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该怎么吃?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到《把恐龙做成大餐》的那个黄昏,我没有吃晚饭,而是用4小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215页的书。16道由恐龙和其他古生物作为食材的“佳肴”一一在我眼前掠过,或许是这些“精神大餐”太过于逼真,我甚至觉得口腔里泛起了从未有过的味道。
   《把恐龙做成大餐》并非那些谈论“原始人把恐龙吃绝了”一类内容的三流“科普读物”;相反,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每一道“菜肴”,无论是食材选择还是烹调方法都颇有科学依据。作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青年恐龙研究者,邢立达曾为科研行走世界各地,亲历了一些著名的古动物化石出土和研究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来自广东潮州的他,也因为对美食的爱好,深入了解了美国、日本、埃及等国家的饮食文化。
   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人生经历,成为《把恐龙做成大餐》的创意基础。邢立达说:“有一次,一位北京饮食圈内的老朋友和我闲聊说:‘你喜欢美食,又喜欢恐龙,还说暴龙的蛋白质结构和鸡肉差不多,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恐龙该怎么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开始构思一本讲怎么‘吃恐龙’的书。”
   在这本书里,邢立达首先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精心考证了书中涉及的古动物与现代动物在生物分类上的相似性(比如瓦蛤和现代贝类),或者进化上的关联(比如暴龙和鸡),顺带说上几段古生物研究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在“爽口弹牙的鱼龙肉丸”一章里,鱼龙化石的发现者玛丽·安宁不再是很多科普书当中那个“从小爱科学”的女子,恢复了“采集化石为生活打拼”的本来面目。而在“奶白色的韩式鹦鹉嘴龙尾汤”一章里,德国法兰克福自然博物馆收购来自中国的走私化石的事件,让人不免为中国优秀古生物研究资源的流失而叹息。
   在论证“食材选择”的科学性之后,邢立达对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介绍更为精彩。在“吃出浓郁海滋味的熏邓氏鱼”一章,他写道:“如果一条邓氏鱼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该如何烹饪?中国人可能会想出上百种方式,美国人则可能就是烤鱼块一条道走到黑。而身在加拿大的我,此时脑海里只有一种声音:熏了它!熏了它!熏了它!”简洁的文字,在幽默中道出了3个国家不同的饮食文化。
   至于从现代烹饪方法出发设想的烹饪古动物的过程,在这本书里只占极小的篇幅。但这些精练的文字,足以成为让读者在家“烹饪古动物”的参考。“在我设计这些烹饪方法的时候,旅居美国的美食顾问王国栋帮了很大的忙。我喜爱美食,做菜却比较‘野路子’,他则非常讲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邢立达说,“比如,在写作‘卡郡特色的辛香小炒狗鳄肉’一章的时候,他告诉我现代的鳄鱼肉太瘦,做菜都会很干,所以美国南部人很喜欢炸鳄鱼吃,这样的做法在佛罗里达州也很流行。于是我借鉴了现代美国烹饪鳄鱼的方法,设计了类似日本料理‘天妇罗’的炸鳄鱼料理。”
   科学与美食的联姻,让“白果炖小盗龙”、“韩式鹦鹉嘴龙尾汤”、“似鸡龙火锅”等一道道“恐龙菜”跃然纸上,组成了包括前菜、汤、副菜和主菜的宴席。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会餐之后,古生物爱好者和美食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把恐龙做成大餐》邢立达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邢立达,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现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古生物学方向研究生
  
  [桥段]
  将小盗龙去除内脏,洗净晾干,去掉头尾,切件分成双翅、双腿、脖颈与中段;拿炒锅加油,将小盗龙块扑上生粉,烧热油炸至微黄色后捞出沥干……砂锅加水烧开,放入葱节、姜片、陈皮丝、冰糖、龙肉块,然后把浮沫、浮油撇掉,改用小火;待煲到肉色发白时,加入此前准备好的无柄银杏果,煲至肉酥烂即可,起锅时再调味。
   这道汤的汤色白润,无柄银杏果清香软糯,夹起小盗龙腿,只品得肉质爽甜,结实入味,不失滑溜。吃完龙肉再饮龙汤,醇香顺喉,回味无穷。这种双双来自原产地的银杏与龙肉之搭配,可谓是尽得辽西食材之精髓,一定会是一道让人难忘的美味,现在就美美地盛上一碗吧!
