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缺了近四个月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后称“中投”)的董事长席位,终于在7月3日落定人选,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成为既楼继伟后的新任中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此之前 ,掌门人悬而未定,投资盈亏问题等一直让中投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殊不知,这个于2007年在投资领域横空出世,代表着一个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成立的中投公司,想不让人侧目都难。
自成立以来,中投一系列的大手笔海内外投资,更是让人唏嘘。纵然有首投黑石失利、后投资大摩引来热议等,并不影响舆论对中投这个国家级、巨无霸式的投资机构的高涨热情。最近一段时间,中投高层频频换帅,加之投资出手动作加快,让人们更加确信,中投不仅仅是个摆设。
行政的影子
早在5月中投对外公布新任监事长李晓鹏时,问及中投董事长人选何时敲定?中投方面便称暂时无确切消息,莫非来自公司运营的压力?中投2012年的半年报中显示,中投2012年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10%,在前任董事楼继伟述职报告中也有对中投五年滚动年化投资回报逾5%表示信心满满。不禁发现,这对于成立未满十年的年轻的投资公司而言,成果已经很不错了。那为何掌门人选迟迟才落定?
“目前中国国有投资机构的用人机制无法吸引市场化的高端投资人才。”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执行主席、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联盟执行主席、中投华瑞基金集团董事长孙飞对记者说,“根本原因在于中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中投现行的中央国有金融投资企业的体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带领中投迈向市场化的领军人才。”
在中投的创立初期,就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业务也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的投资为主,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争取长期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然而,“同所有官办的市场化公司一样,中投仍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孙飞肯定的说。
从高管构成上,即可窥见一斑:根据公开报道,中投公司的董事长为正部级官员,其他高管中除了寥寥几位市场化人士之外,大多来自中央机构的高层或者国有银行中的高管。这种在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游走的机构,其高管不无尴尬。“由于中投的行政色彩机制是极其浓厚的,而对于高风险的市场化诉求而言,这其间又是矛盾着的。”孙飞这样形容中投的“尴尬”。
据透露,对中投而言,人才选拔的标准并不以其投资水平高低而论,从体制内出来的干部似乎更受青睐。对此,孙飞更是建议到,“中投当前要稳健发展,更需市场化运作,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管理者,更需要有一个开放并多元化的建设思路。”他对新上任的丁学东能否跨过保守的门槛,带领中投快速推进市场化持观望态度。
内外有别的业绩
成立于2007年的中投,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股权、固定收益以及多种形式另类资产进行投资。中投辖控着中投国际和中央汇金两大子公司,前者负责把外汇储备投资境外;后者负责国内金融运作。目前公司总资产5000亿美元,海外投资约2000亿美元。如此看来,这无疑是一家集资金与品牌优势于一身的巨无霸企业。
而众所周知,中投公司最初的境外投资主要是对摩根士丹利和百仕通两家美国机构的少数股权投资,共计86亿美元,随后中投公司又委托国际知名投资管理公司进行了少量组合投资、自营投资以及对少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虽然这些投资多少都产生了很大的账面亏损。截至2011年底,累计年化收益率则为3.8%。而当年给中投筹资发行的国债利率为4.3%-4.69%,所以中投海外的投资收益率还不够偿还当年发行国债的资金成本,一直是亏损状态。
直到2012年12月17日,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向外界透露,中投2012年的海外投资表现要好于去年,肯定将实现盈利。尽管汪建熙并未给出具体数字,但显然,不管盈利几何,相较于2011年4.3%的浮亏,中投已经率先实现了5%的涨幅。孙飞认为,中投能够在2012年实现盈利,实属不易,“要知道近年全球整体的市场环境都不太好”,且欧债危机的影响也还在继续,“对于中投这个巨无霸来说,任何投资都显得非常重要,更何况是正向收益的。”
从2007年至今,中投的公司治理和投资运作模式一直颇受国内外关注,并且也引来争议。孙飞表示,目前中投在海外投资所选择的项目,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及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也和国内产业发展几乎没有关联,这样很不利于为国内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也无法帮助国内产业升级。
中投在境外投资比较注重财务投资,这样的投资思路和运作模式应该有所改变。未来应该选择那些与国内产业有关联的产业进行投资。孙飞指出,“像在国外选择高精密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金融、能源领域等进行投资,借以加强和国内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实现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岂不是一箭双雕。”
