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看医改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医改方案”提供的医疗服务与保障不会是“普及公费医疗”,也不会是“全民大包干”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时节,“新医改方案”终于公之于众。这套国人翘首经年的方案包括两份文件,一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一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称《方案》),共计2万余字,可称既具纲领性又有操作性,舆论反应相当积极。
  
  我们为“新医改方案”出台感到欣喜和欣慰,但同时认为,需要强调对于医改期待的理性态度。须知,人的就医机会与权利,涉及生与死,是很容易情绪化的话题。而理性务实既是“新医改方案”获得执行力的保障,也是未来构建更理想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
  
  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新医改方案”无疑将带来显著的进步。虽经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但是,民众医疗保障面过小,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比例过高,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不足,已成公认的制度性缺憾,由此形成的“看病难、看病贵”近年来更使人诟病不已。
  
  此次新医改启动,强调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明确医保覆盖将遍及城乡;政府将以8500亿元新增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城镇普通居民和农民的医疗保障,用于县、乡、村和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设施和人员队伍建设,且将向中西部重点倾斜,确属重大改进举措。方案制订得具体,有步骤、有指标、有时间表,完全可以想见,经2009年-2011年三年落实后,公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和服务的局面会有明显改观。
  
  纵如此,仍不可期待过高。这不仅因为“新医改方案”的落实本身仍需耗时耗力,更重要的是,纵使方案按第一阶段计划全部落实,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与保障仍然只能是有限的,与某些人主张的“普及公费医疗”、与某些舆论热炒的“全民大包干”差得很远。
  
  以医疗保障为例。中国目前实行四种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即“公费医疗”(主要适用于公务员和部分国有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公费医疗”系指国家出资外,职工医保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而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医保均以受保个人自愿出资、国家补贴的方式完成。因种种原因,目前后三者,特别是城乡居民的保障覆盖面相当有限。
  
  “新医改方案”注重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出三年内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参保率达到90%以上。在实践中,城镇职工参保具有强制性,能否达标在于参保规定的执行力度和广度以及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城乡居民参保继续遵循自愿原则,国家从明年起将增加补贴至每人每年120元,不过参保仍需个人缴费,可能还会有一些人不愿加入。也就是说,实施“新医改方案”,保险覆盖面将得以扩大,但还会有一部分人留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
  
  进入医疗保障制度,当然意味着看病可以报销。但除公费医疗的受益者外,其余三类保险的对象都将面对报销上限约束。《方案》提出,要“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而新农合则可“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目前,全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仅4761元,西部地区约为3000元,以此推算,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遇有大病重病,医疗费用的缺口仍然相当巨大。
  
  现在还有一种舆论偏差,将“看病难、看病贵”归咎于医院及其营利动机,幻想医改方案一旦出台,能有个办法“管住”医院,从而让看病的价格迅速降下来。
  
  医院运行机制、医疗资源布局乃至医疗定价,都是复杂的话题,此处不展开谈,不过从“新医改方案”也可以知道,“以药养医”是看病贵的主因之一,但“药品加成”是国家大幅降低投入后让公立医院自谋出路的办法,怨不得医院本身,“解铃还需系铃人”。此次《方案》只能“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而且在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还要“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如此一增一减,医改方案没有也不可能承诺医疗服务的费用会有大幅下降。
  
  其实,只要承认医疗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就应当承认,医疗费用的上涨才是必然趋势。健康经济学表明,医疗费用的上涨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现象,其技术进步往往带来费用的增加而非节约。在西方,医疗费用的上涨超过国民收入增长是一种常态。立足中国国情更应当看到,解决看病的难与贵只能是相对的;而惟有加快推进多元办医格局,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充分和竞争,同步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医疗费用的合理化才是可期的。
  
  细心人不难看出,“新医改方案”将分两步实施:至2011年,可“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至2020年,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期望改革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意味着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緣此,我们愈发主张今天的医改期待能够理性而务实。■
  
  (本文刊于04月13日出版的2009年第8期《财经》杂志)
  
