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思路的创新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探究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并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并且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更加明确和透彻;才能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实验中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9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实验的基础
  实验的仪器就是实验的工具,它是做实验的基础。因此对常用的物理仪器的熟练运用是尤为重要的。常用的物理仪器在初中阶段主要有刻度尺、量筒(量杯)、天平、秒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压强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要融合物理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有等效法、替代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等。并能在每个实验中找出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维方式。譬如,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或如何测一颗钮扣的体积就用到了累积法的物理思维方法。再如:在做物体的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控制好质量m不变,得到速度v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多;再控制好速度v不变,得到质量m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多。这就是用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思维方法来进行实验探索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找各实验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好地理解并完成各类探索型实验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实验研究
  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毅力和积极心态,否则只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此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研究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注意实验的改进。例如:初中物理课本对晶体熔化实验中,用冰做这个实验的原料,书中采用普通水浴加热法,由于水温不可能太低,所以几乎看不到冰先升温再熔化的过程,而且熔化速度又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出现了这种异常现象,教师应改进一下实验方法,可以采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取代水给冰加热,因为酒精溶液的凝固点远低于0℃,实验时可预先取浓度50%左右的酒精溶液,把冰块敲成小碎冰,取30克左右装入口径约30毫米的试管,插入温度计和金属搅拌器,然后把试管放入盛酒精溶液的烧杯中,装置好以后,用酒精灯缓缓地给烧杯加热,这样就可以完整的展现出冰吸热升温,冰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水吸热升温三个阶段。当然酒精溶液加热到30℃即可,这样可确保安全。
  2. 做好课外小实验。例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制作“土电话”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作此实验,做好后,第二天课上进行评比。通过这类小制作,更能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对于好的作品还可推荐给校自制作品展览室,这样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这个实验还可以验证固体能够传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多种情况的分析,有利于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3. 留心注意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如:雷雨后,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五颜六色彩虹,要分析它到底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发现实验中的深奥之处,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运用“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创设情境教学活动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以此引入新课、新概念、研究物理新规律。比如:《温度计》一节课,先演示用温度计的玻璃泡绑上一小团棉花,并粘上酒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利用这个实验把学生的观察力吸引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然后介绍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再如,《压力和压强》这一节课用两块和物理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8排6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发言:“一个被钉子刺破了,一个没破。”老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全班学生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老师在表演魔术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其自然引入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寻找答案。既引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欲望,又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知识的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目的。这种以小实验导课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注意收集素材,并且对实验操作要非常熟练。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探究活动。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215200)
其他文献
摘要:学业水平考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提高学生成绩需要教师确定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以课本插图为依托,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册教材的核心内容分成七个专题进行复习,以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课本插图;专题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6  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
摘要:本文介绍了LED电子显示屏的发展及分类、硬件电路两大方面的内容。最后,笔者提出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还需要做的三点工作。  关键词:LED电子显示屏;发展;分类;硬件电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0  一、LED电子显示屏的发展及分类  第一阶段为1990年到1995年,主要是单色和16级双色图文屏。用于显示文字和简单图
摘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语文教学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针对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提升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他们规范、美观书写的兴趣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重视;汉字书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9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书写工具对书写的渗透和冲击,
摘要: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解读文本、巧于教学设计,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两者有效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新课标的目标,真正建设实效性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1  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的教
摘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称之为生活化数学问题。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呢?本文以《垂直于弦的直径》为例,从设计理念、目标预设、设计感悟三个层面阐述了笔者的主张。  关键词:生活化;赵州桥;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2  一、设计初衷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采取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帮助他们在
摘要: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实例展现了具体的化学知识中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在进行化学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利用哲学观点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教学;哲学思想;体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4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为课
摘要:在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前人对其做过无数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展示勾股定理的美,同时靓出勾股定理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勾股定理;多边形;面积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6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2000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摘要: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在已有几何体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例题,归纳了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几何体;外接球;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7  一、正方体的外接球  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外接球的直径为■a。  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