菌株数最多的致病菌,分为占32.0%(40/125)、21.6%(27/125)。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7%、80.1%、64.6%、64.2%,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9%、8.5%、0。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达100% 结论: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以药敏试验结果作为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留置导尿; 尿液; 病原菌; 药敏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in th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indwelling catheter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selected 423 patients who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parated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their urine. Results In total 423 patients, separated 125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positive rate was 29.6%. In all isolated pathogenic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fungi accounted for 53.6% (67/125), 40.8% (51/125) and 5.6% (7/125). E.coli and s.aureus were the maximum number of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32.0% (40/125), 21.6% (27/125). E.coli to ciprofloxacin, ceftazidime, amoxicillin and levofloxacin resistant rate were higher, respectively were 90.7%, 80.1%, 64.6% and 64.2%. E.coli to aztreonam, ampicillin and imipenem resistant rate were lower, respectively were 8.9%、8.5%、0.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nterococcus to cefazolin resistant rate of 100%. Conclusion E.coli and s.aureus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indwelling catheter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as guidelin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word:Indwelling catheters;Urine; Pathogenic bacteria;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常见的处置措施,但开放导尿管可使尿路与外界直接接触,加之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而极大增加了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机率[1]。一旦发生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全身性感染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既往研究报道,未留置导尿者尿路感染率为3.1%,而留置导尿者尿路感染率则高达9.9%,因此,了解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对防治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医院内感染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23例行留置导尿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其尿液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423例行留置导尿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87例,女性136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1.7±11.3)岁;基础疾病:泌尿系结石102例,前列腺增生56例,泌尿系统外伤30例,术后留置导尿235例。
  1.2 方法
  1.2.1 尿液采集 所有患者均于留置导尿管后第5 d,无菌收集导尿管部位尿液标本,保存备用。   1.2.2 菌株分离 将上述所采集尿液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 ℃,5% CO2培养箱培养24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初步鉴定菌群后,再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纯培养,API系统(法国生物酶里埃公司产品)明确菌群种属。
  1.2.3 药敏试验 根据菌群类型,采用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
  2 结果
  2.1 留置导尿管后感染情况
  423例入组患者尿液中共分离出12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9.6%。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3.6%(67/125)、40.8%(51/125)及5.6%(7/125)(表1)。
  2.2 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3 讨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泌尿系统与外界无直接接触并处于无菌状态,仅在距尿道口近距离范围内(约3cm)存在少量细菌[3]。而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可增加外源性病原菌进入尿道的几率,从而引发尿路感染;同时插管操作可造成尿道黏膜屏障损伤,增大外源性细菌通过尿道粘膜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可能,加大全身性感染的几率[4]。既往研究结果证实,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肠球菌及真菌为主要病原菌。虽然在体表及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亦存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菌群,但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且伴随寄生环境的改变,上述条件致病菌原则可引发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属于侵袭性操作,对机体自然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破坏性,如合并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全身性基础疾病,则易引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此外,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也是诱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共分离出7株真菌,占5.6%,因此正确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对防治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十分重要[5]。
  本组研究中大肠埃希菌是菌株数最多病原菌,为40株(32.0%),其代谢产物ESBLs由质粒介导,在广谱酶TEM-1、TEM-2及和SHV-1突变的情况下,ESBLs可在同种菌或异种菌间发生接合转移,从而使敏感菌变为耐药菌。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7%、80.1%、64.6%、64.2%,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9%、8.5%、0,提示亚胺培南是治疗尿道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可靠药物。本组研究中检出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1.6%。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留置导尿24后,铜绿假单胞菌即可于导尿管表面形成生物膜,且生物膜厚度及密度随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6,7]。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其对多种抗生素均存在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5]。
  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持续增加。临床研究显示,留置导尿时间>5d时,泌尿系统感染率可高达100%[8]。因此,除了严格执行无菌留置导尿操作外,还应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操作,同时,密切监测尿液细菌感染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熊星, 杨江根, 方烈奎. 泌尿系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及其预防[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 26(12): 958-60.
  [2] 肖洁, 黄泳璋.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5): 879-80.
  [3] 戴展霞, 陈芬, 金建业, 等. 留置导尿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0): 918-9.
  [4] 谷永芳, 张龙英.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 四川医学, 2011, 32(9): 1500-1.
  [5] 梁维红, 陈卫平, 郭亚丽, 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3): 126-8.
  [6] 苏敏, 徐鹏.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1): 63-5.
  [7] 赵蓬波, 杨广民, 侯晓杰, 等. 579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5): 387-9.
  [8] 张桔红, 张凌玲, 祖英秋.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5): 384-6.
其他文献
我是来自济南的一名大学生,看CFan已经三年了,是她的忠实读者,我从上面学到很多的知识。祝CFan越办越好!    在2008年第2期《小心,莫让开始菜单暴露隐私》一文里,介绍了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法来实现从“开始”菜单删除常用程序列表,从而避免自己隐私暴露(前段时间的艳照门事件,想起就让人害怕)。  我按照文中所说修改了注册表,发现这种方法确实可行。不过注册表对系统尤为重要,稍有不慎,便会造成系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营山县朗池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以口服西药为主;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2%,远远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胸外伤患者中,对呼吸道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护理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80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且将这些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监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重症感染组),30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及52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及PCT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患儿hs-CRP、PCT均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及对照组(P均0.05)。  1.2 方法 局部感染组及重症感染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6例,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有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方式,通过比较护理措施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分析有效护理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3%,满意率为95.9%;而对照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6%,满意率为73.2%,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顺铂,25mg/m2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6个月、1、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2.94%(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治疗的患者112例,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配合率、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某医院门诊部西药处方的合理性。方法:对本院门诊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开具的1200份西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合理性。结果:经汇总和统计分析,1200份西药处方中,存在和不合理现象的处方一共有213份。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和用法不当情况最为突出,分别占总处方数的5.0%和4.1%,另外还存在用量不当和联合用药不当、给药剂型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结论: 医院门诊部存在一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儿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心得。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小于三岁与一组大于三岁,且让两组患儿接受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然后根据变应原阳性结果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然后进行随访观察效果(主要发作次数)。结果: 该组试验过程中患儿没有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儿接受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哮喘患儿的发作次数,改善病人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