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也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本文首先阐明了我对思想品德课堂上有效提问意义的认识,然后总结了部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
  一、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假问题充斥课堂
  有些老师为了营造所谓的“热闹的课堂”和“师生互动”体现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无关痛痒、没有思考意义的假问题。譬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明白了吗”这样的提问。这些问题的“虚假的、无实际意义的提问”暴露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理解不深,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没有很好的研究。
  2.课堂提问过多、过紧
  有些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堂课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点难度,就会自己把问题的答案给出来。或者着急找出成绩好的同学来回答问题,根本不去询问其他同学,也不给同学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只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启发,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使得问题成为装饰,没有任何价值。
  3.课堂问题过偏
  问题过偏有两重含义:一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太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都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心理的满足感。二是老师只偏重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时间久了,上课时只会有几位成绩好的同学思考,而其他同学失去了学习、思考的兴趣,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
  4.课堂提问没有反馈
   课堂上,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回答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不全面的回答不加以任何评价和指导,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也无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使得提问没有任何意义。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情况,我认为要实现课堂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少一些假问题
  所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所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问题的内容应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问题的深度上,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数量上要适当,教师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提问不宜过偏,应具有层次和梯度
  所提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和对答案的处理方法,切忌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明确的认识。
  4.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一段时间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5.课堂提问后要及时给予反馈
   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避免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参考文献】
  [1]顾彭飞.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感悟.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2]吴俊开.浅析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学周刊.2011(07)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
其他文献
对物元分析理论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叙述了方法的原理、模型及计算过程。运用物元分析法、多目标决策的优序法和密切值法对实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物元
【摘 要】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贯穿始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又因为语文在高考当中占着不可忽略的分量,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生事物的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学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本身的职业身份是必然要求,教师取得任教资格只能代表他所学专业得到实现。在讲授专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及课程的安排,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的提升专业化的素养,找到发展过程中影响要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技能 素养要素  大学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博士、硕士以及本科学历者基本上占据了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纷纷裁员缩编,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如何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度过寒冬,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集中力量推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  0 引言  所谓中小企业,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有效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应用的策略,对于促进地理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地理复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复习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更新,能够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ERP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有效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成为了各所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对ERP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述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为今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ERP系统 会计电算化 教
摘要: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力量,然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阻碍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对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激励机制  中国民办高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是民办高校的数量,还是在校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感状态,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创设出浓厚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更感兴趣、更加投入,激发智慧、增强动力,提升教学成效,圆满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是当前每个从事思政教学工作的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思政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结合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就如何推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提了一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实践性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兼具学科的科学性与生活应用性的学科,然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却只关注到它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