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送行”特征品悟生活况味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行》讲述了“我”在车站送朋友时,目睹勒罗送行的故事。一个故事,展现了两种“送行”,体现了诸多异乎寻常的特征。细细品味这些特征,会悟出人物复杂的生活况味。
  特征之一:朋友关系的送别双方竟然都很尴尬
  文中提到的第一种送行,双方是朋友关系。送别时,大家都很尴尬,只能“制造谈话”。一阵无聊的对话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有个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了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随后,又陷入一阵沉默,直到有人咳嗽起来,才将这种沉默打破。但是,那显然是一阵假咳,“不过也能挨点时间”。送行者借助咳嗽消弭彼此间的隔阂,这反映了作者对如此尴尬的送别的无奈和伤感,也借此表达了这种送别的苍白和繁琐。
  特征之二:送行竟是一门可以经营的生意
  文中提到的另一种送行,其间存在雇佣关系,即送行成了一门可以经营的生意,有人用金钱购买,有人靠它赚钱。它有专门的公司,文中称之为“英美社交处”。这种用金钱交易的送行是双赢的,被送行者付薪酬,这样,送行时他就不会孤单寂寞,就能博得车站旅客和车警的尊重,在整个旅途中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地位。“英美社交处”的老板不用花费任何成本,也不需要去送别,他只负责提供送别的信息,然后抽取百分之五十的提成。这是一门利润很高的生意,“我嘛,唉,不是处长,否则一定成个真正的富翁!我不过是个雇员,但即使那样,我也混得不错。我是送行员之一”,这是勒罗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解说。
  文中还有一处对比:往日里,他胡子拉碴,身上总不离那件假皮大衣;如今,他衣着考究,富丽而又雅致,“他看上去像个银行家,任何人有他来送行,都会感到荣幸的”。这样鲜明的变化,让“我”也心动了,想要加入这行。勒罗的学生很多,他只能每周二和周五挤出一小时来教“我”,而且学费不菲,但是“我”一心想入行,所以“并不吝惜这笔投资”。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十分孤独,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情感,渴望被别人理解。
  特征之三:勒罗的送行是一场源于生活的艺术表演
  西方人的送行不是含蓄内敛的送别,他们喜欢借助拥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以及夸张的表情来表达离别之意。
  诚如文中所写,勒罗正在给那位年轻的小姐最好的忠告,他那热情慈祥的目光实在动人。在最后的千叮咛万嘱咐之际,他仿佛具有某种磁力似的,即使在“我”站立的地方也能感受到。
  再看火车要开动时勒罗的表演:他不往后站,仍站在那儿,双手紧紧握着那位美国小姐的手。“先生,请往后站!”他这才听从了,但立即又冲上前去,低声地叮嘱最后几句话。“我”感觉到了勒罗诚挚的感情,回头发现“他确实泪水盈眶”,而且,“他注视着列车驶去,直到看不见时才转过身来”。虽然这只是表演,但是戏剧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送别场景的再现。
  特征之四:两种“送行”都具有讽刺意味
  文中的两种“送行”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样具有讽刺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第一种送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写出了“我”去送别只是为了耗时间,表现了“我”的无奈。作者说,“我”欣赏和渴望的是勒罗那种感情真挚的送别,但是结尾部分却笔锋一转,告诉大家,勒罗的送行也只是一场“表演”。这样,就加剧了“送行”的讽刺效果,留给了读者思索的空间。
其他文献
迎着风,我学会了翱翔。  我是一只鹰。  和我曾是同巢待哺的哥哥姐姐们都已学会了飞翔。它们有着宽大的翅膀,丰满的羽翼,而我却不像它们一般健壮,没有它们的英姿飒爽。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妈妈带着我去悬崖边检查哥哥姐姐们的飞翔技能。悬崖边上,风怒吼着,哥哥奋勇当先,率先飞了下去。哥哥迎着狂风努力张开翅膀,可是风如一张无形而有力的大手撕扯着哥哥。哥哥在空气的漩涡中挣扎,绝望地呼救,我用喙顶着妈妈,让她
原题回放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窗外,雨声潺潺。我的思绪也如密密的雨丝一般,落下,化作一潭池水。让我静静地,想一想。  潺潺的雨声,那是时间的脚步。  走在青色的石板上,撑一把素色的油纸伞,雨丝落下,掀起阵阵涟漪。头顶上,飘着的,是浅灰色的云朵,诉说着谁也听不懂的梦。抬首,任雨丝打湿脸颊,从眼角落下,汇成一条浅浅的小
黄志涛,文学硕士,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现任教于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升入九年级的你是否发现了自己的某些变化?例如不再那么“听话”,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想当然”,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有所反思……以上种种表现意味着你的思想逐渐凸显,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思想,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时候,初初和你相约在这里,我们要一起享受思维的乐趣。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五月的雨在窗外倾泻,天空在乌云的遮掩下猶如诡异的巫婆的袍子。我的心情也如此阴沉。  “一模”结束,我并不中意的学校给我捎来签约的红条。心河荡起涟漪,我是选择接受,还是选择放弃?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不断溅起小小的雨花。我落寞的心底,此时也仿佛蒙上了一层雨雾。身边的路人,行色匆匆,奔赴向各自的前路,唯有我在前进和后退中徘徊不定。潮湿的站台长凳反射着高楼大厦上霓虹灯的绚烂光芒,3路公交车晃晃悠悠
[备考指津]    结构是作文的骨架。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揭示了结构——这看似形式的部分,对文章成败的意义。  其实,不仅作文讲究结构,建筑、绘画、音乐……哪一种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不是殚精竭虑、务求其美呢?  对于作文结构美感的营造,我想同学们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条来。  譬
在平時学习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犯一些令人后悔的错误,有的是因为思维上的漏洞,也有的是因为“粗心”,很多同学考试过后都很自责.怎样减少甚至杜绝那些令人惋惜的错误的发生?老师建议大家首先要找出错误的背后原因,努力从自身内部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下面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希望大家对照之后认真反思.
人生道路上如能学会放手,内心定然会多一份安宁、多一份坦然。因为,那意味着你有了一颗仁爱之心。  我童年时居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家里有着一个大大的阳台。有一天,一只小麻雀突然闯入了阳台,扑棱着翅膀懵懵懂懂地乱飞乱撞。我惊喜得大叫起来,全家人也因此感到十分兴奋。我们合力抓住了它。我端详着它,心中的快乐像是一只红气球,飘飘悠悠地飞着,满足,充盈,甚至感到一阵阵眩晕。这只麻雀是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精灵,棕灰
一  她在文具盒里发现了一张纸条。  她的文具盒,用了好多年,涂在面上的一层漆,早已磨得破败不堪。她不能换,因为家里穷。  因为穷,不得不忍受同学们嘲笑的目光;因为穷,对很多东西慢慢失去了信心。  可那张纸条却是不同的,带着精致的暗花纹,躺在她的文具盒里,像一个走错了家门的孩子。纸条上面用黑色钢笔刚劲有力地抄了一首小诗——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默默地叹了口气。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黑白
戏曲:  你好!我知道,随着新文化的崛起,人們注定会失去很多。但我没想到,第一个淡出我生活的偏偏是你。  你知道吗?不久前,在千灯游玩时我无意间听到了你,你的悠扬婉转唤起了我曾经的记忆。  小时候,你从收音机里传来。时而如鸟鸣般清脆悠扬,时而如小溪流水般跳跃婉转,时而如猛浪拍石般低沉磅礴……绵长动听的你深深打动了我。  那时,奶奶家旁是一间戏剧厅,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表演。我常常与奶奶去那里,享受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