其他文献
娶个同姓老婆,几率有多大?一些疾病为何会在某一特定的地区比较高发?我国学者绘制了一张包含了12.8亿中国人的姓氏地图,正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实不仅是人,连姓氏也会透露出“一方水土”的秘密。最近,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的研究生导师陈家伟、中国科学院教授袁义达等学者,对中国人的姓氏进行了追踪,发现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而那些塑造了“一方水土”的历史事件,早已藏在了
期刊
现在我国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该不该叫停的问题,而是缺乏规范。  “尽管在过去的3个月中,中国卫生部强行禁止未经批准的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而国内企业仍向患者收取高达数千美元的费用,有些治疗甚至未经验证。”4月11日,《自然》网站上以《中国干细胞治疗乱象》为题,披露了这一现象。  干细胞治疗在中国受捧   这已经不是《自然》杂志第一次关注中国的干细胞治疗了。2009年5月的《自然》杂志头条新
期刊
长满刺的耳机(美国)  OneSense是一副外貌奇特的耳机,满身的“刺”,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的声音,并且也能充当眼罩,它的“刺”也是向外界表明听音乐中,反感打扰。    iPad复古打字机(美国)  打字机,现在通常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但这款改良打字机可以让人感受到过去的那种敲击手感。设计师将其与现代科技融入在一起,通过USB与iPad的连接,还原过去的敲击节奏。    能水洗的运动型耳机(日本
期刊
世界上每3个人中就1有个结核杆菌携带者、中国有5.5亿结核杆菌携带者、结核杆菌更偏爱文艺青年,例如,鲁迅、林徽因、林黛玉……一部在3月24日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推出的网络短片《功夫结核》,本为做公益宣传。沒想到,播出不到三天,点击过万,更有网友称它为史上最“惊悚”的纪传体微视频。  “熟悉的陌生人”吸引眼球  该片的主人公“结核杆菌”是一位头戴斗笠,身披斗篷,略微发福,号称“全球不败”的“武学
期刊
Walkman、PSP、特丽珑……尽管索尼的困境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家仍旧记得那些年索尼产品带给人们的感动和对世界的改变。不禁要问,那些年的“它们”今安在?这些年的“不争”源于哪?  去年“棒杀”诺基亚未遂后,今年媒体的焦点对准了行动迟缓的索尼。尽管,索尼的困境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家仍旧记得那些年索尼产品带给人们的感动和对世界的改变。不禁要问,那些年的“它们”今安在?这些年的“不争”源于哪?  曾让人
期刊
大学教授给高中生上课确实是件新鲜事。而上课用的工具更是奇特,一大块硬纸板、几颗图钉、一根棉线、一把剪刀,外加一颗聪明的头脑。  4月17日,记者来到清华大学附中,观摩了清华大学附中开放日举办的一堂叫做“小小爱迪生”的课程。  “生物语言”解释黄金分割值  这堂课的老师是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高云峰。在这堂课上,他将给一群高一的学生上一堂叫做“寻找四叶草”的课程。而这门课,将融合物理、数学、生物等
期刊
《超级战舰》的华丽特效当然是让人们走进影院的最佳理由,不过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却是纯电脑技术难以企及的,他试图将特效“揉进”真实爆破场景,“让观众在两个小时中忘记现实世界”。  美国“孩之宝”公司在“变形金刚”身上尝尽甜头,于是速速将旗下另一款经典游戏“电影化”了。《超级战舰》类似中国的军棋游戏,玩点就是双方交战策略。电影都不遗余力地展现游戏精髓,大肆宣传产品属性。  尽管如此,影片在情节设计上却不敷
期刊
3月23日,一名风华正茂、前程似锦年轻医生的生命陨落在患者的刀下,还有3人被伤害。仅仅20天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711医院又发生两起针对医务人员的血案。这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颇受关注的医患关系上。从网上看,为伤者哀叹,强烈谴责犯罪行为的有之,无可奈何、悲观失望者有之,更可悲的是竟然有人喝起了倒彩。   目前我国多数行业都在不断改善,供需矛盾不断缓解。而医疗行业却成为少数几个日益受到公众诟病、
期刊
专家表示应关注“从药品到毒品”的过程,严厉打击传播制毒方法的违法行为,同时严控相关药物的流向。  用于治疗感冒,可以随便在市场上买到的非处方药新康泰克,竟然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为制作冰毒的材料之一。最近,山东聊城警方破获两个制毒团伙利用新康泰克胶囊提炼冰毒,他们分多次购买了近千盒新康泰克胶囊后,先后制造了60多克冰毒,以及大量半成品。专家呼吁,对于感冒药的管理应该加强。  感冒药被制毒团伙盯上  
期刊
当物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时,快乐从何而来?快乐能力的失去,正是初老症的根由。  随着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热播,“初老症”一词逐渐为人所知。林依晨扮演的三十岁白领,面临着未老先衰的窘境,心理和身体仿佛都比实际年龄老得快。这种情况被称为初老症。   其实,初老症一词是剧中虚构的。但是,由剧情而来的50条初老症状测试,却被众多80后网友认为与自身情况相似,因此得出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