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毛泽东(三)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hao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跃进中要出现问题,毛泽东早有预见。1957年1月18日下午,毛泽东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听取陈云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报告。他在插话中说:各部门之间的比例究竟怎样平衡才恰当?重工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轻工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怎样平衡才恰当?这个比例再搞五六年是不是能搞得出来?我希望缩短这个时间,并且不要付出(像苏联那样)大的代价。他还说:有些东西现在不能定的,哪样东西多,哪样东西少?煤、电、油应该搞多少?轻工业究竟搞哪些东西?农业搞多大规模,投多少资?这要一个时期才能看得出来。现在脑筋里想的是主观安排,有很多东西可以断定是不合实际的。但是,不合实际为什么要安排?你不安排不行。现在只好开工厂,究竟开得恰当不恰当,那要将来才能知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经验就难免犯错误。


  在1962年初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从哲学层面概述了上述思想。他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达到自由王国。”他还说:“我向好几个国家的兄弟党的代表团谈过这个问题,我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我们没有经验。”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大方向正确的群众运动,基本立场只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绝不能站在群众对面,反对群众;也不能站在群众之外,指责群众。群众运动有错误,这很正常。1886年12月28日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说得好:“要在理论上有清楚的认识(纠正群众运动中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自己的痛苦经验中取得教训。”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说“要保护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
  毛泽东在指导大跃进中的问题,是保护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引领群众前进中的问题,是探求经济建设中“科学平衡”、“适度比例”不断“试错”中的问题,是缺乏经验、实实在在“难免”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说明,大跃进的缘起,是有一定根据的。已经经过很多删节的本文第aa二部分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大量事实表明,即便在大跃进中,总体来看,毛泽东并未离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笔者从2014年11月24日的《报刊文摘》登载的《杨尚昆日记中的重大历史时刻》一文中得知,杨在1961年1月1日的日记中有对三年困难时期的记载:“目前国内情况的紧张,主要由于特大灾害引起,一部分地区(全国来说大约是百分之二十),是工作上有错误。”一贯务实的老革命家、时任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私人日记所写,我们应当相信,这是他当时的真实看法。传言在1962年初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大跃进中成绩和错误之比有“三七开”和倒“三七开”之争。通常毛泽东讲成绩和错误关系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但讲到大跃进的问题,有时是一个指头、二个指头、三个指头的问题,有时表述为有“三分之一地区的不好形势”;或者“有大不好形势,占三分之一的地区”。而且,这些“不好形势”、“大不好形势”的地区,如河南、安徽等,问题主要是地方领导人图虚名得实祸,作假胡夸,而非全是中央之过。这表明,毛泽东自认大跃进之后的情况是严重的。不过,造成这一后果,“人祸”不能忽视,天灾也是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过不少错误。列宁的态度是:“我们事业的保证在于群众自己负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俄国的责任。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从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中学习。”“我们不害怕自觉地进行建设的群众犯错误,因为我们只有靠自己的经验,只有靠亲自动手。”“群众既然进行斗争,在斗争中就不免要犯错误,共产党人始终同群众在一起,发现错误,向群众进行解释,加以改正,不断地使自觉性战胜自发性。同逐渐在斗争进程中摆脱错误的群众在一起比同站在一旁期待‘完全胜利’的知识分子、庸人、考茨基分子在一起要强得多。”当我们在半个多世纪后,回顾大跃进时期的问题时,重读列宁的这些话,有助于获得正确认识大跃进的思想方法。
  研究大跃进中的毛泽东,不能不说到大跃进中问题的责任,这是和实事求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最初是毛泽东自己提出的。1959年7月23日上午,毛泽东在庐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说:“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主要责任在我身上。”他举出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的指标是他提出的例子,表明他自我批评的真诚。1961年12月20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又一次说到这个问题。他说:过去几年走了弯路各级领导都有责任,首先是中央负责,第一个要负责的就是本人。甚至连1959年秋敏感的庐山会议,他也做了自我批评:庐山会议后为什么要全党反右呢?这就不对了。我们前一段是反“左”的,“左”没有反掉,又来一个全党反右,右助长了“左”的空气。不过,我们务必不能忘记1980年在起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邓小平说过的一段话:“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1981年3月27日,邓小平在同总政负责同志谈话时说:“大跃进开始时,有哪个人反对过?后来有些同志发觉有问题,毛泽东同志也发觉有问题。他召集的两次郑州会议,就是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的。