其实,中投成立后,很快就将中央汇金公司收入麾下,后者是工行、中行、建行、光大等中央金融企业的控股、参股股东。这样一来,中投就不仅是要做境外投资了,还成了国内金融领域的统帅。特别是近年国有银行效益相当不错,人们在疑问银行赚的钱哪儿去了时,一想到它们的控股、参股股东汇金公司,再推及最终的背后——中投,答案自知。
手里拥有大量利润的中投,在国内做投资不光靠中央汇金。2011年4月中投旗下子公司中投发展成立,成立不久就在北京、辽宁营口等地频频大手笔拿地。今年2月,中投发展有效竞得北京密云总价值13.87亿元的两个地块,实力着实让人咂舌,可一旦了解背后是受中投的掌控,一切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巨无霸的未来
当然,必须看到,由于成立时间比较短,中投公司在资产管理模式、投资方向选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而要保证中投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只有要求就任的新一届高管层可以完善并解决。
孙飞指出中投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据悉,目前中投公司主要采取的是自营的方式,“我认为采取自营和信托并行的投资运行模式才是中投的最佳选择”孙飞建议道。从其他国家主权基金的运作经验看,委托外部投资者管理并运作基金是普遍做法。中投公司在运营初期,在缺乏人才和经验的条件下,可以先以信托投资为主,通过招投标、对中标者的监督管理和淘汰约束,以此间接达到资产管理的目的。中投即将开始启动对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初评工作,预计未来相当一部分的指数化投资产品将委托给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当然这种委托投资的运作方式,也只是权宜之计。
另外,面对境外投资极大的不确定性,孙飞认为,中投公司要大力培养打造自己的高水平风险管理团队,逐步增加自营的比重,并且在自营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如今,中投公司已经初步确定投资方向1/3的资金投资中央汇金公司,1/3的资金注资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另1/3用于投资全球金融市场。当前中投的重点便是第三个用途,孙飞认为,未来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将从目前的单一的股权投资,逐步走向多元化。中投公司将会分批地投资于境外分散的资产组合项目。随着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到位和全球操盘手的到岗,中投将加大指数化产品、债券市场的投资,投资地域也将有所拓展。至于对能源、黄金等战略物资的购买从长远来看,是一个未来可以选择投资方向,但一定要谨慎。因为国际市场往往把来自中国的需求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从地域面来说,除了美国、欧洲、日本之外,把香港作为未来的投资重点也是可能的。
出于商业目的考虑,目前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营行为的确比较隐蔽,而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主体是一国政府,投资规模庞大,影响举足轻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猜测,特别是投资背后政治目的,往往引起投资目标国的担忧,所以完善信息披露,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是十分必要的。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主权基金的信息披露应该审慎有度,并做一定信托保密安排,过多披露操作信息反而可能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中投的运作也事关国家安全,信息披露必须把握好“度”。总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的,也是中投公司必须妥善处理的。
当然,作为一家企业,逐步迈向市场化是无可厚非的,面对当前电商化趋势逐渐浓厚的大背景下,中投能否独具前瞻意识,效仿阿里巴巴在余额宝方面的投资,渐进电商等电子商务领域,占领其中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同样成为孙飞对中投未来的强烈建议。当海外投资与中央汇金管控下的国内五大银行的投资并重之下,寻求更加新型化、市场化的投资渠道,更成为中投日后发展的目标。
对于中投这个金融巨无霸来说,未来还能囊括多少未竟的项目内容,或许只有在新任管理者的长效举措中,去找寻答案。
在此之前 ,掌门人悬而未定,投资盈亏问题等一直让中投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殊不知,这个于2007年在投资领域横空出世,代表着一个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成立的中投公司,想不让人侧目都难。
自成立以来,中投一系列的大手笔海内外投资,更是让人唏嘘。纵然有首投黑石失利、后投资大摩引来热议等,并不影响舆论对中投这个国家级、巨无霸式的投资机构的高涨热情。最近一段时间,中投高层频频换帅,加之投资出手动作加快,让人们更加确信,中投不仅仅是个摆设。
行政的影子
早在5月中投对外公布新任监事长李晓鹏时,问及中投董事长人选何时敲定?中投方面便称暂时无确切消息,莫非来自公司运营的压力?中投2012年的半年报中显示,中投2012年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10%,在前任董事楼继伟述职报告中也有对中投五年滚动年化投资回报逾5%表示信心满满。不禁发现,这对于成立未满十年的年轻的投资公司而言,成果已经很不错了。那为何掌门人选迟迟才落定?
