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检测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好的语文素养,为此,需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综合培养方案;同时根据语文“核心素养”指标,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检测方案,以检测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套检测方案可作为中文师范生自我水平评估和中文专业教学水平评估的检测工具。
  关键词: 语文素养;中文师范生;养成;检测
  一、“语文素养”概念的学理反思
  与基础教育对接是加强中文师范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6)“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已引起业界广泛重视。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听、说、读、写诸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养成,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诸多环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好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提出来的,但这个概念缺乏明确的解释,更没有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界定。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语文素养”像个时髦的“标签”,被人到处粘贴。于是,“语文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其外延不断扩展,由此导致内涵的模糊泛化,其中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等。在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里,与“语文素养”概念相关的表述为“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有论者认为,“语文素养”要表达的就是“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它是一个比前述几个单一概念更妥帖、更科学、更新颖生动的“集合式”短语。实际上,“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如果过于宽泛,则会丧失其应有的理论生命力,其突出的弊端即是无法凸显语文课程的目标特性与核心定位。有论者对“语文素养”概念提出尖锐批评,称“语文素养”为“怪胎”,认为把语文课程目标定位于无所不包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定位、定性发生了原则性的差错。也有人指出,“语文素养”的提出,只不过造了一个新词而已。“语文素养”作为一种理念,其合理性比较容易论证;但关键是新课标把它当作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其受到质疑是必然的,因为理念的相对模糊性与目标的相对明晰性本身就存在深刻的矛盾。
  综合各方面的观点,我们认为,应将“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与“基础素养”两部分。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学科素养”部分;而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学科素养”是表现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素养”的显性标志,应该予以重点强调。“基础素养”是基础教育各门学科共同承担的目标,每门学科在突出强调自己的学科素养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素养”的目标。总之,既要有牢牢把握“学科素养”的目标意识,也要树立“基础素养”的目标意识。“基础素养”是“人”的最基本的素养,基础教育要培养的学生的整体素养不是各学科素养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渗透。这样来理解“语文素养”,就可以摆正语文学科教育与整个基础教育目标的关系,从而清楚地认识语文学科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和恰当位置。
  二、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语文素养是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可以说,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思想理论水平、语言能力、表达技巧等诸因素的提高,都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中文师范生如何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从语言材料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学好语文无非是两条途径:一条是课内,一条是课外。课内,我们要走进“教材”,让学生感悟、体验优秀的古今中外名文名篇,培养良好的语感;课外,我们要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多渠道学习语言。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要让学生在母语的环境中,不断积累语言,自然而然地提高语文素养。语言文字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心灵和生命的活动。语言材料不断积累,就是学生不断接受祖国优秀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第二,从语言运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是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人文学科。语文课不是“语言学”课,不需要大量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学习,却需要大量有计划地进行言语训练实践。因此要培养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就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行为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写字,写一手好字,不仅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门面”,而且也能在我国传统书法艺术感染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
  第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1](13)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较好的途径。我们需要在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沟通、课堂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融合这四个方面下苦功,逐步提高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从课程资源开发和创设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中提高语文素养。“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另外,从性质上可把课程资源分为学科资源和活动资源,从形态上可把课程资源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从显现形式上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等等。语文学习环境也是语文学习资源,属条件性资源、课外资源、隐性资源等。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习得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品质。它的发展和培育,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多渠道多方面的引导和激励。基于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综合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分为以下四个板块:①“听”:对所听到的信息归纳概括,再用恰当的语言重新表述;②“说”:学说普通话;在即兴和规定情景中能够自由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③“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④“写”: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对自我内在思想进行创造性表述。
  三、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的检测
  从目前中文师范生(准老师)的语文素养总体情况来看,许多师范生尚不能充分胜任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任。为使中文师范生能够顺利就业上岗,必须加强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但目前我们缺乏一套系统的语文素养培养方案;同时,师范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我们也缺乏一套有信度、可操作性强的工具对之进行有效检测。故此,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检测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前已述及,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提出来的,但此概念缺乏明确的解释。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模糊泛化,无法凸显语文课程的核心定位;同时,“语文素养”概念的泛化也影响到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为此,我们在中文师范教育过程中需化繁就减,提炼出“语文素养”中的“核心素养”,并对之进行系统训练。但训练效果如何,在目前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无法体现。为此,我们需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指标,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案,以检测每位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这一套方案可作为中文师范生自我水平评估和中文专业教学水平评估的检测工具。而目前全国还没有哪所高校在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方面,构建完善的培养方案与检测标准。正如新课程《高中语文》(人教版)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所言:“中国之大,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研究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测研究机构,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家。”[2]
  针对目前“语文素养”概念的模糊泛化,提炼出“语文素养”中的“核心素养”,便于中文师范生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中能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中文师范生“语文素养”综合检测工具,突出语文素养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尤其要考察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等能力。总之,一套科学的“语文素养”综合检测工具,能够客观有效地检测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亦藉此检测中文师范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动机和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受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项目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舞蹈;受制因素;教学能力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但与国外高校相比水平较低。由于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同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男生女生的日语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英语专业为代表的文科专业与以计算机专业为代表的理科专业男女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文科理科;日语;性别差异  一、先行研究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等方面优于男性;而男性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及实验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容易使大学生受到影响。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要发挥学生主体性,把关爱融入到教育中去。要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充满了矛盾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速度。在2006年,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即以房养老模式,也称为倒按揭。对于这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独立享有产权的房屋进行抵押从而获得养老金继而进行自我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本文从养老服务合同的角度对合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主体对应的权利义务来对“以房养老”的养老服务合同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而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是交际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有使用英语的需要和愿望,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涌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断的
期刊
摘 要:英美概况是一门具有高文化标识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信息含量较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又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影视具象,作为一种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和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要求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因而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本文将以《吸血鬼猎人林肯》为例,详细讲解影视具象在英美概况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及方法,旨在帮助更多的研
期刊
摘 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女童教育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东乡族女童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一些研究者也深入到东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笔者通过对近20年来东乡族女童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有关东乡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资料还是比较贫乏,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关键词: 东乡族女童;女童教育;研究综述  东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
期刊
摘 要: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结构等方面,都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重要地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体系建设;农业科技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
期刊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老龄化及养老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老龄人口增加和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这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两国在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采用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社会问题分析框架对中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国内社会学家和养老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借鉴。 
期刊
摘 要: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对股东的股权转让作出限制性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争议,实际上这涉及到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界限问题。公司法的强行性规范是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第一层界限。而作为公司法规范之一,任意性规范内含公司法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意,任意性规范并非完全“任意的”,同样具有“强行性因素”。任意性规范中的“强行性因素”与“非强制性因素”的界限事实上构成了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第二层界限,公司章程的“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