  笔者注意到,在经历1960年至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曾较真地说过,实际困难时间只有两年半,1962年下半年情况就好起来了)之后,毛泽东认真地为一度灰头土脸的“大跃进”正名,重提“大跃进”。1964年12月13日在审阅修改周恩来准备向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第四稿第一部分中,谈到实行技术革命、采用新技术处,毛泽东加写一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跃进的良好动机,未能导致理想的效果。以高指标、高速度为主要表征的大跃进,未能很好地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因此,毛泽东不时提醒人们不要忘了1958年大跃进的教训。


  1961年1月3日晚,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中央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问起1961年的方针。李富春说: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毛泽东认同了这个“休整”方针。接着又问:大跃进的口号能不能在1961年提?在邓小平回答“今年元旦社论没提大跃进,是提的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后,毛泽东认同了这一改变,说:今年可能是就地踏步,休养生息。这实际上表明,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大跃进有“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问题。对于不再提他颇为钟情的“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未表示异议,显示了毛泽东的自我反省。同月召开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前后,毛泽东多次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他强调说:搞社会主义不能那么急,今后搞几年慢腾腾,指标不要那么高,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1961年12月18日在天津的专列上听取河北省委、天津市委负责人汇报,谈到1962年的生产规划时强调:还是要留有余地,再搞计划,要踏实,别搞主观主义呀!要求实。你们各县搞计划不要一股劲高指标,也不要低指标,叫平均先进指标。这分明是总结大跃进高指标高速度的教训之言。
  1963年8月10日,在会见印度尼西亚妇女代表团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也有困难,知识不多还要学习,特别是经济建设我们不懂,虽然学了13年。再过13年,会懂得更多些。
  1965年1月23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余秋里汇报时,毛泽东插话说:多快好省,你们注意,不要闹五八年、五九年、六○年那样盲目多快,结果也不多,也不快。1965年2月21日上午在听取薄一波汇报交通工作会议时,毛泽东在插话中谈及1959钢铁指标。周恩来说:当时的口号是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实际是一马当先,万马让路。毛泽东接着说:哪里是一马当先,万马让路?实际是万马都死了,头一匹马也死了一半,钢不是降了一半吗?薄一波汇报说会议开得不错,毛泽东说:这些东西(指新技术项目表)靠不靠得住?不至于闹1958年大跃进、1959年提出二千万吨钢那样的笑话吧!1965年6月16日,在听取余秋里“三五计划”的汇报时,毛泽东认为,“三五”计划投资项目多了,指标也高了。他说:“鉴于过去的经验,欲速则不达,还不如少一点慢一点能达到。”此前讲实事求是,都是把“客观可能”和“留有余地”分开讲,这一次讲的是“按客观可能还要留有余地”,可见毛泽东汲取大跃进教训之深刻。
  甚至到了1970年,在11月13日会见巴基斯坦客人谈到经济建设时,毛泽东还说:要防止有些人动不动就要翻一番,这个积极性一上来,又要发生事。毛泽东的这一话语,显然是对1958年大跃进的反思联想。
  半个世纪前中国发生的以改造自然为主题的大跃进,是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群众运动。如何对待这一运动?笔者想到了马克思对待失败的巴黎公社的态度。列宁在1904年撰写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在1870年9月9日的那个著名的国际通告中,马克思警告法国无产阶级不要举行不适时的起义,但当起义还是发生了的时候(1871年),马克思却十分喜悦欢迎群众‘冲天’的革命首创精神(马克思给库格曼的信)。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来,在这种形势下,也同在许多其他形势下一样,革命发动的失败,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和结局的害处,要比放弃阵地、不战而降少些,因为不战而降会使无产阶级精神颓丧,削弱无产阶级的战斗力。”
  本文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已经指出,“大跃进”是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已有充分显现之后,毛泽东才顺势而行提出来的。想想大跃进期间广为人知的民歌吧: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即使今天读来,也会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要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有道是“不以成败论英雄”。正确认识毛泽东和大跃进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这句话是很适用的。在本文行将结束的时候,笔者忽然想起了恩格斯晚年写给革命同道者信中的几句话。1889年12月他在写给特里尔的信中说:“和其他一切政党一样,无产阶级将从没有人能使它完全避免的错误中最快地取得教训。”1890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群众只能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只有通过亲身体会取得经验。和所有大党一样,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犯某些错误,甚至可能犯大错误。”在谈到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时,恩格斯说:“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请特别注意这里的“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几个字——笔者)中,都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恩格斯的这些话,当然和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大跃进并不直接相干,但其中内含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和大跃进的关系,分析其中的是非得失,依然是并不过时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全文完)
