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41个国家的数据,针对Hofstede-Gray框架的会计保密性假设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一个地域的阳刚性越强,个人主义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会计保密性的倾向”,并通过对比中国的各行为习惯维度指数,得出“中国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的推论。会计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又应该保持一定的透明度。该研究发现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为国内地域行为习惯与会计行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文献积累和借鉴。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会计行为;Hofstede-Gray框架;会计保密性
一、 引言
La Porta等(1997)认为,包括法律、媒体、管制在内的正式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因素。杨瑞龙(1998)等验证了正式制度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各国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巨大差异,并且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非正式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韦伯(1958)、诺思(2008)认为,不同地域长期积累的宗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这些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影响到正式制度的运行效果,尤其在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隐性契约作用不可忽视,非正式制度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陈冬华等,2008)。
地域人口行为习惯等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成,既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影响微观企业会计行为(Hofstede,1980;Gray,1988)。然而,关于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的概念框架内Hofstede(1980)。本文试图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上公布的41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研究地域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下理由:一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以及公司自有的经济动机对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解释已经相当丰富,我们在很难从这些方面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更多的、更深入的增量解释;二是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越来越多的解释,尤其是在中国这一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新兴资本市场。因此,本文试图从地域人口行为习惯这种非正式制度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这对于从宏观层面理解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三是尝试为中国地域文化与企业行为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初步的文献累计和理论铺垫。中国地域广袤、历史悠长,长时间的沉淀,不同地域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等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稳定性,但永恒不变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赵曙明,1997)。由于历史或者区位原因,可能不同地域的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更增加了现代中国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缓慢形成,具体表现于地方居民行为习惯的系统的变化,最终不同地域的人口会有系统化的行为差异,会计行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限于笔者的能力、研究数据以及知识储备的限制,很难完整清晰地刻画出中国的地域文化框架,只能通过简单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研究抛砖引玉。
会计行为有诸多表现,如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会计透明度等等。本文之所以选择会计保密性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三:一是会计保密性本来就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除了一些可以公开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需要为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保密,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下更是如此;二是出于投资者保护的目的,以往文献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关注较多,却极少有文献关注会计保密性,忽略了会计的本质属性;三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只能获取到样本国家会计保密性的数据。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三:一是对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从理论框架层面拓展到经过检验的实证研究。尽管概念框架中的六个变量我们仅发现两个变量显著,但这并不说明概念理论框架经不起实证检验。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或者限于数据,我们没有控制其他国家的宏观环境变量。但该研究可以为在中国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提供必要的借鉴。二是我们利用回归数据验证了中国的会计保密性较高,这可以为进一步理解中国企业会计透明度提供实证参考。三是在Gray(1988)分析思路“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文化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最终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经典的文献主要从两个大的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以La Porta等(1997)系列文献为代表的正式制度;二是以韦伯(1958)、诺思(2008)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大量学者检验了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如杨瑞龙(1998)等。但对非正式制度与会计行为关系检验文献的却不多见。陈冬华等(2013)检验了宗教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随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宗教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阮荣平等(2014)检验了宗教对创业的影响。在地域文化领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潘爱玲等(2012)系统地回顾了文化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文献。从国际文献看真正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是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的提出。Gray(1988)基于Hofstede(1980)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借鉴Harrison and McKinnon(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提出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Hofstede(1980)将文化定义为“区别不同人类组织的集体心理模式”。由针对52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万名IBM员工的采访和调查问卷得出的大量数据,用统计方法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工作实践相关的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Gray由此提出会计亚文化四维度,即专业精神与法定控制、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与乐观、保密性与透明度,认为以地域人口行为习惯为表现的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会计行为,并提出了四个假设。但是Gray当时只是针对地域人口行为习惯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理论假设,而没有进行实证分析,自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分析都是围绕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的实证分析,集中于三个领域(潘爱玲等,2012),分别是会计稳健性(Liliana et al.,2010)、财务披露(Haniffa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会计行为;Hofstede-Gray框架;会计保密性
一、 引言
La Porta等(1997)认为,包括法律、媒体、管制在内的正式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因素。杨瑞龙(1998)等验证了正式制度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各国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巨大差异,并且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非正式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韦伯(1958)、诺思(2008)认为,不同地域长期积累的宗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这些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影响到正式制度的运行效果,尤其在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隐性契约作用不可忽视,非正式制度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陈冬华等,2008)。
地域人口行为习惯等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成,既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影响微观企业会计行为(Hofstede,1980;Gray,1988)。然而,关于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的概念框架内Hofstede(1980)。本文试图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上公布的41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研究地域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下理由:一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以及公司自有的经济动机对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解释已经相当丰富,我们在很难从这些方面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更多的、更深入的增量解释;二是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越来越多的解释,尤其是在中国这一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新兴资本市场。因此,本文试图从地域人口行为习惯这种非正式制度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这对于从宏观层面理解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三是尝试为中国地域文化与企业行为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初步的文献累计和理论铺垫。中国地域广袤、历史悠长,长时间的沉淀,不同地域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等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稳定性,但永恒不变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赵曙明,1997)。由于历史或者区位原因,可能不同地域的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更增加了现代中国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缓慢形成,具体表现于地方居民行为习惯的系统的变化,最终不同地域的人口会有系统化的行为差异,会计行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限于笔者的能力、研究数据以及知识储备的限制,很难完整清晰地刻画出中国的地域文化框架,只能通过简单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研究抛砖引玉。
会计行为有诸多表现,如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会计透明度等等。本文之所以选择会计保密性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三:一是会计保密性本来就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除了一些可以公开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需要为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保密,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下更是如此;二是出于投资者保护的目的,以往文献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关注较多,却极少有文献关注会计保密性,忽略了会计的本质属性;三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只能获取到样本国家会计保密性的数据。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三:一是对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从理论框架层面拓展到经过检验的实证研究。尽管概念框架中的六个变量我们仅发现两个变量显著,但这并不说明概念理论框架经不起实证检验。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或者限于数据,我们没有控制其他国家的宏观环境变量。但该研究可以为在中国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提供必要的借鉴。二是我们利用回归数据验证了中国的会计保密性较高,这可以为进一步理解中国企业会计透明度提供实证参考。三是在Gray(1988)分析思路“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文化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最终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经典的文献主要从两个大的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以La Porta等(1997)系列文献为代表的正式制度;二是以韦伯(1958)、诺思(2008)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大量学者检验了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如杨瑞龙(1998)等。但对非正式制度与会计行为关系检验文献的却不多见。陈冬华等(2013)检验了宗教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随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宗教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阮荣平等(2014)检验了宗教对创业的影响。在地域文化领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潘爱玲等(2012)系统地回顾了文化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文献。从国际文献看真正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是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的提出。Gray(1988)基于Hofstede(1980)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借鉴Harrison and McKinnon(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提出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Hofstede(1980)将文化定义为“区别不同人类组织的集体心理模式”。由针对52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万名IBM员工的采访和调查问卷得出的大量数据,用统计方法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工作实践相关的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Gray由此提出会计亚文化四维度,即专业精神与法定控制、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与乐观、保密性与透明度,认为以地域人口行为习惯为表现的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会计行为,并提出了四个假设。但是Gray当时只是针对地域人口行为习惯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理论假设,而没有进行实证分析,自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分析都是围绕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的实证分析,集中于三个领域(潘爱玲等,2012),分别是会计稳健性(Liliana et al.,2010)、财务披露(Hanif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