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分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为止,我国在校大学生以达到2500万左右,在我国适龄普法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他们的群体文化素质较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门人才和中坚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不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及如何进行法制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在校大学法制教育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大学生是从众多中学生中严格挑选出来的,文化基础好,素质高,很自然地,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很高,已能适应当代依法治国的要求,不需要在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依法治国。现阶段,在大力开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放松。
  法制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希望所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大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懂得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切实履行好公民应尽的义务,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全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提高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加强
  在国家教委、中央综合办、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这是根据当时全国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势和要求做出的。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已大为提高,而法律素质仍然较差,有待加强和提高。因此,普法教育的重点就转向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上来。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也应与时具进、顺应潮流、紧跟形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法制教育的的核心内容。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前最后一个正式的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重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必須把法律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只有教育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有可能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法制观,从而为提高法律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必须把法律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重在惩罚恶行;道德作为一种内在规范,重在劝善勉进;法律施加压力,道德提供动力;法律治身、治标,道德治心、治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必须将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当代新形势下社会所需贯彻的思想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积极性、自觉性。“三个代表“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则是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两者本质是相同的。要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在给大学生讲法律课时,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之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将来走入社会也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必须将法制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马加爵事件”充分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5)必须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讲授与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形形色色的具体案例介绍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更容易使他们汲取教训,防患未然,较单一空洞的说教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效果也更佳。
  (6)必须将法律素质教育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式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战胜了一切艰难和困苦,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时具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7)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必须要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法制教育的质量。
  总之,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法制教育于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要与全民普法教育相结合,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通过教育,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升华其人生理想,使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摘 要:《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情境教学模式能使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的配合更合理、更协调、更有效。  关键词:情境创设;幼儿;社会领域教学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所谓情境创设是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以具
期刊
摘 要:古籍是指在1911年前,用文言文编写的书籍,它记载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知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古文献资源,为地方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古籍文献,在我国图书馆中或多或少的保存着,多者有几万册(如山东
期刊
摘 要:听力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基础应用技能之一,听力能力的提高与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教师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加强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本文就大学公共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在大学学生重视的四六级考试当
期刊
摘 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推动社会阅读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催化剂”。本文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义、当前社会阅读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梳理归纳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对于社会阅读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社会阅读;与时俱进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义和当前社会阅读的现状、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
期刊
摘 要: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有着自身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自身的产业结构的特征,然后归纳性分析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最后预测了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近期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文化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博物馆如何保持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博物馆;保持;良好;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随着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文,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6年多以来,从最初出现过“爆棚”、观众排长队的现象外,中心城市外的大多数博物馆已处于平稳的状态,一些中小博物
期刊
摘 要: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读者提供信息知识服务。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已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创新;服务质量;读者;馆员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
期刊
摘 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由传统的内向型经济结构,转为依赖海洋战略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已由陆地转移至海上。本文就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期所处的海上安全环境和强大的海权与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没有强大的海权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并对中国海权的产生和海洋战略的制定以及怎样才能拥有强大的海权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海权  中图分类号:E2
期刊
摘 要: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弟子,继承了儒家的思想精华,又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他的学术醇正,工为文章,风格雄健豪放,文笔畅达。《明史》有传,称其“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后因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方孝孺曾针对明初的社会现状,写过一组《深虑论》,反映了这位儒家思想传人深沉的天下之虑,帝王的家国之虑,以及为子孙的身家之虑。下
期刊
摘 要: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教育组织中的有关人事管理机构和人员通过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使本组织或系统内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财力物力和教师人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潜能,提高教育工作的绩效。  关键词:教师人力资源;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当前,在学校内部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