“目前中国国有投资机构的用人机制无法吸引市场化的高端投资人才。”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执行主席、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联盟执行主席、中投华瑞基金集团董事长孙飞对记者说,“根本原因在于中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中投现行的中央国有金融投资企业的体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带领中投迈向市场化的领军人才。”
在中投的创立初期,就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业务也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的投资为主,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争取长期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然而,“同所有官办的市场化公司一样,中投仍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孙飞肯定的说。
从高管构成上,即可窥见一斑:根据公开报道,中投公司的董事长为正部级官员,其他高管中除了寥寥几位市场化人士之外,大多来自中央机构的高层或者国有银行中的高管。这种在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游走的机构,其高管不无尴尬。“由于中投的行政色彩机制是极其浓厚的,而对于高风险的市场化诉求而言,这其间又是矛盾着的。”孙飞这样形容中投的“尴尬”。
据透露,对中投而言,人才选拔的标准并不以其投资水平高低而论,从体制内出来的干部似乎更受青睐。对此,孙飞更是建议到,“中投当前要稳健发展,更需市场化运作,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管理者,更需要有一个开放并多元化的建设思路。”他对新上任的丁学东能否跨过保守的门槛,带领中投快速推进市场化持观望态度。
内外有别的业绩
成立于2007年的中投,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股权、固定收益以及多种形式另类资产进行投资。中投辖控着中投国际和中央汇金两大子公司,前者负责把外汇储备投资境外;后者负责国内金融运作。目前公司总资产5000亿美元,海外投资约2000亿美元。如此看来,这无疑是一家集资金与品牌优势于一身的巨无霸企业。
而众所周知,中投公司最初的境外投资主要是对摩根士丹利和百仕通两家美国机构的少数股权投资,共计86亿美元,随后中投公司又委托国际知名投资管理公司进行了少量组合投资、自营投资以及对少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虽然这些投资多少都产生了很大的账面亏损。截至2011年底,累计年化收益率则为3.8%。而当年给中投筹资发行的国债利率为4.3%-4.69%,所以中投海外的投资收益率还不够偿还当年发行国债的资金成本,一直是亏损状态。
直到2012年12月17日,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向外界透露,中投2012年的海外投资表现要好于去年,肯定将实现盈利。尽管汪建熙并未给出具体数字,但显然,不管盈利几何,相较于2011年4.3%的浮亏,中投已经率先实现了5%的涨幅。孙飞认为,中投能够在2012年实现盈利,实属不易,“要知道近年全球整体的市场环境都不太好”,且欧债危机的影响也还在继续,“对于中投这个巨无霸来说,任何投资都显得非常重要,更何况是正向收益的。”
从2007年至今,中投的公司治理和投资运作模式一直颇受国内外关注,并且也引来争议。孙飞表示,目前中投在海外投资所选择的项目,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及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也和国内产业发展几乎没有关联,这样很不利于为国内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也无法帮助国内产业升级。
中投在境外投资比较注重财务投资,这样的投资思路和运作模式应该有所改变。未来应该选择那些与国内产业有关联的产业进行投资。孙飞指出,“像在国外选择高精密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金融、能源领域等进行投资,借以加强和国内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实现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岂不是一箭双雕。”
