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损伤前后Fos、TH及PNMT表达变化的研究

来源 :神经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多巴胺及肾上腺素在神经元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通过锐器切割原代培养的纯化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元,模拟脊髓全横断后脊髓神经元损伤状态,观察了损伤前后Fos蛋白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合成酶的表达变化。分离、培养、纯化孕14d的Wistar大鼠脊髓神经元,10d后在直视下进行脊髓神经元的锐器切割损伤。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研究损伤前后神经元内Fos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TH)、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PNMT)的共定位情况及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发现:脊髓神经元损伤10min后Fos蛋白开始表达,2h后Fos阳性达到最高并同时表达TH及PNMT;Western blot结果也证实损伤后Fos、TH和PNMT表达均较损伤前上调。上述结果提示,神经元经损伤后激活的即刻早期基因c-fos,可作为信号分子活化受损神经元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TH和PNMT),多个分子共同作用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科学认识模式刍议林德宏,肖玲科学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是人类认识的一种高级、系统的形式。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在科学认识过程中表现得最集中、最鲜明。因此,认
目的探讨疲劳诱发试验中肌肉疲劳与疼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7月至10月,招募21例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疲劳诱发试验,采集试验前、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
岩溶发育区的隐伏溶洞空间形态一般呈不规则状,传统的二维剖面图很难直观而全面地表示溶洞的空间形态,导致难以全面分析、评价隐伏溶洞对基础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根据钻探揭露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而比较方法是认识和思维的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所要研究的对象,把握它们的属性、特征和相
《龟龙馆帖》是明末清初河南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一部重要书法作品刻帖。本文从《明史》、《清史列传》等历史文献资料出发 ,考证了《龟龙馆帖》所收录的作品、传刻情况及其文献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构建了一种基于组合误差优化的短期客流预测模型。采用预测误差值对预测值进行优化校正,弱化传统SVM模型在实际预测中误差对预测结果
目的:开发研制滇黄精功能性保健食品,进行复方滇黄精提取物的药效学实验研究,考察其产品的急性毒理和耐缺氧作用。方法:通过复方滇黄精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测
《外事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外事处理能力,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性强。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事一线外事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近日,山西省中小企业产业信息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在太原开通。这是全国首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信息服务的大型专业平台,标志着山西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建设迈出了实
最近我们发现,有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冒充西洋参(P.quinquefolium L.)出售。两者虽为同属植物,但在临床应用上却不同,而且二者售价悬殊,应注意鉴别。现将两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