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技术

来源 :吉林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777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菇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所用原料廉价易得,栽培管理较为简便等特点,因而近十几年来,平菇生产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不少地区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各地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创造了许多新的栽培方法。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决定平菇栽培时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人们可以根据平菇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期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利用自然温度或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培期。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各地栽培者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每年8月至次年3~5月均可栽培。
  2 培养料配制
  平菇是木腐菌,传统栽培方法是用阔叶树的椴木作为培养料。由于木材资源越来越少,且椴木栽培总产量不高,木材利用率低,所以段木栽培已逐渐被代料栽培所取代。目前,长用阔叶树木屑、纸屑、棉籽壳、花生壳、落地废棉、豆秸、玉米芯、甘蔗渣等作为原料,再添加适当的辅料制成培养料。
  3 栽培方法
  平菇的栽培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椴木栽培和现代的代料栽培。而代用料栽培又分为室内床栽、室外阳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等,现主要介绍塑料袋栽培方法。
  平菇塑料袋栽培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栽培方法,此法便于管理,又可以采取多种出菇方式进行出菇管理。
  3.1 菇房的选择与设置
  菇房可以是仓库,旧房舍、温室、塑料大棚、地下室、菜窖等,只要能通风,有散射光,便于保温,清洁卫生即可。选好后,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房间大小搭设层架。可视菇房大小而定宽40厘米,层间距以能摆三层袋為准,最低层距离地面20厘米,最上层摆完袋后距顶40厘米,用木杆、竹竿角线搭建牢固。使用前对菇房进行杀菌,杀虫、灭鼠的处理,然后地面撒上石灰。
  3.2 装袋与播种
  平菇袋栽的培养料,要求颗粒较小,以不刺破塑料袋为度,最好是熟料、半熟料,发酵料也可。生料栽培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常因杂菌传染菌袋,而导致栽培失败造成一定的损失。播种方式为开放式层播、混播和穴播。
  3.2.1 层播。将用种量的2/3播于两头,1/3播于料间,播完后为四层菌种,三层料。具体做法是将筒袋的一头扎紧,装一层菌种,再装一层料,边装边压至松紧适度,依此装三层料,最后种封料,再扎紧袋口。
  3.2.2 混播。混播时,将2/3的菌种混于料中,1/3的菌种播于两头。具体做法是将筒袋的一头扎紧之后,装1/3菌种的一半于袋中再装混好菌种的料,边装边压至松紧适度,最后把1/3菌种的另一半播于袋料的上面,扎紧袋口。
  3.2.3 穴播。先将料装入袋内,扎紧袋口后,打穴再接种。具体做法是将袋一头扎紧后,边装料边压至松紧适度,再将袋的另一头扎紧。然后用消毒好的直径为2.5~3.2厘米的锥形光滑木棒,在袋的一侧等距离扎三个孔眼,在孔中塞满菌种即可。也可在袋的两侧扎2厘米深,1.5厘米粗的孔眼5个,再塞满菌种。菌种不必掰的过碎,核桃仁大小即可。
  4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与腐烂病的区别及防治
  褐斑病的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胞杆菌,而腐烂病的病原菌是荧光假单胞杆菌。
  4.1 危害症状
  4.1.1 褐斑病。只危害菌皮,不深入菌肉,病斑多出现在菌盖与菌柄相连的凹陷处,近圆形或梭形,稍凹陷,边缘整齐,单个菌盖上可有上百个菌斑,但不引起腐烂。
  4.1.2 腐烂病。病多从菌盖边缘发生,也可从菌柄开始,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最后引起子实体腐烂,并散发出恶臭气味。
  4.2 发病原因
  4.2.1 褐斑病。病原菌存在于土壤和不清洁水中,喷水时带进菇床。菌盖积水,通风不良及湿度过高时,有利病害蔓延。
  4.2.2 腐烂病。病原菌也是存在于土壤和不清洁水中,通过用水进入菇床。病害蔓延与虫害传播有关。佛罗里达平菇尤易发病。
  4.3 防治方法
  4.3.1 使用清洁的水并避免菌盖表面长时间存有水膜。
  4.3.2 注意菇房通风。
  4.3.3 防治虫害。
  4.3.4 一旦发病,喷洒含有效氯15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或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蔬菜病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有些病害症状很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识别,加之菜农缺少病害识别和防治知识,结果在防治时不能对症用药,从而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有的虽然知道病害类型,但防治不科学,用药不合理而事倍功半,如此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菜农识别和科学防治病害能力,实现蔬菜稳产、高产、优质。现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菜农朋友。  1 正确识别病害 
期刊
