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寻“荀”彧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步在公园内,看见路边的一株白梅,我不禁停住了脚步。
  白梅的花香很淡,却甚是好闻。闻着这淡淡的花香,我想到一个同这白梅一般香远益清的人——东汉名臣,荀文若。
  在《襄阳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嗅着一缕淡香,我看见了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从朝服的袖中抽出一卷竹简,呈递给眼前人,微微弯腰道:“曹大人,这皆是可用之才呀!”曹操颔首,对曰:“文若,广纳贤才之事,多劳你费心!”
  原来这个人就是荀文若!不看门第,唯才是举,这正是荀文若令众人拜服之处。曹操之所以用人不疑,恐怕也有七八分得归功于慧眼识人的荀文若。
  这时,荀文若准备告辞。我赶紧跟上去,感觉花香越来越浓了。
  在一幢古宅前,他停下脚步,轻轻推开木门走进去,我也蹑手蹑脚地跟了进去。踏入房门,只见桌上满是布帛、竹简。荀家在当时是名门望族,不过在荀文若的房间里,我并没有看到任何珍宝。我不由得想起史书中的记载——他常将俸禄和封赏分给乡亲邻里,一直保持着俭朴的家风。
  这时,荀文若从堆放在桌上的竹简中取出一个展开来。我悄悄绕到他身后,看见了竹简上的内容。我愣住了,在那份竹简上,我分明看出曹操推举他封侯的意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荀文若常说自己出征少,无战功,不该封侯。其实,他为大汉、为曹魏所做的贡献多如繁星——他让曹操加紧屯田收麦,“坚壁清野”战吕布;他劝曹操迎天子归许都;他在官渡之战中,一语道破袁军的弱点;他辅佐曹操成为北方霸主,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曹操再三上表,请封荀文若为太尉,荀文若婉拒了十几次才推掉,谁敢说荀文若不是一个淡泊功名之人呢?
  花香渐渐散去,荀文若的影子再次变得若隐若现,眼前渐渐清晰的又是那株白梅。我恍然大悟,见花如见人——这花不正好诠释了荀文若的坦荡人生么?
其他文献
轻飘飘地,没有一点儿重量,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根羽毛,或者蒲公英,在蓝色的天空里飞着。  一阵寒风吹过来,我禁不住打了个冷颤。大概是我把被子踢下去了吧。我糊里糊涂地伸手去拉被子。连被子都变得这么轻,这么软,好舒服。  我觉得脖子上痒痒的,好像有人在故意挠我。我把手伸到脖子下,枕头毛绒绒的,滑滑的。这一觉睡得真舒服。  “丁零零……”闹钟响了。我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啊……”我惊叫起来。  几只鸟儿落在
北宋宝元年间,名臣梁适奉命出使陕西,巡查边防事务。他稳重务实,通过细心观察与仔细研究,短短数月问,就拟定出边防要事十数条,深受宋仁宗赏识。不久,他积功升任兖州知府。  上任伊始,梁适本着一贯的工作作风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研工作。他敏锐地发现莱芜地区民生凋敝,农田荒芜。究其原因,是莱芜地区铁矿资源非常丰富,百姓被官府征调开矿冶炼,根本无法顾及侍弄庄稼。  事实上,因为铁矿资源丰富,莱芜早已成为大宋铁器
秋天,我在一堆即将被清扫干净的落叶中遇见了它。  它被埋没在落叶堆里,叶片上那些清晰的纹理宛如男子生气时手掌暴起的青筋,鼓鼓的,有些扎手。我小心翼翼地拾起它,生怕我的拙手弄折了它干枯的腰。叶尖留有一点儿绿,仿佛还停留在夏天美好的时光中,靠近茎的地方尤为枯黄,似乎正哀叹生命轮回之匆忙。  它试图起飞,把自己当成一只蝴蝶,因为它的两端高高翘起,然而却最终失败,因为中间部分扎扎实实地贴在地上。我看到了它
煎鹅肝:最早将鹅肝作为美食的,是2000多年前的罗马人。直到路易十六时期,鹅肝被进贡到法国宫廷,从此成为广为采用的佳肴。品尝煎鹅肝时,最适合搭配甜酒煮成的酱汁,或加入无花果干一起煎,如此鹅肝的香味便能和无花果的风味相融,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鱼子酱:鱼子酱其实是盐渍的鲟鱼鱼卵,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会失去其鲜美风味,无论是冷盘、美酒、糕点……无一不可和鱼子酱配合成绝妙的菜式。食用鱼子酱时,应先轻
赛马是德加非常钟爱的一个题材。德加所画的赛马图颜色很少,线条却很细腻,看起来就像是上了色的素描。这是因为德加在画图之前,一般都会画许多素描,再把素描中的线条反复加工,力求展现赛马时最真实的场景。  德加画动物时如此,画人时也认为应该画这个人日常生活里最真实的样子。在他的作品《贝利尼一家》中,贝利尼太太看起来愁眉不展,这就是因为德加观察到她在生活中经常露出这个表情。德加的绘画主张和当时注重写实的印象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老实孩子,被长辈训斥得特别多,“贪嘴”一词是他们最常念叨的——在我的老家,“贪嘴”一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说话怎么也停不下来,形容特别爱说;另一层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意思,形容嘴特别馋,什么食物都要尝试一下。我承认,这个词的两种释义加在我身上都不过分。  我从上学前班起,就为吃耍小聪明了。那时,爸爸妈妈每天只给我2元零花钱,坐趟公交车,一来一回就没了。为买零食,我硬是选择步行两公
京剧艺术家、“马派”创始人马连良从七岁当学徒时起,无论有没有自己的戏份,都会对每个角色、每句台词悉心钻研,争取演到最好。不仅如此,他对自己艺术外形的追求几乎达到了苛求完美的程度。  1910年的一天晚上,马连良要在一部戏中跑个龙套。虽然是个小角色,马连良却丝毫不马虎。下午时,他就招呼管衣箱的师傅把行头找出来,然后自己动手将护领、水袖拆下,洗得干干净净并晾曬好,又在盔头箱里仔细挑选了一副髯口,放在一
一个名叫小豆豆的女孩儿,因为淘气、多动,她上一年级时就被退了学。她的母亲出于无奈,只好带她来到一所特别的小学——巴学园。这所学校有着“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还有六间“电车教室”,这一切都让小豆豆感到新奇不已。当然,更特别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他是第一个让小豆豆觉得自己真正被喜欢的人——这位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要知道,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  
冬天的太阳  像红富士苹果那样香  冬天的早上  我不用妈妈催我起床  只要聞到“苹果”的香  我就知道新的一天正在呼唤我
在“北洋三杰”中,“北洋狗”冯国璋出身农家,小时候日子过得挺苦,所以,即使后来发迹,他也是能省则省。他最喜欢吃的也不过是家乡的大馒头,如果能配点儿肘子,就觉得很幸福。  进入民国后,冯国璋是个大人物了,坐镇东南,一举一动牵动全局。他本该能干点儿大事的,但是,由于他的抠门,好些事情都没办成。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想退回去做总统,反袁势力不答应。局势动荡,各省的军头心下慌乱。由于冯国璋像个老大,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