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羡慕的古代养老政策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的“免费医疗”
  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标准已被明确。据《礼记·曲礼》上记载,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是髦耋老人……
  先秦时期该如何养老呢?首先是关注老年人的饮食。《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就应该给细粮吃;到了60岁,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增加副食;到了80岁,要经常供奉珍馐美食。至于90岁的老人,因行动不便,饮食消费已没规律,可能随时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游,最好是带着食物跟着他……
  为了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给有老人的家庭实行减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
  上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作出的规定,先秦时期还提出了“国家养老”概念。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烈士家属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先秦时期的“免费医疗”尤其“实惠”。当时,在官府编制中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据《管子·入国》所述,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人,每5天问一次。对于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时向国君汇报,国君会安排出时间,亲自前去看望老人。但是,这项制度在后来名存实亡,成了老人的一种奢望。
  汉代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特别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在汉朝系重罪。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因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
  56岁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应的老人保障权益,如免除税赋。对于90岁的老人,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除了减负免税,朝廷每年还会直接给民间老人发放食物。如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年即下诏: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1石,肉20斤,酒5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2匹,絮3斤。
  汉朝最让老人有尊严、觉得幸福的地方,应该是发放“老年证”。当然,这种老年证不是今天这样的小本子,而是帝王赐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给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送高龄老人,开了汉朝赐杖的先河。汉宣帝刘询则使之成为一种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以王杖。
  另外,《王杖诏令册》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其中有一项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
  唐代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老制度出现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创了“存留养亲”制度,此制度一直影响到晚清。存留养亲,就是一种司法缓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亲需要照顾,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唐代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当时,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在古代,子女给老人脸色看、不孝顺,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家中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要留在老人的身边,否则要被治罪,此项规定较好解决了“空巢”现象。
  南北朝曾建养老院
  古代历朝在重视养老的同时,也都会根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具体的敬老养老措施。明、清两朝的养老规定差不多,但年龄提前到了70岁。而且,从宋代开始,还出现了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高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曾于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园”。到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被推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即开设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有“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田;入院老人的年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
  元朝同样重视养老,元世祖忽必烈曾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养救助制度,当时各路均设立养济院1所,救助、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元朝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继续发展官办、民办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明代朱元璋还恢复了汉朝制度化的“赐杖”与“赐爵”制度,在物质救济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两次颁发诏令,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
  清朝则重视古老的“赐食”制度。多次请全国老人到紫禁城内去吃大餐,并取名曰“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间最盛。
其他文献
回归远古饮食?  旧石器时代是指250万年前至1.2万年前,农业文明未出现之前的一个时期。这是人类开始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文明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既没有吃过一粒大米,也没有吃过一根面条。他们猎取野生动物来获取肉食,用网捕鱼,并从森林里收集坚果和浆果食用。  现在,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这些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距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但是,我们仍可以仿效他们的生活方式,回归所谓的“旧石器时代饮食”。赞同此
在不可能的年代发现了不可能的东西,这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是史前超文明的印迹,它划破时代长空,让人琢磨不透;有人说,这是神的存在信号,那神又是什么呢?还有人说,远在我们知道的范围内,人类曾经多次被灭绝。  史前的人类脚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
【明确考点】  广东中考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中的情境与形象。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广东中考文学作品最常见考点是: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题:(1)分析并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2)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3)把握文章大意,筛选重要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  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  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
摘要:从“学教评”出发设置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对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环节以及课后拓展作业进行反思,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特点设置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环节突破测评难点。   关键词:学教评一体化;信息技术化;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学教评一体化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一种基本策略,“一体”是指“密切协调的一个整体”,“一体化
升龙 编 ○飞鱼画馆 绘
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当局为当地的圣诞树上锁,以防止其被偷。据悉,这一想法源于一位将圣诞树锁到楼梯上的看门人。尽管锁具和链条一点也不符合节日气氛,但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局仍然将它们“装饰”在圣诞树上,以防止圣诞树被盗。
一个大学,它的校长是49项发明的拥有者雷·库兹韦尔,老师中有谷歌的创始人、第一个测试人类基因组的科学家等技术大咖,课程由各学科诺贝尔奖得主亲自设计,这样的大学听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深不可测?它也确实以每年2%的极低录取率,完爆斯坦福、哈佛这样的顶尖名校,迄今为止,只有1名中国人被荣幸录取。它就是奇点大学。  思考的都是人类命运  一座略显陈旧的小楼,坐卧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美国硅谷地带,毫不起眼,如果你
即使是在厄运最盛之时 也会有那么一些契机让你从恶运的魔爪中逃脱出 来。那么契机到底怎么把握?如何才能扭转厄运 呢?  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  处在恶运之中的白羊们不妨利用闲暇时间多到长辈家里走一走,亲戚朋友家的长辈都可以去拜访一下,能帮助你的这个长辈也许平时并不怎么接触,但一定对你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印象,而你所想要做的事正好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转运物:阿瑞斯火象手链  金牛座(4月2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它的陪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它不曾诉诸言语,它就立在那里悄無声息地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枣发芽,种棉花。当它黢黑的枝条上开始冒出新绿的嫩芽儿,村里的人们开始忙活在田间地头。父母在田里挖坑、埋种、铺膜,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棉花的种子,院子里这棵碗口粗的枣树,他们却无暇顾及。它就像一棵被遗忘的小草,孤独地立在那里。七八岁的我,自由、无所事事,索性在家“看”枣树。  我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