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说课稿)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新课标准基本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笔者的说课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過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光的折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射和光的反射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光的折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光的折射现象那么多,许多光现象基础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笔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体验由折射引起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涉及光的折射领域,折射现象涉及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因为光的折射是光的传播过程中较难的内容,是后面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做好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实验,实验探究能力不强,对探究过程还没完全掌握,效果能否影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要细心引导本节课的学习,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也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一些物理量,如入射光线、法线等也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本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引导,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阅读、总结归纳出结论,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及具体生动的感知认识的基础,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培养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法:本节学习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三会:会从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发现问题,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会根据猜想和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出孙悟空的放大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看过西游记,最喜欢戏中的哪个人物,同学们自然会说:喜欢孙悟空,接着教师说今天你们喜欢的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并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把老孙的铁棒折弯,学生在说出各种各样办法后,教师引导并用电脑给出神奇的力,接着学生动手做一做,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斜插一根筷子,让学生从侧面观察现象,学生发现筷子在水中变弯折(图1),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动手实验,大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减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光的折射现象,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图2),请同学观察现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容易理解,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影像.
  2.光的折射规律
  (1)图形设计,启发探知欲望,教师创造问题情境,要学生猜想,启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在这种欲望趋势下,并积极主动去想去做.
  (2)进行探究活动
  同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猜想、讨论,写方案,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材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光的折射规律,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大,学生参与不多,学生互动发挥不多,因此,本节课笔者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认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的疑问,发挥学生间的互动作用,整个过程始终是学生动脑动手,教师只进行指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3)交流探究成果
  在本节课中,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主,首先,各小组间先进行交流接着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及时沟通交流,结合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本节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的认识实验本质,不仅培养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3.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铁棒弯折、水中折影的现象,学生讨论并请各小组代表回答,然后教师利用动画放映,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①水中的龟看岸上的树,树是变高了还是变矮了?②海市蜃楼?
  拓展视野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4.回顾折射
  采用学生回忆反思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作业
  课后习题1、2、3.
  六、板书设计
  (一)光的折射
  1.概念
  2.几个有关的名词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物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说明: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时入射角与折射角均为0°.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解释现象
  (1)池水变浅;(2)硬币升高.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南通作为教育大市更是把学生的学放在了首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思考着如何将十二字教学方针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进行了“翻转课堂”实践,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有效性源自于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学”放在了首位,将传统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重新划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大的阶段,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小升初新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教育公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涉及千家万户.本研究是对天津市和平区典型学区的六年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政实施存在的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当前英语教学最主要的追求就是要构建一个将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以此来进行有效教学。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英语教学也是一个具备综合性、层次性、功能性的感官活动。本文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英语课堂  衡量课堂教学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成为舞蹈家、科学家、飞行员、作家等等.而现实中.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梦想的人却少之又少.本文的主人公Fit Lt Parkinson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关联起来,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物理概念和定律很多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得以建立的,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概念,掌握物理知识,导出实验规律,进一步增强独立工作和实验探索的能力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不
早春清晨的兴山县实验中学,鸽子花儿开得正盛,鸟儿在枝头清脆地唱个不停,好像都在为学生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呐喊喝彩。  与鸽子花相映成趣的,是校园里处处盛开的文明之花。兴山县实验中学一直把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经典诵读培植文明基因  早上走在校园里,总会碰到一些可爱的孩子,大方而亲切地喊着“老师,您早!”这些温暖的声音伴着朗朗
【摘 要】 我校是一所教育资源整合后的初级中学,学生来自县区各乡镇,多一半来自各乡镇移民区的农村学生由于地理环境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入校成绩参差不齐,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习兴趣不尽相同。而且教师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念也各有不同。 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缩短学生和教师间的水平差距呢?我校的“四三六”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借鉴名校的先进理念,将名校的先进经验和我校的实
高中英语报刊教学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为学生选取适合的英语阅读报刊,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报纸的内容具有趣味性,且文章大多数
据调查不少中职学校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却忽视数学等各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认为这些知识可学可不学,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注重数学知识与就业需求间的有效衔接.从教育角度
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西方福利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福利国家的普及性原则由于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原因在各种福利欺骗行为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再加上全球化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