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studi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及修改后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四川省10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碳排放增加734.307×104 t,增长率达10.478%. (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10a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812.454×104 t,增长率达10.339%,碳排放量占碳排放量的96%以上;碳汇增加44.742×104 t,占四川省碳汇的94%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就区域分析而言,成都平原区碳排放量最大,四川盆地、丘陵区碳排放量次之,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量最小;在州市中,成都市、南充市、绵阳市和达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三州地区碳排放量最小.(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为碳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碳源,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林地的碳汇作用显著,但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碳排放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为主.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碳循环的人类影响机制,并能够从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产业结构调控等领域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其他文献
以某功率为70W的电源模块散热器为例,用传统的热设计理论及经验公式进行散热设计,初步确定散热器结构要素.应用热分析软件Icepak对散热器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分析数据,
本文从工业增长目标框架出发,基于增长结果目标指向和增长驱动目标指向两个层面,从稳定、高效、环保、低耗、信息融合、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时间紧,任务重,采用传统方法难以按时完成任务。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主要工作,分析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及基于正射影像图的权属调
由于格尔木市所处地理环境的限制,该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本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组织全
通过对已有增长模型,即Logistic模型和Confined exponential模型的修正,建立了一个腐蚀增长模型,即修正的Logistic模型.并结合某飞机机翼前沿腐蚀坑的深度数据,应用SAS统计分
采用基于并联机构和电磁作动器的多维振动主动控制装置,实现了对船舶航行中面临的多维低频振动衰减.对振动控制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系统控制模型分析和控制算法研究,并制作
目的 探讨以含有胶原的聚丙烯酸交酯(PGA)为载体,运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同时复合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进行体外构建的可行性.方法 不含胶原的和含有20%胶原
本文在调研分析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一体六面"全方位教学改革措施,即构建全新的动态综合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
该文介绍了带有宽总线网络的可重构计算模型(RAPWBN)的基本结构及其二进制值的前缀和操作,提出了一种快速并行排序算法,对长度为N的序列进行排序,在具有N2个处理器和N条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