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学者对中国的农业科学和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和技术内容分析,在进度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和投资的作用这些问题等方面。
  关键词: 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技术;体系推广
  科技即是科学和技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慢慢积累起来并且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技能和技巧”。他们两者虽然在概念上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交界面却是模糊不清的,科学与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也正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紧密结合,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科技逐渐的成为影响社会、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的决定性力量。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
  对农业科技进步概念的界定,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就开始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辩论,在上个世纪末基本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近年来很少有新的观点提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类:
  (1)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的创造新理论和发明新技术,推广应用新成果,把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源变为物质财富的增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前进的过程。
  (2)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指人们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来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目标可以是改善农产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是降低生产所需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也可以是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减轻劳动强度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技术进步又可以被分为技术革命还有技术进化这两大类。当科学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科技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时,或者在原有科学技术组织原则或原理的范围内发明新的技术体系和创造科技时,这种进步就被称为技术进化;当科学技术进步表现在技术或科技体系发生质的变革时,这就被称为技术革命。广义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仅包含了上述对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所包含的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农业管理人员、决策水平与智力水平等软科技的进步。
  上述的两类观点对农业科技进步界定的角度是不同的,定义(1)注重界定农业科技进步的连贯过程,定义(2)则注重界定农业科技进步的范畴。其实两种界定的内涵都是相同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对农业科技进步公认程度比较高的界定是:农业科技进步是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剔除劳动、土地与资本等纯经济要素投入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后的剩余部分,也就是说,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己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根据上述分析,为了体农业科技技术进步的连贯过程,本文所采用的是定义(1)的定义,并据此将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分为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产品社会价值的实现四个环节。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
  从西方的经济的发展思想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的经济学领域中有个相似的传统,就是把经济的发展看做是为物的积累,而经济的发展目的就是发展经济,而且还把经济的增长当做是为产出的增加;而将经济发展定义为结构的改变,这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在现代经济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产出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了了不发达经济地区为摆脱落后、贫穷,实现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核心要素就是一个结构相互变化的过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经济结构以至观念习俗、文化法律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它除了包括数量关系的变化外,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包括了经济活动质量相互变动的关系,比如“各部门之间投入分布的变革,以及产出结构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就是着产出的增加,而且还是随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收入与产出结构上的变化以及文化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变革。这种发展所必须的扩张都不能不被认为是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的发展,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有很多,其中科学技术进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被经济学家称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尤为密切,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创始人,他对科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及由科学决定经济关系中的重大作用在他所编写的《资本论》中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他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恩格斯、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和现代自然科学一起改变了整个的自然界”
  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时候,就己经跳出了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的模式框架,发展了经济关系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新的动态和新的关系。他指出“科学技术是我们的第一生产力,这也就说明科学的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变革性地作用,这样科学技术也就成为了经济发展过程的原动力”。
  江泽民也精辟的论述了第一生产力的实质意义和内涵。他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把经济的建设真正地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的步伐上来,这是一场深刻而又较广泛的变革。这不但能够提高极大的劳动生产力,并且还可能会引起上层建筑以及生产关系之间发生深刻的变革。”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他所编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理论及概念。依照熊彼特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就是创新,而企业家则是实现和完成创新得主体,信用是企业家们以要素重新组合的、以预期收益为担保的支付手段。他用经济发展创新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问题。   他的经济发展创新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理论。他把创新定义为构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们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重新组合”。他认为创新理论的概念有着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一种消费者们不怎么熟悉的物品,或是与过去的产品有质上区别的新的产品,或者是采用另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该产业部门以前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的、而且必需能够是商业经营过程中能对一种产品的新方法进行生产;获得新的供应产品的来源,即获得的半成品或原料有新的供应来源,不用理会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首次被创造出来。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它将“创新”做为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突出了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
  (3)新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研究的内生化
  1956年,由索洛提出了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型。该模型显示,经济的增长不但由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所决定,还由劳动和资本的收入增长的作用权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决定。在索洛的增长模型里,技术的进步被作为单一的一个因素,归入到了经济的增长理论当中,并且对这个理论给予较为系统的研究,比较完整的解释并且描述了经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增长的原因。
  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他将生产中的技术因素延生到了人力资本上来。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能够产生递增的效益,人力资本既人的健康、能力、知识等质量的显著提高,这对经济增长地作用远比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要重要很多,人力资本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上给出了与实践相一致的解释,其要素收益递增的新观点,为长期增长、经济持续发展找到了可靠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潘鸿 王臣.新型农民培训的需求与供给[J].农业经济,2009年第07期。
  [2]奉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7期。
  [3]王健.《转型与经济增长:基于索洛模型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潘鸿 李丁 王卓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优化问题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 2011。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速度。在2006年,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即以房养老模式,也称为倒按揭。对于这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独立享有产权的房屋进行抵押从而获得养老金继而进行自我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本文从养老服务合同的角度对合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主体对应的权利义务来对“以房养老”的养老服务合同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而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是交际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有使用英语的需要和愿望,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涌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断的
期刊
摘 要:英美概况是一门具有高文化标识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信息含量较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又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影视具象,作为一种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和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要求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因而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本文将以《吸血鬼猎人林肯》为例,详细讲解影视具象在英美概况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及方法,旨在帮助更多的研
期刊
摘 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女童教育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东乡族女童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一些研究者也深入到东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笔者通过对近20年来东乡族女童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有关东乡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资料还是比较贫乏,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关键词: 东乡族女童;女童教育;研究综述  东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
期刊
摘 要: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结构等方面,都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重要地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体系建设;农业科技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
期刊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老龄化及养老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老龄人口增加和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这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两国在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采用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社会问题分析框架对中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国内社会学家和养老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借鉴。 
期刊
摘 要: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对股东的股权转让作出限制性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争议,实际上这涉及到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界限问题。公司法的强行性规范是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第一层界限。而作为公司法规范之一,任意性规范内含公司法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意,任意性规范并非完全“任意的”,同样具有“强行性因素”。任意性规范中的“强行性因素”与“非强制性因素”的界限事实上构成了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第二层界限,公司章程的“另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好的语文素养,为此,需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综合培养方案;同时根据语文“核心素养”指标,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检测方案,以检测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套检测方案可作为中文师范生自我水平评估和中文专业教学水平评估的检测工具。  关键词: 语文素养;中文师范生;养成;检测  一、“语文素养”概念的学理反思  与基础教育对接是加强中文师范教
期刊
摘 要: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学院遵循高职教育内涵属性,认真总结企业办职业教育50多年来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三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完善和规范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专业建设不断提高。  关键词: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  “三融合”是指校企融合、产学研融合、双证融合。“三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
期刊
摘 要:  世界电影,自从有了完整意义上的故事片,改编小说便成为了电影制片人和导演拍摄电影的主要方式之一。《悲惨世界》的史诗性在于它的情感深度和广度。2012年版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在筹备期是剧组和演员双相契合的甄选,演员“唱现场”式表演贴近人物情感自然地表达, 将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通过歌声传递给观众,极具感染力。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情节更加流畅与连贯,并弥补了舞台音乐剧场景表现受限的弱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