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凯 以心观象 以神写形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出生,北京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副主席、北京海华归画院副院长、香港新美术学会创始会长。
  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其一大特点,也是和西方绘画的重要区别。
  写意是意念的造型观,写实是求真的造型观,在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西方艺术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走在写实的道路上。西方绘画的发展是与科学同步的,正是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学科的发展,造就了西方艺术的科学理性精神。我们在观看由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的大师们的作品时,不能不为其严谨和惟妙惟肖所感动。写实精神给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然而西方艺术由19世纪印象派开始却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尤其自后期印象派开始,艺术家的主观意志起了主导作用,他们不再以客观再现对象为目的,而是以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能动地表现对象,再后来则发展成了完全主观的抽象主义。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只在情感和思维深处和客观世界相联系,在表象上已与客观世界隔离。
  纵观西方绘画史(尤其近现代),其发展是跳跃式的、突变式的,是对传统不断颠覆的历程。
  中国画则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她从一开始,就不以追求对事物纯客观的描绘为宗旨。在写生和默写中,似乎更钟情于后者。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即是说不必真实地再现一山一石,而是纵览名山大川,在充分感知大自然气息的基础上,形成“意念之象”“象外之象”,落笔时方能“迁想妙得”“气韵生动”。
  和西方绘画注重科学理性不同,中国画更注重哲学思考,尤其是老庄哲学对中国画“写意”观念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强大思想体系和文化习惯的支撑下,中国画的发展是线性的、连贯的,只有渐变而没有突变,只有改良而没有革命。中国画既没有走向完全的写实,亦没有走向彻底的抽象,而是始终以“意象”表现为最高原则。
  中国画之意象,是艺术家内心之象,艺术家观察自然时,可称之为“以心观象”,就是不停留在自然的表象,而是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受自然的本质。“以心观象”之心者,非众人之心,非他人之心,而是自我之心,是艺术家个人的直觉、幻觉、理想、审美、情操、学养等综合因素构成的最本质的感悟。用这样的“心”去观“象”,即艺术家个人的“意念之象”。
  具体作画时,古画论中提到的“以形写神”,我理解为是具体的方法论,更确切地说是指导学画者的入门指南。而对于成熟的艺术家则更应提倡“以神写形”,因为艺术家见到要描绘的对象时,不是如照相机般再现,而是首先要感受其“神韵”。只有感受到被描绘对象在艺术家心目中最具“意味”的东西,才能抓住“画眼”,胸有成竹,落笔坚决,勾画有力,如有神助。反之,则心中无数,模棱两可,拖泥带水,笔不达意。所以从根本上讲“以神写形”是认识论,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宗旨。齐白石云“善写意者言其神,工写生者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然神形俱见”,则是通俗地解释了在写生和创作中神与形互为转化、相生相成的关系。
  中国画之写意精神,在山水和花鸟画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元以降之文人画“重灵性,轻丹青”的主张将写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空前完美的境界。但在人物画中,问题有些复杂。由于被描绘者的高度具体性,使画家在表现人物时如套上重重枷锁,难以像山水和花鸟那样尽情所为。而“超凡脱俗”的文人画家们不愿、不耻或不敢去描绘“人”这个最大的俗物。他们更愿意寄情山水,咏志梅竹,幻想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我们看元以后的中国画,人物大都只在民俗画、年画、民间版画等领域出现,文人画中人物往往只作为景之点缀而存在,较少成为画面主体,唐宋人物画的辉煌似乎一去不返。清末海上画派的任伯年已非传统意义上之文人,而是靠卖画为生的“体制外画家”。他画了不少人物画,甚至有不少文人画家极少染指的人物肖像画,这些显然是被人出钱订制的,在文人画家眼中属大“俗”。但任伯年的过人才华,却使他的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清末民初,西学引入,特别是西方解剖学、透视学和素描技法被介绍到中国(据说任伯年就学过素描),给予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到民国时“留法三杰”林风眠、徐悲鸿和刘海粟均引进西方技法,意图“改良”中国画。
  林风眠先生将西方后期印象派和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相结合,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个人符号的仕女和戏曲人物,给中国人物画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对于林风眠艺术成就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必将越来越认识到他虽为“非主流”却是伟大先行者的地位。事实上,正是林风眠为代表的一些艺术家的主张与实践,才使得中国人物画坛能呈现出较为多彩的面目。


  徐悲鸿作为奠定现代美术教学体系的宗师级人物,提出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等对中国画的改造主张。可以说徐氏教学法对今天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彼时的环境下,中国人物画理所当然以写实为主流,以表现工农兵为主体。传统中国人物画的一些重要题材,如仕女画和高士图等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坛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景象:一方面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潮大量涌入并开始“本土化”,代表现象是“实验水墨”的出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学热”的兴起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包括对所谓“精华”与“糟粕”的再界定。不少艺术家又重归传统并以此检视以往的思维定式和创作方法。
