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有效性教学;⑵精心设疑,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有效性教学;⑶运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⑷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34-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14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课程改革不仅要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进入新课程后,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觉得内容多,时间紧,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实现“减负增效”这一基本目标。因此作为实施推进新课程的教师必须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有效性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入时,应注意知识是有情境性的,而化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钠的化合物学习中,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当有火情发生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水”、“灭火器。”这时继续提出:“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今天我们却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趣味性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此时学生产生矛盾、疑惑、惊讶,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那么“水和二氧化碳真的能点火吗?通过这样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思维指向新知,并产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望,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当然,课堂导入的素材是很多的,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等出发,不但能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例如:从西气东输引入甲烷,从石油炼制引入乙烯,从煤的干馏引入苯,从聚氯乙烯管材、表面涂有四氟乙烯的不粘锅等引入卤代烃,从生活中的药皂引入酚,从自然界花、草的香味引入醛、酯,从食物中常见的调味品引入乙酸,从自然界各类含糖的物质引入糖类,从人的生命科学引入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等,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化学,实行有效教学。
  二、精心设疑,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有效性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必修2》中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要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形成思维合力。
  思源于疑,学起于思。有了问题,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会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达到主动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激发起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在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设疑:(1)为什么将硫酸铜晶体放入瓷坩埚中加热,而不用蒸发皿?(2)为什么对瓷坩埚要慢慢加热?(3)为什么要把瓷坩埚转移到干燥器中冷却?(4)为什么要进行数次称量直至瓷坩埚恒重?(5)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设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学生通过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探索与交流活动,逐步形成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相互辩论。通过争辩,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获取知识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获取知识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就有更充足的学习信心,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
  三、运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及探究的冲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原电池”一节时,教师可先分组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实验过程中再通过不断改变电极、电解质溶液、观察电流的方向;要求学生作最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最终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又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中,上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所学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都能说出碱可以和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让他们做有关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到明显的现象:“白色胶状沉淀消失”。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和碱发生反应呢?”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立刻回答:“不可能!”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因为两种都是碱,碱只能和酸反应。”学生自信地回答。教师问:“到底能不能?让事实说话。”学生亲自动手、合作完成实验。结果令学生既惊讶又困惑,白色沉淀最终消失,对已有知识与眼前事实的冲突感到困惑,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那真是“我要学”而绝非“要我学”,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在探究中体验实验的过程,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有效性
  化学教学有着相当的特殊性,既有微观的物质结构的分析,又有宏观的生产过程的展示,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的性质介绍,这些都制约了化学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既有互动式教学、又有直观的演示,将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微观的事实进行宏观化模拟;将难以操作、有毒或危险的化学实验虚拟化;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和简单化;设置形象的教学情景等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情况、晶体结构组成、氯气的毒性实验、原电池微观原理、爆炸性实验等等。在习题课和复习课等教学容量较大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借助PPT文稿进行讲解与复习,从而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很多的,可以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合作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等。实行有效教学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或特色,而成为有效教学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新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变得既丰富多彩, 又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A)
  [2]侯嘉梅.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者同为一体,学习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服务是关键。其中
摘要:化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回归生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27-02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an.1008-0546.2010.05.010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和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中学化学教学达到艺术上的丰富多彩,是一种境界。境界“神入”了,教学才能“行云流水”。以思维品质为特征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求是深化的“神入”法,求异创新的“神入”法。以信息、情境体验为素材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受生活、生产启发的“神入”法,用实验演示为先导的“神入”法,激情励志的“神入”法。  关键词:“神入”艺术;思维品质;实践信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09    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通过生生间的有效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相互启发、互相补充、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之教育功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化学教师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追求的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包括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能独
进入新世纪后,数字化以其柔性好、响应快、质量高、成本低等优势逐步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文章以凸轮机构的数字化制造为项目引导展开现代工程训练教学,帮助学生能够在工
本文介绍了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以及目前我国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现状。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本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湖南电气职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产量呈指数倍的增长,对于高校教师这一引领知识前沿的特殊群体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探讨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如何有效地获取、保
任务分析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以任务分析结合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实例,阐述了该课程实施教学任务分析技术的具体措施及应用体会。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始终是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笔者认为教学衔接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做好衔接。  关键字: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衔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29-02  中图分类号:C63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