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来源 :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心理暗示现象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作用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影响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人的判断,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但是,人不是神,不总是“有主见”的,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暗示的成功,还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针对外来的暗示者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其实,这样的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比如,如果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受了暗示的人很容易被操纵、控制,成为异端邪说的受害者。
  那些没有主见的,人云亦云的、依赖性比较强的、比较幼稚的人,往往容易成为接受不良暗示的群体中的一员。
  编辑/孙栎栎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了解历史,在每节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作为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面包括表扬和批评的策略、引发所有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策略、强调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积极期望的策略等等,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激励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初中生面前,他们既新奇又紧张,教师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