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NFRI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细胞(DC)对白血病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BALB/c(H-2^d)小鼠为供鼠,C57BL/6(H-2^b)小鼠为受鼠,建立小鼠T细胞白血病BMT模型。受鼠全身照射(TBI)后4h内,将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按1:1混合,经尾静脉输注于受鼠体内,同时输注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EIA细胞。实验分组:①A组:单纯照射组;②B组:白血病发病组;③C组:allo-BMT组(移植物未做任何处理);④D组:pXZ9-DC组(未经修饰的未成熟DC组);⑤E组:sTNFRI-DC组(sTNFRI修饰的未成熟DC组)。观察移植小鼠GVHD典型症状、病理分级、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存活时间、生存率等,采用ELISA法测定IFN-y和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异基因嵌合率。结果①A组小鼠均于10d内死于骨髓衰竭。B组小鼠均死于淋巴瘤/白血病。C组小鼠出现明显急性GVHD表现,而D组和E组小鼠只有部分出现GVHD表现,且GVHD评分及病理表现均较C组明显减低或减轻(P值均〈0.05),其中E组小鼠GVHD评分较c和D组均降低(P值均〈0.05),病理学改变最轻。C、D和E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11.50±3.50)、(21.70±5.80)和(25.80±5.20)d,D、E组小鼠存活时间均较C组明显延长(P值均〈0.05),其中E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最长。B组小鼠18d内均死于白血病,C、D和E组小鼠白血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20%、10%,各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后C、D和E组小鼠血清IFN-1浓度在+12d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18d时IFN一1的浓度E组较C和D组降低(P〈0.05),D组较C组低(P〈0.05)。C组小鼠血清IL-4降低,而D和E组浓度渐升高,+12d达高峰,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30d,C、D和E组存活受鼠骨髓异基因嵌合率为95%-100%,证实为完全供鼠型植入。结论未成熟DC可诱导allo.BMT免疫耐受,输注sTNFRI基因修饰的未成熟DC可延长移植小鼠的存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GVHD的同时又保留GVL效应。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中,可将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勾连,从单篇的“方塘”进入整本书的“大海”。《大雁归来》一课教学,以问题意识为“点”,以诗意的风景和难掩的忧伤为“线”,以对土地伦理的体察为“体”,厘清层次,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沿着单篇课文与整本书之间的线索,引导学生读深读宽,探寻整本书阅读的星辰大海。  关键词:《大雁归来》;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沙乡年鉴》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大雁归
目的 探讨利用肽核酸夹提高孕妇血浆胎儿父源性β珠蛋白突变基因的检出率,为地中海贫血(地贫)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妊娠7 ~ 20周的孕妇共38例,丈夫基因型为41-42M/N,而孕妇基因型正常或为其他β地贫基因突变.以羊水、脐带血或出生后婴儿外周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用QIAamp DNA Blood Mini试剂盒提取孕妇血浆总游离DNA,再将总游离DNA经过10 g/L琼
目的 探讨SHP-1基因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94例C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HP-1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K562细胞使SHP-1基因过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
期刊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架构阅读单元,还创造性地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让阅读教学的内容编排更为科学、系统。阅读教学引入“过关清单”,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明晰阅读教学内容,传递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有方向,学得有方法,学得有效率,学得更轻松。  关键词:“过关清单”;阅读教学;普通阅读单元;阅读策略单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架构阅读单元,还创造性地设置了四个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定于2012年9月21日—9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会议内容包括:①继续教育: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血液病领域的最新进展;②大会特邀报告:特邀国内外专家作相关领域专题报告;③大会报告:
期刊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表型、分化功能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并通过分析MDS衍生的MSC(MDS—MSC)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特征探讨MSC参与MDS发病及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2例初诊MDS患者及7名正常对照者骨髓,通过贴壁培养体外分离扩增获得MSC。通过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及成脂、成骨分化培养,初步分析其免疫表型
期刊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其第二肿瘤的发生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由于新药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其罹患第二肿瘤的风险也逐渐被大家认识,尤其是近期的Ⅲ期临床试验提示来那度胺可能增加MM第二肿瘤的风险,引发了临床上对MM患者发生第二肿瘤危险因素研究的兴趣.我们将目前国际上对该领域的认识进行归集。
期刊
患者,女,73岁.因"黄疸、间断发热半个月"于2011年5月24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6年;脑梗死病史10余年,无后遗症;有贫血史,患者及其家属未能详述.查体:体温36.5℃,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