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努力促进学生“会问、善问、乐问”,从而改变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枯燥无味、简单机械的现状,还生物教学以丰富多彩、生动美丽、应用广泛的本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疑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驱使的下,通过积极思维,产生问题意识,从而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人的思维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提出质疑,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一壶开水提出质疑而发明了蒸汽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是现代生物学学习中的一种最高层次能力的表现。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几乎每一项成就都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开端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忽略了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价值,坚持师道尊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创新教育。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不断地享受探索、学习的乐趣,就要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敢于提出独到的、独特的即使是天方夜谭式的意见和看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干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 的标志,创新意识的起点,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创新意识是人类的最高形态,是人类智能的最高集中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题,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问底, 探索求知。
  初中学生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心,但缺乏阅读的习惯,不懂阅读方法,不善于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他们活泼大胆,有一定观察生活的能力,对充满童稚的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活动中蕴涵的生物知识,作为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的适当时机提示他们如何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学到相关知识。
  2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
  在生物教学中,问题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不敢多问。课堂上不敢问的的情形,并非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人皆有之,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到儿童,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常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但在家庭,大人对于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回避,甚至呵斥孩子。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受到扼杀,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问题,也怕此问题太简单与课堂联系不大等原因,被老师拒绝回答。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直没有表现出来。所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也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思考、恰当选择,可不讲的,就放手给学生讲;必须讲的,也要尽可能少讲,甚至有意漏讲或错讲,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应的心理过程,它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预期结果,实验设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初中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并最终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之后,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此时,学生的心境是良好的,这时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极佳时机,教师要把握好,以引发新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要分层次,要把握好度,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因此,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提问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并且将机会优先让给学困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达到人人都进步,个个得发展的目标,使全体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得到迅速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做好英语阅读理解、提升学生英语素质刻不容缓.但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面临着一定的障碍,本
摘要: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发展智力,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讲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学,钻研教材,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努力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个体差异、主体地位、因人而异、求知的
在新课程观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呢?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我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致力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高效性,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就是追求用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动之中。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动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科学教学中应注意
【摘要】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幼儿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对幼儿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在幼儿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快乐学习的思想,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取数学相关知识的传授,还可以使得教师能够有效地掌控幼儿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大大加强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传统的死
摘要:"个案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师生围绕中心问题(个案)进行历史探究,通过"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等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面貌,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这一教学策略以其主体性,具体性,开放性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个案探究 历史资料 主体性  一、"个案探究"策略的提出和操作模式  历史课枯燥乏味不受学
“教,是为了不教”,这应是我们教师搞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能够做到了吗?或者能够做到了多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学教师.
伴随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情趣化也日渐被广大教育者们所重视,显然,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