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胸腔镜检查7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0例(39.5%);结核性胸膜炎32例(42.1%);非特异性炎症11例(14.5%);化脓性胸膜炎、粘连严重未见胸壁及肺炎并胸膜炎各1例(各1.3%)。肿瘤及结核确诊率81.6%。76例患者均未出现胸腔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诊断率高,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胸腔积液诊断
2010年7月~2012年3月收治行胸腔镜检查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回顾总结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3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76例,均经胸水常规、结核抗体、肿瘤标志物、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X片、CT等检查无法确诊。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7~79岁,平均48.2±14.3岁;病程7天~4个月,平均1.6±0.5个月。76例患者左侧胸腔积液29例,右侧45例,双侧2例;其中大量胸腔积液13例,中等量38例,少量25例;血性积液7例,草绿色积液9例,淡黄色或深黄色积液59例,脓性积液1例。
方法:76例患者均进行胸腔镜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了解积液量大小、胸腔粘连等情况以确定最佳穿刺点。术前同时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心彩超及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可否行胸腔镜检查。对过分紧张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安定。患者取健侧卧位,局部麻醉患者最佳穿刺点皮肤及壁层胸膜,并作1.0~1.5cm长切口,钝性分离皮肤至胸膜壁层,将套管针插入壁层胸膜并将胸腔镜送入胸膜腔。先将胸腔积液抽吸感觉,后观察肺叶、膈肌等部位并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术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术毕放置引流管并拍片以了解引流管放置位置和胸腔变化。
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0例(39.5%)。其中包括肺腺癌20例,肺小细胞癌1例,胸膜间皮瘤3例,乳腺癌转移2例,淋巴瘤1例,恶性肿瘤未分型3例。结核性胸膜炎32例(42.1%);非特异性炎症11例(14.5%);化脓性胸膜炎、粘连严重未见胸壁及肺炎并胸膜炎各1例(各1.3%)。76例患者中肿瘤及结核确诊率81.6%。
胸腔镜下所见:肿瘤患者胸腔镜下多呈弥漫性多发结节影,大小不等,粟粒样,也可相互融合而呈菜花样;也可有溃疡改变,呈火山口状,尤以横膈、肋膈角处多见;胸膜隆起,凹凸不平,且有增厚、粘连。胸膜间皮瘤则均为血性胸腔积液,局部胸膜增厚、凹凸不平,有质地较软的结节状突起,呈铺路石样。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改变,并散在分布着小结节。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主要有弥漫性充血改变,胸膜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小结节,少数有干酪样结节形成,胸膜腔内可见多条粘连带;脏壁层胸膜均相对肥厚。化脓性胸膜炎可见粘连、脓苔形成。非特异性炎症胸膜炎壁层胸膜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肿胀,脏壁两层胸膜均光滑、无结节。
检查相关并发症:76例患者均未出现胸腔镜检查相关并发症,术中心率、血压等相对稳定,取组织活检时多数患者出现疼痛,但均可耐受。术后10例患者主诉有切口有轻微疼痛,给予止痛药物后均有缓解。
讨论
多数胸腔积液由肿瘤、结核引起,且常可通过胸腔积液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等确诊。但仍约有部分患者确诊困难,需采取胸腔镜检查。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胸腔镜检查不仅可于直视下观察胸膜病变部位,而且诊断率高、并发症少。从本研究结果看,76例胸腔积液患者肿瘤及结核确诊率高达81.6%,同时76例患者检查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这提示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诊断率高,安全可靠。但胸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开展该项检查时应提高医师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
总之,对胸腔积液患者尤其是不明原因患者采用胸腔镜检查确诊率高、并发症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断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ee YD.The feasibility of routine medical thoracoscope in the diagnosis of undetermined pleuralefusion[J].Chest,2007,132(4):431-432.
2王建军,修明文,张建伟,等.电视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体会[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31-32.
3Steffen K,Arnt B,Adrian G.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oracoscopic talc pleurodesis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Chest,2005,1(128):1431-1435.
关键词胸腔镜胸腔积液诊断
2010年7月~2012年3月收治行胸腔镜检查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回顾总结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3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76例,均经胸水常规、结核抗体、肿瘤标志物、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X片、CT等检查无法确诊。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7~79岁,平均48.2±14.3岁;病程7天~4个月,平均1.6±0.5个月。76例患者左侧胸腔积液29例,右侧45例,双侧2例;其中大量胸腔积液13例,中等量38例,少量25例;血性积液7例,草绿色积液9例,淡黄色或深黄色积液59例,脓性积液1例。
方法:76例患者均进行胸腔镜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了解积液量大小、胸腔粘连等情况以确定最佳穿刺点。术前同时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心彩超及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可否行胸腔镜检查。对过分紧张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安定。患者取健侧卧位,局部麻醉患者最佳穿刺点皮肤及壁层胸膜,并作1.0~1.5cm长切口,钝性分离皮肤至胸膜壁层,将套管针插入壁层胸膜并将胸腔镜送入胸膜腔。先将胸腔积液抽吸感觉,后观察肺叶、膈肌等部位并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术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术毕放置引流管并拍片以了解引流管放置位置和胸腔变化。
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0例(39.5%)。其中包括肺腺癌20例,肺小细胞癌1例,胸膜间皮瘤3例,乳腺癌转移2例,淋巴瘤1例,恶性肿瘤未分型3例。结核性胸膜炎32例(42.1%);非特异性炎症11例(14.5%);化脓性胸膜炎、粘连严重未见胸壁及肺炎并胸膜炎各1例(各1.3%)。76例患者中肿瘤及结核确诊率81.6%。
胸腔镜下所见:肿瘤患者胸腔镜下多呈弥漫性多发结节影,大小不等,粟粒样,也可相互融合而呈菜花样;也可有溃疡改变,呈火山口状,尤以横膈、肋膈角处多见;胸膜隆起,凹凸不平,且有增厚、粘连。胸膜间皮瘤则均为血性胸腔积液,局部胸膜增厚、凹凸不平,有质地较软的结节状突起,呈铺路石样。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改变,并散在分布着小结节。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主要有弥漫性充血改变,胸膜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小结节,少数有干酪样结节形成,胸膜腔内可见多条粘连带;脏壁层胸膜均相对肥厚。化脓性胸膜炎可见粘连、脓苔形成。非特异性炎症胸膜炎壁层胸膜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肿胀,脏壁两层胸膜均光滑、无结节。
检查相关并发症:76例患者均未出现胸腔镜检查相关并发症,术中心率、血压等相对稳定,取组织活检时多数患者出现疼痛,但均可耐受。术后10例患者主诉有切口有轻微疼痛,给予止痛药物后均有缓解。
讨论
多数胸腔积液由肿瘤、结核引起,且常可通过胸腔积液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等确诊。但仍约有部分患者确诊困难,需采取胸腔镜检查。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胸腔镜检查不仅可于直视下观察胸膜病变部位,而且诊断率高、并发症少。从本研究结果看,76例胸腔积液患者肿瘤及结核确诊率高达81.6%,同时76例患者检查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这提示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诊断率高,安全可靠。但胸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开展该项检查时应提高医师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
总之,对胸腔积液患者尤其是不明原因患者采用胸腔镜检查确诊率高、并发症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断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ee YD.The feasibility of routine medical thoracoscope in the diagnosis of undetermined pleuralefusion[J].Chest,2007,132(4):431-432.
2王建军,修明文,张建伟,等.电视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体会[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31-32.
3Steffen K,Arnt B,Adrian G.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oracoscopic talc pleurodesis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Chest,2005,1(128):143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