其实,中投成立后,很快就将中央汇金公司收入麾下,后者是工行、中行、建行、光大等中央金融企业的控股、参股股东。这样一来,中投就不仅是要做境外投资了,还成了国内金融领域的统帅。特别是近年国有银行效益相当不错,人们在疑问银行赚的钱哪儿去了时,一想到它们的控股、参股股东汇金公司,再推及最终的背后——中投,答案自知。
手里拥有大量利润的中投,在国内做投资不光靠中央汇金。2011年4月中投旗下子公司中投发展成立,成立不久就在北京、辽宁营口等地频频大手笔拿地。今年2月,中投发展有效竞得北京密云总价值13.87亿元的两个地块,实力着实让人咂舌,可一旦了解背后是受中投的掌控,一切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巨无霸的未来
当然,必须看到,由于成立时间比较短,中投公司在资产管理模式、投资方向选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而要保证中投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只有要求就任的新一届高管层可以完善并解决。
孙飞指出中投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据悉,目前中投公司主要采取的是自营的方式,“我认为采取自营和信托并行的投资运行模式才是中投的最佳选择”孙飞建议道。从其他国家主权基金的运作经验看,委托外部投资者管理并运作基金是普遍做法。中投公司在运营初期,在缺乏人才和经验的条件下,可以先以信托投资为主,通过招投标、对中标者的监督管理和淘汰约束,以此间接达到资产管理的目的。中投即将开始启动对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初评工作,预计未来相当一部分的指数化投资产品将委托给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当然这种委托投资的运作方式,也只是权宜之计。
另外,面对境外投资极大的不确定性,孙飞认为,中投公司要大力培养打造自己的高水平风险管理团队,逐步增加自营的比重,并且在自营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如今,中投公司已经初步确定投资方向1/3的资金投资中央汇金公司,1/3的资金注资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另1/3用于投资全球金融市场。当前中投的重点便是第三个用途,孙飞认为,未来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将从目前的单一的股权投资,逐步走向多元化。中投公司将会分批地投资于境外分散的资产组合项目。随着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到位和全球操盘手的到岗,中投将加大指数化产品、债券市场的投资,投资地域也将有所拓展。至于对能源、黄金等战略物资的购买从长远来看,是一个未来可以选择投资方向,但一定要谨慎。因为国际市场往往把来自中国的需求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从地域面来说,除了美国、欧洲、日本之外,把香港作为未来的投资重点也是可能的。
出于商业目的考虑,目前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营行为的确比较隐蔽,而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主体是一国政府,投资规模庞大,影响举足轻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猜测,特别是投资背后政治目的,往往引起投资目标国的担忧,所以完善信息披露,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是十分必要的。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主权基金的信息披露应该审慎有度,并做一定信托保密安排,过多披露操作信息反而可能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中投的运作也事关国家安全,信息披露必须把握好“度”。总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的,也是中投公司必须妥善处理的。
当然,作为一家企业,逐步迈向市场化是无可厚非的,面对当前电商化趋势逐渐浓厚的大背景下,中投能否独具前瞻意识,效仿阿里巴巴在余额宝方面的投资,渐进电商等电子商务领域,占领其中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同样成为孙飞对中投未来的强烈建议。当海外投资与中央汇金管控下的国内五大银行的投资并重之下,寻求更加新型化、市场化的投资渠道,更成为中投日后发展的目标。
对于中投这个金融巨无霸来说,未来还能囊括多少未竟的项目内容,或许只有在新任管理者的长效举措中,去找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