其他文献
帝国的兴衰是历史的根本特征,我们所处的今天也依然如故。正如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在他的多卷本历史著作中指出的,大国无一例外地奉行某种例外论,这是它们始终对自身怀有的一种情感。而阻止帝国衰落的最佳希望恰恰在于:承认无所不在的例外论是不可能得逞的。    帝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本书中,我把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三大帝国称为“超级大国”和“力量中心”。它
期刊
随着迪士尼项目获准,十年来小心翼翼的上海开始大规模布局经济转型,250亿的财富蓝图,能否承载上海转型的另一种可能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小朋友们,请注意!演出就要开始了!主角将是你们期盼已久的……米老鼠、唐老鸭,还有白雪公主和睡美人!”    是的,在守候十多年后,这些孩子们的梦幻伙伴,即将登陆中国大陆,落户上海浦江之东。    11月4日早上8时30分,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授权宣
期刊
未来还有很多波动,新兴市场仍未转牛    在刚刚落幕的G20伦敦峰会上,各国元首达成协议,向新兴市场国家提供规模空前的金融援助。当周,各主要市场纷纷反弹。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今年首次整体走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上涨5%或者10%。投资者嗅到了企稳的气息。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但是,从中期看,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整个市场而言,这称得上结构性转折点吗?可惜,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期刊
《目录》首次明确给出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上限:小城市(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        中国政府开始限定商品住宅用地的最大出让面积,此举被确信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国资背景开发商的疯狂圈地行为。    今年以来,众多国有企业借助信贷放宽和“4万亿”的推动投身房地产行业,一时间各地土地市场轮番上演“国进民退”的景象。    据《财经》调查,截至2009年11月18
期刊
在品牌知名度、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中国汽车产业与欧美、日本等汽车强国还有着明显差距      这是全球汽车业真正的“中国年”。    11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在这里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投资50亿元人民币,扩建华晨宝马二期,用于生产宝马3系和5系。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国家的市场都在走下坡路,只有中国的市场走上坡路。”
期刊
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根源,在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心国家对于全球分工格局和增长模式的主导。相关方必须共同行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衡问题    在国与国的经济交往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一国可能会出现本国消费和投资超过本国储蓄的情况。此时,该国就通过贸易逆差向别国借取资源,而国内储蓄资源暂时富余的国家,则出现贸易顺差。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临时性的、交替出现的贸易逆差和顺差,都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当
期刊
在意大利,法院禁止长城精灵轿车在欧盟销售,否则将面临高额处罚;而在河北,菲亚特两次落败        似乎是风水轮流转,与五年前通用大宇诉奇瑞QQ抄袭SPARK形成鲜明对比,第一例中国汽车公司状告跨国汽车集团侵犯商业秘密的官司,正在长城汽车(02333.HK,下称长城)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下称菲亚特)之间上演。    “十一”前夕,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位于上海的菲亚特中国商务有限公司(下称
期刊
立场与利益如此冲突的国际社会各方,能达成多少实质协议,存在变数        10月的丹麦哥本哈根,空气清新。白天阳光灿烂时,不时从海上吹来的风,已是冰凉。入夜,哥本哈根街头的帅男美女们,也不得不穿上厚外衣防寒。    离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还有近两个月时,许多人开始相信,那将是一场充满复杂政治博弈的外交秀,争论激烈、表态积极,但最终结果却不一定是热腾腾的大餐。 
期刊
当胡锦涛和奥巴马在北京谈论中国、美国和世界时,人们感到一个新时代的即将来临,但多数人还是说不清,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新世界    许多人相信,这是中美关系新的历史性时刻。也有人怀疑,美国过于主动的转身是否另有所圖。    北京时间2009年11月15日晚11时23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平稳降落,开始了他对中国为期四天三晚的首次国事访问。    37年前早春的一个寒
期刊
这是一本极其语焉不详的书,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点到为止欲言又止        两年前的2007年8月29日,当天出版的《中国体育报》,在头版登发了一篇在体例上有些特别的文章——《申奥6鳞》。作者署名李志坚。    让局外人陷入迷茫和猜测的,是文章中充满义愤的段落:    “有些媒体,出于好心,喜欢定向奉送‘体育外交家’、‘奥林匹克外交家’的美誉。在我看来,是不是体育外交家,是不是奥林匹克外交家,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