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也随之得到创新和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依托,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与核心,文化能修养身心,而旅游则能够拓展眼界。但由于深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困境。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现阶段乡村文旅融合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问题总结和经验归纳,从而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方案和规范扶持政策,并采取多元化实施策略与有效渠道来落实文旅融合,最终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各项文件的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依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与核心;文化能修养身心,而旅游则能帮助人们的身心得到全方位发展,但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却存在了盲目融合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简要阐述乡村文旅融合的基本原则,并着重剖析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最后提出融合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其一,遵循全域旅游原则。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国内旅游业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全域旅游则是在此过程中最受关注的发展政策,也成为旅游领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它从单一的景区景点建设发展转变为综合目的地的统筹发展,实现了公共服务和旅游监管的全覆盖。而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同样要求各工作要素以及各产业之间协同起来,构建拥有地方特色和显著优势的乡村产业链。其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文化与旅游产业在根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实现两者之间的精准融合,则必须要对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而乡村旅游有着其天然的区域优势,同样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时,除了重视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外,还可以突出文创产品的特殊价值。其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深入推进乡村文旅融合时,应贯彻落实可持续原则,促使区域内旅游文化、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带动乡村地区振兴致富
  实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农村脱贫致富,主要目标是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背景,不仅能突出文化及旅游产业的投资优势,更能将其功能优势彰显出来。依托乡村本身的特征与地貌作为发展中心,不仅能够保护当地的风俗风貌以及人文特征等,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点进行文旅融合,不僅可以推动该区域的农业、手工业、基础建设以及文化产品等多方面发展,甚至还可以打造具有地方优势的文化品牌,使其逐渐成为更具影响力、感染力以及市场价值的标志,促进乡村区域的振兴致富和建设发展。
  (二)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深厚、民族多样,所形成的文化与经济都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下,不仅要注意缓和乡村固有的文化习俗和独特习惯带来的冲击感,还要妥善协调经济与生态间的平衡关系。基于此,积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此类现象,且通过设置科学、规范的发展路径后,还能保护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除此之外,围绕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来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和文娱需求,还能够促进当地区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并最终达到文旅共同发展的融合目标。
  (三)促进旅游事业持续发展
  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诉求不断提高。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人们选择放松和娱乐的一种主要形式,使得国内旅游行业得以迅速扩张和发展,但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仅仅依靠观光形式很难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但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观察发现,开展乡村文旅融合能够切实为旅游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不仅可以将乡村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观光旅游项目中,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时尚与民俗之间的差异来最大化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切实推进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开展节事活动
  一方面,节事活动作为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游客认识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更是积极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还是依据四季变化产生的桃花节、梨花节等。都要在发展节事的基础上,增强其活动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促使乡村旅游与节事活动处于彼此依赖的状态,从而依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特征来优化和升级节事活动,使其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发展的姿态和创新的理念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其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盘活当地经济发展的是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需要加大节事活动的传播途径和营销力度。现阶段,不少乡村旅游地区虽然有着其独具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的节事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宣传和营销意识,使得其节事活动的传播和推广并不理想。为使得这些独具特色的节事走出去,可以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宣传和推广,比如拍摄短视频、撰写公众号文章等,通过采取多种传播渠道来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推动当地活动走向壮大。
  (二)突出环境治理效果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的同时,需要着重强化环境治理,并将融合的原则贯彻并落实到文旅融合的全过程中。为了突出环境治理效果,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环境治理方案,以便对涉及到的各个旅游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在开发文旅融合项目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其一,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开展清洁公益活动,通过处理污染物来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间接性促进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其二,需要构建与旅游开发、游客管理相关的制度规则,其中不仅要建立旅游开发审核机制,严格审查开发项目,在进行综合考察后认定其对环境影响在一定标准内,此项目才能得到批准和认可。除此之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游客管理规范条例,并对游客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规范,其中可以通过游客须知、广播播报或是提示通知等方式来正确引导游客,借此来避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物品等现象,若有违规,则可以结合相关条例对其进行警告、赔偿甚至是驱逐。其三,还可以开展深度体验游览项目,引导游客在当地村落中进行观光体验,在观赏当地建筑、感知当地文化的同时,与民众进行近距离交谈,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帮助游客树立主人公意识,以此激发他们自觉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   (三)积极开发文创产品
