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同时也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得到了普及,学生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学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似乎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智慧课堂的构建依旧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达到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下面本文将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93
  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计算思维的培养以及信息意识的培养等等,而这些内容也是每一个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品质。然而想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以构建智慧课堂为基础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因为智慧课堂就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从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依旧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下面提到的几点问题就是当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类型。
  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缺乏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会长篇大论的讲述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很少有开展实践和练习的机会。但是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想要学好该学科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然而教师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并不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乐趣,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甚至长期处在这种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还会导致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非常枯燥,最终失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别提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了。
  2.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实践较少
  通过对部分初中学校的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在考试制度的背景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只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这个班级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种压力下学校会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重点,而教师为了讲述更多的知识会盲目的开展灌输式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初中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一周只开设一节课程,并且临近考试的时候这节课程也会随时被其他学科霸占。而对教师来说,长期处在这种对信息技术课缺乏重视的教学中,其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例如,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敷衍的行为和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并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备课、上课等等,在这种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缺乏重视的教学中怎么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的呢?甚至还会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并不是那么重要,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开展灵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所谓智慧课堂一般是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背景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进度灵活的切换教学课件和内容,并且通过信息技术中的音频、视频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从而使整个课堂变得灵活,体现出课堂的智慧性和灵活性。而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导致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但是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智慧课堂可以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开展教学,也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从而开展灵活的、智慧的、丰富多样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2.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未来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就意味着未来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而智慧课堂的构建又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并且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供了资源和有利条件,而信息技术素养又是每一个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1.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想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首先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资源和动手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充足的时间内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不仅如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做成视频课件,让学生跟着视频课件进行模仿,由于视频课件具有反复观看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还可以反复观看,这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帮助[1]。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网上图书馆》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录制一段网上阅览电子书籍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视频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当学生遇到不明白或者是不理解的内容时也可以反复地观看,以此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且也构建了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发挥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开展《建立素材资料库》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學内容和具体的方式制作成视频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视,并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重点进行教学。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和信息意识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让学生完成项目所开展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全程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可以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故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的主要内容[2]。例如,笔者在开展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料库》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的学习资料库,将自己学习的内容储存到该资料库里,通过项目的明确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并且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得到了发散,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了保障学习资料库更加安全同时也增添了安全验证,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的。不仅如此,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教师也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地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些正确的、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项目,提升学生信息社会意识,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重视,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复习和预习,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力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故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视,并且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复习和预习,从而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智慧复习课堂,也为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3]。例如,笔者在开展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建立软件资料库》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复习和预习。笔者在开展课前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利用休息的时间建立软件资料库,遇到不会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从而使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让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学资源,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对智慧课堂构建的重视,并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初中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其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青.活用课堂管理系统创建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探究[J].成才之路,2019(2).
  [2]陈小辉.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学习型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0z1).
  [3]李新义,刘邦奇.基于建构主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8(3).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初中,浙江 诸暨 3118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病毒蛋白调控钙网蛋白(CRT)转录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细胞模型,分别转染HBV1.3倍体和HBV病毒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检测CRT表达的上调;构建CRT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析HBV1.3倍体和HBV病毒蛋白对CRT启动子的诱导,并构建CRT启动子报告质粒的截短和C/EBPα位点缺失突变体,分析HBx对CRT启动子的调控情况;转染HBx真核表达质
目的了解寨卡病例的排毒途径和时间,为寨卡病例的实验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寨卡病例不同时间的多类临床样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其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乳鼠颅内和细胞接种分离寨卡病毒,将获得的寨卡病毒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所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寨卡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18例感染者尿液、唾液和血清样本中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82.4%(14/17)
目的分析2014—2015流感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1 386株B型流感病毒,进行生物学耐药检测,检测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在检测的1 386株B型流感病毒中,94株Victoria系病毒均为奥司他韦及扎那米韦的敏感株。1 292株Yamagata系病毒中,有1株病毒只对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其NA基因存在I221T位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比值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MG患儿治疗前28例、治疗后15例和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ICOS+Tfh细胞和CD4+Foxp3+CXCR5+ ICOS+Tfr细胞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及调控因子Bcl-6、c-MAF、Blimp-1和PD-1 mRNA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取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免疫BALB/c小鼠,免疫方式采用0 d、7 d、14 d、28 d。之后取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系,通过快速荧光抑制灶试验检测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系。取阳性杂交瘤细胞系腹腔注射BALB/c小鼠,采集腹水,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亚型鉴别和单克隆
目的建立一种可替代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法)的简易高通量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VNA)检测技术。方法我们构建了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CVS-11包膜蛋白的狂犬病病毒假病毒,建立了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技术(改良RFFIT方法),与标准RFFIT方法结果平行比较,并进一步应用于北京地区宠物犬与饲养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改良RFFIT方法与标准RFFIT方法平行检测的46份待检血清与5份阴
目的探讨无迁徙生长碳青霉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临床分离的无迁徙奇异变形杆菌,通过半固体培养及鞭毛染色试验观察菌株动力及鞭毛;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之间同源性;利用表型确证试验以及PCR扩增测序明确耐药基因型;运用S1-PFGE联合Southern印迹杂交及质粒电转化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定位,并
目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对儿童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12岁以下的127例水痘病例和254例对照的基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病例组1剂水痘疫苗接种率(83.46%)低于对照组 (9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1剂水痘疫苗接种后保护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根除病原体同时限制自身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周围组织损伤的重要调节功能。这种免疫自限性平衡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和T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控制。然而在恶性肿瘤中,该免疫平衡被破坏,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进而致使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甚至转移,或者促进肿瘤细胞耐药性。其中免疫检查点扮演着关键作用。因此靶向这些免疫检查点,阻断肿瘤细
目的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Ⅱ型志贺毒素(StxⅡ),以利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应用业已制备的StxⅡ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筛选、鉴定最佳抗体配对,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对16株STEC临床分离株培养上清中StxⅡ进行检测,并对该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从获得的多株单抗分子中,成功筛选出最佳配对抗体S2D8和S2C6,构建基于S2D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