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教师个性辐射现象的探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创造性缘自个性。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 “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在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教育风格。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最终必须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教师个性的影响力,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文教学必须富有个性,这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要求。被语言学家称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 ”的语文教学,充斥着个性化学生个体与语文之间的内在交流,交流得是否深刻、生动和全面,能否映射出教学主体动人的个性色彩,取决于语文教师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处理文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个性,是其教学魅力之所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语感和情感的发展以及各种智能的成长都构成辐射性的影响。
  
  一、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的思维向多角度辐射
  
  有设计才有生成,教师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以“我的文本我解读”的勇气感悟文本,诠释文本,演绎文本的个性,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达成学生思维的多元和创新。浙江省教坛新秀金明东老师对《穷人》一课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揭题伊始,教师逮住纲领,直指要害,引导学生由“忐忑不安”探索女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将教学的目标直接切入重点段——桑娜的第二次沉思。第二步,根据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全面展开教学程序。先以“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导向,通过“从哪些句子中读懂了‘够他受的了’”引领学生的思维步入桑娜的第一次沉思,从而体会桑娜一家极其困难的生活。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既然桑娜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通过口头练习进入桑娜的思维,体会人物情感,再由“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极自然地将教学目标定向于渔夫和桑娜之间的两次沉默。朗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最后揭示人物品质。立足重点词“忐忑不安”,实现教学内容向“沉思1,沉思2,沉默1,沉默2”集中,教学程序有逆向推进,也有顺理成章处,起承转合,峰回路转,犹如一曲优美的咏叹调,令人回味咀嚼。其内部蕴涵的新颖独特的设计思路,唤醒学生崭新的思维体验,而中间穿插的大面积、多角度、深层次的各种训练,则自始至终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触角不断伸展。如黑板上出现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四个句子,让学生用“既想到——又想到——还想到——也想到”练习说话,接着又要求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句子,在表达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有序性的训练;设计的填空题步步推进:桑娜心里想(),如果把孩子抱过来(),与其(),不如()。宁可(),也要()。这样的练习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必然促使学生依据文本寻找人物的情感轨迹,展开逻辑推理,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表达,从不同角度推动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
  
  二、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实现师生语感和情感的横向辐射
  
  首先,教师充满个性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书面语言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积累。教师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蕴涵着自身深厚的造诣,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得到个性言语的浸染,通过不断吸纳、整理、内化、重组,最终转化为具有个体特色的言语文字。
  刘云生老师在教学《一次特殊的实验》时的谈话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刘老师先自我介绍,并和学生进行一番趣味横生的打招呼之后)
  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很会和别人相处,真是铁锹敲锣——响当当!呵呵,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大家这样“聚精会神”地看着我,联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卓别林。(众笑)
  师:(笑嘻嘻地说)我有那么丑?
  生:不是丑,是幽默!
  师:(走过去摸了摸这个孩子的头)这还差不多!
  生:我想到了邓小平!
  师:总设计师?不敢当!
  ……
  师:短短的几分钟接触,让我感到,咱们班的孩子真厉害!不但有礼貌,还会联想。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联想、善于学习,我将拭目以待。
  刘老师将幽默搬上教学舞台,为围绕文本的对话搭建了桥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风趣的交际语言的熏陶。
  其次,教师亲切自然的课堂评价语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优秀的教师总能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而富有激情的评价,将学生的情感点燃。请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时的课堂评价语:
  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理、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师:真是太精彩了。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师:(夸张地拍拍某生的肩)晏子什么也没改,他的秉性,他的潇洒、自信:虽然我很矮,很小,但我气质不凡。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啊!
  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地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们课前背的诗来说就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说那叫笑傲——(江湖)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的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小个子晏子我依然风度翩翩,我依然有气质,我依然这样倜傥,有魅力!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告诉我,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文化,就是超越了晏子这种自身的脾气、性格,笑声之外的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窦老师用自身充满激情的评价语,点燃学生的激情,带领着学生渐入佳境,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情感的空间。
  再次,教师饱含激情地运用各种体态语言,构成动态的师生交流环境,于无声处辐射出教师对学生特殊的情感色彩,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课堂生成。教师或热情洋溢地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或真诚自然地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或饱含深情地给他以亲切的微笑,都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促进目标的实现。记得笔者到山区借班执教观摩课,令人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提问,学生无一人举手。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边从容自如地辅以言语启发,一边面带微笑地把自己的手高高举起。这实际上是一个巧妙的诱因,给了学生微妙的心理暗示。学生受到这一体态语言的激发,一下子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起手来。可见,教师充满人情味的体态语言,于无形中促进了师生情感的辐射和对流,使课堂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个性化的教学细节,调动教学智慧的互动辐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某些行为细节常常能够表现个性。同样,教学细节也能彰显其教学个性。一段煽情的导语,一个诱人的问题,一句恰当的点评,一个巧妙的过渡……这些引人入胜的教学细节,都是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去启动学生的智慧。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教学《散步》时曾驻足于这样一个细节:
  师:听我读——“我的母亲又‘度’过了一个严冬。”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不是“度”。
  师:听得真仔细,我改正——“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师:“熬”与“度”,不一样吗?
  生:“熬”字,可以想见母亲挺过严冬十分艰难;“度”则显平淡。
  生:从“熬”字,可见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若换成“度”,那种感觉就没有了。
  生:“熬”是煎熬,是难过,是痛苦,是不容易;而“度”,比较中性,日子好过、歹过,都可以用“度”。
  师:说得好!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羸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
  孙老师就这一“熬”字的含蓄品味,意在使学生懂得年老的母亲身体已十分羸弱,生命不堪一击,从而回归“尽孝要及早”的深沉主题。这一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缜密扎实,实实在在而又拨人心弦,将文本承载的情感和道德信息自然流畅地传递给学生,开启了学生的情智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教师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独具个性的塑造,是教师教学智慧厚积薄发的灵感性发挥,有时是“一语道破天机”的睿智,有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灵动,面对矛盾抛砖引玉,面对困境因势利导,机智地将学生引入课堂艺术的殿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的互动之“场”。
  一次, 我在教学《兄弟争雁》时,一只小鸟飞到了窗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我顺势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学生分别从小鸟的外形、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描述。待小鸟飞走后,我看学生意犹未尽,便据此进行成语诗词竞赛:“给你一分钟,你能写出多少和鸟有关的成语诗词?”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说道:“惊弓之鸟”“鸟语花香”“一石二鸟……”“月出惊山鸟”“千山鸟飞绝”“飞鸟相与还”“恨别鸟惊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我便开始移花接木:“同学们,小鸟飞走了,课文中的那只大雁也要飞啦!”就巧妙地回到了原文的教学中。
  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契机机敏地捕捉、睿智地把握和随机应变地处理,将随堂生成的教学细节演绎成精彩的课堂亮点,使师生智慧展开双向互动,为课堂教学推波助澜,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独树一帜的教学思路设计,启人心智的教学语言,灵动机智的教学细节处理,成功地实现师生间思维、情感、智能的全方位辐射,让语文课堂张扬个性,闪耀智慧,凸现灵感,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312000)
其他文献
针对叠加式力标准机部分计量特性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新的技术规范。
介绍了采用凝固数值模拟技术对柴油发动机缸体铸件进行的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对于企业如何利用计算机凝固模拟技术来
《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三上第23课)是一篇抒情散文。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显示了突出的特点。
本文从节能及减少糖分损失的角度,介绍TALOSURF PG降粘剂在2家糖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TALOSURF PG降粘剂可提高甲膏甲原纯度差2.69GP、提高丙糖废蜜纯度差1.61GP、缩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