  本人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风、装饰风、敦煌风之后,又出国游历,重走林风眠等先辈的道路,在西方博物馆中自觉进行中西文化的比照,归国后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观照、再学习、再研究,不断充实作品的文化内涵,在画风上从强调鲜明的外在张力,到追求隽永的内在意味。
  仕女画是中国画最古老的体裁之一,历代的仕女画随着时代变迁而呈现不同风貌。近十余年来我较多表现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那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却有意无意被遗忘的年代。我的根本立意并非唯美,亦非怀旧 ,而是以“新仕女画”为载体,寄托“平静祥和”“上善若水”“亲近自然”“静观寂照”等理念和心境,回味逝去时代的美好情怀。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表现题材可变,笔墨技法可变,唯一不变的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将这种精神沉积在自己的一笔一画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审美境界,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1984年出生,台湾嘉义人。200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水墨组,获硕士学位。2014年至今,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博士班创作理论组(水墨)。现为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美术教师。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许君玮: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个大命题,也是20世纪以来众多艺术前辈致力探寻的课题,
期刊
1986年出生,山东东昌府人。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花鸟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期刊
1988年出生,山东禹城人。2008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2013年就读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青年书画院理事。
期刊
原名张斌,1977年出生,河北省秦皇岛人。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专业,主攻写意花鸟方向。201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岳黔山写意山水工作室。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尚艺书院。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晴雪:对于出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社会处于变革期,成长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不多。一直受西方学院派教学影响,同时社会处于文化物质开
期刊
去故宫看《清明上河图》,排队七小时,创历来展览排队之最。今年是张择端诞辰930周年,张择端的家乡诸城举办纪念展览和学术研讨,名曰《回望北宋》。好一个回望!  百余年来,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我们“被”学会了“遥望”“眺望”,遥望西方、眺望美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慢慢开始了“回望”,回望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遗产。这一回望不要紧,我们发现,就艺术而论,我们不比“遥望”了很久的那个欧洲差,更
期刊
满族,1971年出生,黑龙江鸡西人。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附中,现供职于人民网书画研究院,任副院长。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赫英海:随着“70后”画家陆续步入不惑之年,他们的作品,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还是从艺术品市场的角度考量,都已逐渐成为当下的生力军。从成长环境来看,“70后”艺术家大多数是经
期刊
人物:吴震寰 尹朝阳  时间:2014年12月14日  地点:798尹朝阳工作室  记录和整理:萧乾父  尹朝阳:老吴你自己的方向,你有时候怀疑过吗?  吴震寰:我一点没有怀疑过。  尹朝阳: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人不一样。  吴震寰:我们可以理顺一个脉络。从中国这条脉络来看,非常古老,上千年前就已经奠定了写意的标准,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是第一幅艺术家创作比较成熟的作品,它基本上就是写意精神、文
期刊
1930年出生,浙江椒江人。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一、关于形象  画亦叫图画,画画画的是图,图即是图形,是形象。画画是画形象,不画形象,还画什么?  当然,把形象画出来,要有手段,手段好,会使形象增光。没有好手段,形象即使再佳,也会大打折扣。但形象这一因素还是缺它不得的,画不光要有形象,形象还要起到主体作用。没有形象,图形没了,画也就没了。  那么抽象画,画面上看
期刊
1943年出生,浙江嘉兴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此后在武汉军区政治部历任编辑、美术创作员、组长。1987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代理校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NORTHRIDGE)客座教授和全国美术高校中国画黄宾虹艺术奖评委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沙龙》:徐悲鸿先生在1947年的《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中认为:“能精于形
期刊
1932年出生,山西临猗人,祖籍山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荣誉主席、青海省优秀专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