摘 要:通过代森锰锌、嘧菌酯、氟硅唑等3种不同药剂对秋藕套种慈姑黑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防治效果最好,对植株、叶片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8.68%和95.94%;平均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5%和153.5%。  关键词:不同药剂;慈姑黑粉病;试验  慈姑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慈姑虚球黑粉菌[D0as-sansiopsis oriana(P.Henn.)Shen]侵
期刊
蔬菜是百姓餐桌上每天的必备食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防治病虫害给蔬菜施药本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由于使用者普遍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片面追求产量,造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蔬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更有些利欲熏心者滥用各种禁用的农药,致使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已经危害到大家的健康。农残问题,目前已经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  1 什么是农残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
期刊
叶香、花香、果更香,香味浓郁柔和,四季常绿,全年天天开花结果,果金黄色形似人手顶端有五个手指故称金佛手。是芸香科、柑桔属、多年生小乔木矮生盆栽香味植物,是名贵的香味盆景。花香可薰茶,果香可食用、制糖果饮料等,入药有疏肝宽胸、活血脉、助消化等用,室内摆放释放香气改善环境醒脑提神,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很受人们欢迎。  1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荫、怕冻,最佳生长温度为20~25℃,可耐40
期刊
现在爱兰的人越来越多,养兰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把兰花养好,自然就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其实养兰没有统一的方法,用统一的方法养不好兰。每个人的环境不同,能力不同,自然养兰的方法不同。  1 兰花种植  将兰花腐根、老根剪去,用清水洗净,假植于遮荫通风的砂池里,并注意淋水,保持砂地湿润,至新根长出即可上盆栽植。附生兰多用泥炭、蕨根、椰子壳、小块木碳、蛭石、粗砂等栽植。地生兰多采用有丰富养料的腐殖质土或林
期刊
1 育苗  蓝百合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用种子播种育苗。  1.1 分株繁殖  蓝百合生长到一定时期其分蘖苗即由横生的地下茎上分枝的顶芽萌发长出,分蘖苗和母株的叶丛分离生长,因而分株容易,只要将各分蘖苗地下相连的根茎割开即可移栽种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分株,但一般分株选在每年的3~4月,盆栽的结合换盆进行分株。方法是将过密老株分开,盆栽的每盆以2~3株为宜,露地栽培单株种植,也可在花后(秋天)分株,每
期刊
沼液,沼渣是沼气池中生物物质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是理想的有机肥。沼液和沼渣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含有氮,磷,钾三大元素,还含有铜,铁,锰,锌等大量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此外,还含有有机质,腐殖酸,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抗生素等,其中很多是生理活性物质,它们对于作物的生长有调控作用,对作物病害有防止作用。沼液中的氨,铵盐,抗生素对
期刊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是目前我国最北的甘薯种植区一部分,因甘薯生长期,昼夜温差大,甘薯干物质积累多,营养丰富,甘薯食味佳,甘薯的高品质已成为吉林省甘薯独有的特点,加之,甘薯的保健作用、独特的碱性食物,具有促进和保持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的功能,在东北几乎不用农药的生产特点,使甘薯成为吉林人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在此背景下,吉林的甘薯生产效益持续上涨,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甘薯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甘
期刊
1 生物学特性  喜温,生长发育适温为虎作伥23~28℃,夜温为15~18℃,喜欢充足的阳光,对土壤湿度要求为60%~80%,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为6~6.5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2 品种介绍  圣女:小果品种,被誉为果中极品。早生,生育性及抗病性强,高性无限生长型,株高可达2.8米以上,每穗果30~60个,单果重14克左右,鲜红长椭、肉甜质硬,皮薄但耐贮运,产量可达7 000千克/亩,市场
期刊
茼蒿为菊科一二年生蔬菜,作一年生栽培,在我国已有1000余年栽培历史。茼蒿以嫩茎叶供食。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茼蒿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和脾胃、利便、清血、养心、清痰润肺、减肥、降脂、降压、助消化、安眠等功效。茼蒿中所含的茼蒿素对害虫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尺蠖类、蚜虫、食心虫、山楂红蜘蛛、菜青虫、小菜蛾、菜蚜、棉红蜘蛛等。  1 品种选择  通化市大棚茼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