  其一,需要深入剖析乡村文化资源。基于乡村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的文创产品,应与乡村主题紧密贴合,基于此,应先构建乡村文化资源知识体系,不仅需要有效且迅速地获取乡村旅游资源,探析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还应在所搜集、整合资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最终提取并设计富有乡村气息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并由此来确定文创产品的主题,从而实现创意的合理和有效表达。例如,可以设立文化保护主题,借此来着重突出农事体验、文创产品设计的数字化记录等内容,在关注审美意识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同时保障文创产品的设计结果既能符合乡村的文化性质,又能符合其旅游的审美形态,进而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其二,还应着重关注视觉感知层面的设计。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设计思路就必须遵循基本的审美观念,基于此,在视觉感知层面的设计中,需要着重突出材料、色彩以及形态以上三种元素。第一,在材料选择方面来讲,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乡土资源,以百姓生活以及传统工艺为基础,选取乡村中真实使用的物品为材料,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地域性,还能强化其乡土生命力。第二,于色彩運用层次而言,要在乡村民俗习惯的基础上,来与农民居住的建筑风格、服饰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其多元化色彩进行文创设计。第三,于形态设计层次而言,基本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仿原生态形式,可以借此来体现乡村的自然形态与独特文化;另一种则是形象重塑的方式,通过将传统、民俗的艺术形态与现代审美进行有效结合,来实现创新和改造,使其更容易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和青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持续性发展,不仅要关注文旅融合的过程与成效,还应对乡村文旅融合路径不断展开深入研究。在探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度探寻文旅融合的契机。本文中提出通过注重开展节事活动、突出环境治理效果、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的三方面路径,以期在推动乡村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能加快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黄旭辉,李健.基于"文旅创新"理念下探讨乡村振兴发展措施——以崇州稻香旅游环线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9(011):54.
  [2]张赞梅,顾金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潘家浜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0(S1):280-283+291.
  [3]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08):233-234.
  [4]朱文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环球首映,2019(007):18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翻看历年的中考试卷,我们也不难看出,阅读在中考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英语成绩一般不会太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难题,本文就此谈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浅谈在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思想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对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认识,在自动化生产的主导下,通过引入世赛的标准,建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加强责任意识;标准;渗透;人才培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期刊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现象、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是高中课程框架当中的重要组成模块。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做好学生生物知识点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积极落实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培养,以此来为核心素养的落实铺路搭桥。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在阐述高中生物核心素
期刊
摘要:安全工作需要人去实施,落实安全责任人是关键因素,人的安全素养的提升是实现安全的保障,人人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安全;责任;关键;落实  一个单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发展;一个人只有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承担自己的安全责任。一个单位如何去发展,一个人如何去落实安全责任呢?本人静下心来,思考再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落实安全责任,需要认识
期刊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为例,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立徳树人,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目标,完成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就是,按照对分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增强学生接纳度、参与度、获得感,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  各大高校展开了对课程思政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写作教学,根据作文主题设计写作任务,运用新颖的合作写作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立意、搜集写作素材,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写作框架,让学生写作思路更加流畅,引导学生参与写作教学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打造更有活力的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一
期刊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全民健身的思潮正在兴起。受这一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体育俱乐部在高校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各具特色。随着体育运动的日益普及,体育教学被纳入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建设理念日趋成熟,高校体育俱乐部呈现出多元化、繁荣发展的态势。根据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和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高校体育俱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为语料来源,结合语义发展的视角,从俗语的退隐与消失、俗語语义扩大、俗语语义转移三个方面来尝试探讨俗语语义的发展变化,并对俗语辞典的编纂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拓宽我们对俗语研究的视野,给对外汉语俗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俗语;语义演变;辞典编纂  俗语是在群众生活中广泛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属于熟语的一种。大多数俗语都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
期刊
摘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进行劳动教育给予指导。70%以上的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认同度较高,对于劳动教育政策执行速度快、覆盖面广、措施多样,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结合,但高职院校各学科专业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应该不同,劳动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效,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人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且社会、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已经受到了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影响,尤其是对教育理念来说,其影响日益明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代化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高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方面。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