  (责编 曲星)
其他文献
肖扬(1913—1944),原名杨树义,乳名百当,字务滋,山西永济人。他天资聪明,成绩优良。1931年从省立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太原师范学校,1933年考入北平宏达学院高中部,1934年—1936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后转入政治系。1936年2月经何锡麟介绍在北大入党。曾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社联”和“民先”。1936年3月—4月曾任北大中共党支部书记,4月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
期刊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涌现了无数顶天立地、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青年英雄,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然而,近些年来社会上时有质疑英雄真实性甚至诽谤英雄形象的声音传出,说“刘胡兰是被乡亲们活活砍死的”,议“邱少云违背生理学”,怀疑董存瑞“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等等,甚至以文娱等形式 “恶搞”、诽谤英雄人物……围绕党
期刊
作为优秀期刊,如何创办一般每年都能出版的那一本增刊呢?若要出版,就须考虑其出版的创新问题和效果问题。若不研究这两个问题,就不可能办出好的增刊,不可能扩大对正刊的正面影响,不可能增加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最近阅读了《党史文汇》的2015年增刊,就十分振奋,感到新鲜,觉得它立意高,思路新,手法奇,效果好,是对创办增刊的一种创新与尝试,对于办好增刊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故特在此予以推荐。  这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发生的“大跃进”,是党的重大决策。当今不少人认为,大跃进是毛泽东贪多求快、好大喜功、背离实事求是的产物。持此种观点者学界政界亦不乏其人。近来,笔者在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主编、出版的《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之后认为,翔实的史料表明,从总体看,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还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  大跃进的发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
期刊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子女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之所以不别而行,这是女儿勇气不够的缘故,因为骨肉之情,总是难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这意思,母亲一定会激动而流泪的。我虽然是立志报国,为了这天生易感动的弱质,或许是会被私情克服的,所以为补救这劣点,只得硬着心肠,瞒着你俩,走了,我知道,母亲是会因此伤心一场,但是我相信,父亲是不会因此而
期刊
从事党史研究工作30多年,经历了从春华到秋实的许多难忘时光,内心始终深藏着一个愿望:走出书斋,寻访革命旧址,实地感受历史洪流的波澜壮阔。近年来,我和爱人利用假期自驾踏上寻访长征遗迹之路。漫漫长征路,两万五千里,该从哪里开启我们的长征之旅?几经考虑,我们长征行的第一站选在了红都遵义。  一座小楼,一次会议  黔北重镇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35年1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
期刊
(山西) 钟启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一座巍峨连绵的山脉,由无数峰峦叠错而成。为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构建了这座山脉坚定的走向和不屈的脊梁,巨大的民族牺牲和无数先烈的热血铸成这座大山巍峨奇崛的主峰。而每一个地区的抗战历程,则是这座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着大山的经纬和肌理。  民族精魂在,砖石不可轻。抗战胜利70年了,硝烟已经散去,回望那座历史的山脉,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的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八路军以山西为中心,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在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各根据地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建设,以文化的发展繁荣促进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感召下,山西抗日根据地人民紧紧地凝聚在共产党的周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民族
期刊
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什么?今后为党留什么?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作出回答的人生选择题,是事关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左权将军诞辰110周年,左权将军作为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作为抗战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
期刊
在抗日战争时期,武乡有位传奇式人物——魏名扬。在党的领导下,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领导创建名扬游击队,前后六次组建,又六次集体参加八路军,向八路军输送了3400余名优秀兵员,多次受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薄一波、王树声、陈赓、陈锡联、彭涛、鲁瑞林等首长的表彰。魏名扬领导的这支游击队,也成为名震太行的抗日劲旅。  孤身斗响马的民间英雄  魏名扬出生贫苦,少年习武,多方投师,练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