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分层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体育教师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教师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直接效应;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间接影响。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 锻炼态度 体育教师 身体自我描述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Folkins和Sime基于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身体健康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观点,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有助于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进一步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影响。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尤其是与身体自我描述的关系已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身体自我描述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也称为“身体自尊”,它和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尊的评价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我描述水平,体育活动量高的人群身体自我描述显著高于活动量低的人群,身体自我描述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激励个体持续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驱动力。另据研究表明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锻炼态度可作为衡量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探讨锻炼态度与身体自我描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试图探讨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以期通过培养体育教师良好的锻炼态度来提高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
  2 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区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抽取部分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一共203人,其中中学体育教师67人(男教师46人,女教师21人),小学体育教师136人(男教师86人,女教师50人)。
  调查情况表如下表所示:
  性别 中学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 总计
  男教师 46 86 132
  女教师 21 50 71
  总计 67 136 203
  2.2研究工具
  2.2.1锻炼态度量表:采用毛荣建于2003年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
  2.2.2身体自我描述问卷:采用澳大利亚学者Marsh等人在 1994 年编制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根据内容需要,查阅相关书籍、期刊中有关锻炼态度和身体自我描述内容方面的研究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3.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咨询。问卷由被试者独立完成,总共发放问卷210份,获得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表1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数 回收数 有效数 回收率 有效率
  210 203 203 96% 96%
  (1)问卷的信度检验:是指对问卷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即对设计的问卷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可靠性的检验。
  (2)问卷的效度检验:是指问卷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分析,即对设计问卷的测量结果反映它所应该反映的客观事实的程度的检验。
  2.3.3 回归分析法:以本论文涉及的锻炼态度8因子为自变量,以身体自我描述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2.3.4数据统计法: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支持本论文的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锻炼态度特点
  锻炼态度: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3.1.1体育教师锻炼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
  为了能较清楚界定锻炼行为,本研究主要根据我国学者对体育人口的界定而划分,即判定体育锻炼习惯的标准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2)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min;3)持续时间为1年以上。本次调查样本中,属于锻炼者67人,非锻炼者136人。
  表 2 體育教师不同锻炼行为的锻炼态度测试结果( x ±s)分析
  由表2可见,有无锻炼行为者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锻炼者高于非锻炼者;而在主观标准上差异不显著,但表现出锻炼者均分高于非锻炼者。
  3.2 体育教师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3.2.1体育教师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影响的相关系数
  表3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影响的相关系数
  1)P<0.05; 2)P<0.01
  由于自变量各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考察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所以根据测试结果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影响的各项相关系数,结果见表5,由得出的各项相关系数表明这些数据适合做逐步回归分析。
  3.2.2体育教师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锻炼态度8因 子为自变量,以身体自我描述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先进入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具有统计意义。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直接作用,而其他因子有间接作用。再以其他7因子为自变量,以行为习惯为因变量,进行第2次逐步回归分析。情感体验、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进入回归方程。再以其他7因子为自变量,以情感体验为因变量,进行第3次逐步回归分析。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行为意向和行为认知进入回归方程。再以其他7因子为自变量,以行为控制为因变量,进行第4次逐步回归分析。行为态度、行为习惯和目标态度进入回归方程。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直接效应,而学业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和行为认知对身体自我描述有间接效应。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体育教师体育锻炼态度=0.356×行为习惯+0.276×情感体验+0.105×行为控制。   3.3分析
  3.3.1从锻炼行为结果来看,体育教师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锻炼者明显高于非锻炼者。而在主观标准上,两者差异不显著,他评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逐步消弱,只有发自内心的需求才会促使个体有现实的持续行为,但锻炼者的均分略高于非锻炼者,这与 Weinberg和Buckworth提出的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存在正相关的观点相一致。
  3.3.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直接效应,而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和行为认知对身体自我描述有间接效应。逐步回归分析的结论支持了本次研究的假设,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虽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无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研究,但谢龙等研究认为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锻炼行为有直接影响,而刘桂芳研究认为锻炼行为与身体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相关。本研究结论从侧面与他们的研究结论一致。
  3.3.3从锻炼行为结果来看,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锻炼者高于非锻炼者;在主观标准上,差异不显著。从性别差异结果来看,男教师与女教师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和主观控制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直接效应,行为意向、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和行为认知对身体自我描述有间接效应。
  4 结论
  从锻炼行为结果来看,表现为锻炼者高于非锻炼者。在主观标准上,差异不显著。从性别差异结果来看,表现为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和主观控制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有直接效应,行为意向、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和行为认知对身体自我描述有间接效应。
  参考文献
  [1]邱达明,殷晓旺.年龄和性别对身体锻炼与自我观念关系的调节功能[J].体育学刊,2009,16(1):35-38
  [2]Landers D M, Arent S M.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G]//Singer R M, Hansenblas H A, Janelle C M.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Inc,2001: 740-760.
  [3]宋曉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49-52.
  [4]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新课程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倡导的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不足,有待解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不足 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学后教的三大关键要素之一。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
期刊
物理难学是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普遍认识,要说原因则很多,笔者认为内容多、难以理解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内容如果记不住就谈不上深入理解,更不用说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了。实际教学中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识记并未引起老师的重视,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教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这让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物理不再“望而生畏”,而其中的“口诀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记住所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者型教师即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观念新是学者型教师素养的核心。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和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学者型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个别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进行针对性灵活教学,研究自己教学个性,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学
期刊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点设置好适宜的情景,用生动的情景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情景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就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 价值 原則  小学数学是小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严谨性与抽象性的特征,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与逻辑,但是小学数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是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课堂也因有了合作学习而变得热闹起来。  然而,几年来,在课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然而,学生在阅读课中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进行的,需要经过强化才能得以开启。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语言魅力,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进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实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进理解感悟。下面就如何实现情感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重要是如何去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本文中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教学的重要作用,对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作用;措施  引导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有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初中数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有效性 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要强调知识的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