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常青:信息技术与写作思维专题系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多方探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点。发散思维属于创新思维,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于发散思维培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一、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信息技术是高中生喜欢学习的一门学科,他们虽然对这种技术有过一定的了解,但利用率不够。另外,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同学们总是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对作文常见的思维方式虽然了然于胸,思维却展不开,无法向深层开发。因此,学生不敢提出不同意见,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新的做法,作文立意、表达都过于平常。从而导致写了许多次作文,但却难见思维深刻、立意颇新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与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新意。这样才会打开思维路径,让思维真正发散开来,从而让作文变得丰富多彩,可见作文教学最终还是思維教学,其中发散性思维直接影响着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二、发散性思维还要打开思维的宽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思维狭窄与其知识的广度深度有关系;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也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使学生占有的资料无论是在种类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极其便利地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思维短时间内发散开来。
  三、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思维四通八达,会变通,会发散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思维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生动。我们作文时就是要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现,而这一切又来源于思维的灵活与畅达。我们在作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教学中要敢于突破思维的单一性、僵化性,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逐渐形成超乎寻常的构思。例如,在进行作文辅导时,讲到分论点设置,学生一般喜欢并列式分论点;但这种分论点最大的特点是思维老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以中心论点为原点,向四周扩散。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用多媒体来画图,这样学生会快速地打开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认识到作文思维教学也可以这样有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其创新思维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很有帮助,这就是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灵活使用,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古诗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组成,同时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进行有效教学,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可以将古诗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化教学,体会意境   通过古诗的有效教学,让学生体会古诗意境,进而加强核心素养培育,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望庐山瀑布》学习中,教
期刊
阅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和作者在心灵上的一种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和学生共同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希望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通过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能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能培养良好的诗词语感,和李清照达成心灵上的契合。   如果单独赏析这首词,简单介绍写词背景,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表面。我尝试着以《武陵春》为教学重
期刊
校本教研实行“四化”管理,从根本上夯实教师基本功:常规管理精细化、教研思路明确化、教师培训常态化、课程建设规范化。   一、常规管理精细化   1.坚持教学常规月查制度。   备课采取集体备课加个性化修改的导学稿形式,重实效。每月定期组织教学常规大检查,分三档评定等级公布结果,将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结果与教师月考核量化挂钩。落实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不定期抽检制度,抽检结果实行教研组捆绑式
期刊
岁月流转,恍若白驹过隙,我在你无尽的关怀和包容中成长,我明白,你的爱一点一滴地灌注在我的生命里,不动声色而又永不停息,你的爱藏在密密的针脚里,藏在一粥一饭里,甚至,它藏在1/4个橘子里。   因为我爱吃橘子,你便会买许多,每天晚上给伏案苦读的我送两个,于是,辛苦的日子里都充满了橘子的清香,生活也多了一份甜蜜。记得有一次你送了橘子,并没有立刻离开,我慢慢剥着皮,心里却想着,我从不曾像别的孩子一样亲
期刊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需要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需要明确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此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应用生活化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学科牵涉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存在一定难度,并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学生才可以深入地探索
期刊
学生是整个课堂上最重要的“主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本课堂很是关键。但目前语文教学阶段,生本课堂的构建还缺乏一定的实效,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生本课堂不够重视,课堂构建始终属于不理想的状态。因此,基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小学生本课堂的构建已经势在必行。   一、以生为本,开展趣味教學   生本课堂构建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根本,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
期刊
快乐课堂,旨在“乐学”,“乐学”就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把语文学习看作一种享受,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每一个细节。   说到这些,我想起二年级一班的李信。最近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两周没来上学了,今天看见他来到学校,我将他叫到办公室,想给他把前面落下的几课补补。他笑嘻嘻地告诉我:“老师,我都自己学了,都学会了。妈妈给我听写的,还检查背课文。”接着就把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向我做了汇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从传统的为学生教授有限的书本知识,拓展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随着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大力倡导,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那就是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优美的文字和画面及音乐总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对于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十分灵敏。所以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难点,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作者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低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阅读教学贯穿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丰富低年级学生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有巩固生字词,提高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作用。   一、兴趣培养,
期刊
一、一个美丽的错觉   面对多则材料的作文命题,有些同学窃喜,自以为找到了破解审题立意的“绝活”了,即“一对一”:一则材料得出一个分论点,三则材料正好对出三个分论点。这是思维简单粗糙的表现,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多则材料作文命题之本质)的直接恶果。   一块看看下面这次实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先生思乡情切,在台北写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