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韵事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里夫人,她在不同的课本里,两获诺贝尔奖,一屋子的奖章,淡泊名利,造福人类,令人肃然起敬。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谈论几本居里夫人的传记,说各有侧重,除了她女儿的那本,另外几本都写到她和学生朗之万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几欲让她身败名裂的情事。
  死死地盯着这句话,并非要“逮住蛤蟆,攥出尿来”,有点像电光火石,高高在上的居里夫人忽然走到人群中间,原来她也有七情六欲,这让人觉得亲切。
  这件事发生在居里先生車祸去世之后,她在《我的信念》里写:我的信念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那时她三十九岁,朗之万是她的学生和助手,小她几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两人燃烧起来。
  朗之万是个有妇之夫,据说和老婆没有共同语言,朗之万偶尔被老婆打一顿。据说,当时的法国,很多男人有情妇,据说是男人的特权。马克吐温调侃说,法国人没事就想找爸爸,可找来找去,也不知道爸爸是谁。
  问题是,他的情人是居里夫人,更大的问题是,纸没能抱住火。有天,朗之万老婆打开他的抽屉,看见一沓情书,居里夫人写的。他老婆找了记者,这个猛料报纸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就公开了。
  居里夫人信里写:
  昨天晚上我是这么度过的:想你,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想我仍然留在心里的甜蜜回忆。我仍然看得见你漂亮而温柔的眼睛,你迷人的微笑,想象着我将再次体验你甜蜜的访问的时刻……
  信里写:我们两人极有缘分,只要有一小块肥沃的土地,便能发展出来……
  信里写:你首先要做的是回到自己的卧室。我答应不再责难你,你可以相信我。我完全信任你的意向,可是我担心无法预见的事情——例如对方号啕大哭,令你无可抗拒,或用诡计让你使她再怀孕。如果她再怀孩子,我们就一定要分手了,因为我不能接受这份耻辱。你的妻子若明白这一点,一定会加以利用。所以我求你别再睡在她的床上,不要让我等太久了……
  一石千层浪,这时居里夫人45岁。无数人涌向居里夫人住所,朝窗户上扔石头,骂脏话,“波兰荡妇”就是这个事件里喊出来的,甚至许多科学家写联名信,要她滚出法国……
  她的精神差点崩溃……可重新振作了起来。
  朗之万没有离婚,只是和老婆分居了。他的老婆允许他找情妇,只要不是居里夫人就行。朗之万有了情妇,并且生了一个孩子。他要居里夫人给情妇安排个工作,居里夫人答应了。
  朗之万终成一代科学巨匠,后来,居里夫人的大女儿长大了,请他当导师,再后来她和丈夫(小居里夫妇)同获诺贝尔化学奖。故事还在延续,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嫁给了朗之万的孙子。
  她叫玛丽·居里。
  她一辈子穿着“居里夫人”的外套,她走完她闪闪发亮的一生,所有的故事尘埃落定,她有情也爱,有血有肉,把她写成圣人是对她的羞辱。
  摘自作者公众号“南在南方me”
其他文献
天空如瓮,雷在深处隐约  人類是瓮下的蚂蚁。  奔跑,抢夺,呼叫  成群结队,进进出出……  在白昼的黑暗中。  瓮之上,闪电发笑
期刊
红脸人憨厚  像牦牛,多背负少叫喊  红脸人赤诚  五体投地,对一根香火  红脸人专注  身在高原,眼在低处  红脸人执着  行礼必跪,唱歌必舞,敬酒必喝  红脸人这些性格  都是高原给的  他们脸上的深红颜色  也是高原给的  叫高原红  高原,緊挨着太阳
期刊
有一个走钢丝的,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手持一根平衡杆,在钢丝上自由行走。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令人窒息的壮举吸引,只见他走过钢丝后,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观赏的人们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他示意人们停止鼓掌,然后大声问:  “你们相信我和我的助手能走过去吗?”  “是的,我们相信!”人群狂热地大喊。  他停了停,然后大声问:“谁愿意骑在我的肩上?”  人群死一般寂静。  “相信”
期刊
这个假期,家里除了因装修而杂乱堆放的家具看起来不顺心,还有老妈的念叨声,让人多了一丝永无休止的烦躁感。  哥哥辞职回家打下手,嫂子刚怀了个小宝宝,爸爸的右脚趾粉碎性骨折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田地里没有农作物可以出售。简单点说,家里没有收入,除了装修材料费和人工费没有结清,我和妹妹还要伸手向家里要学费。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对同一个屋檐下的大家庭成员来说,矛盾会比平时更容易凸显。妈妈在这时候悄无声息地
期刊
母亲为什么右手没有了小指?  当母亲第一次牵着他的手去河边浣洗衣服的时候,他问母亲这个问题。母亲笑了笑,“因为右手的小指变成了你啊。”  虽然,母亲的手指和隔壁亮亮家的母亲一样,修长,皮肤粗糙,指根和巴掌连接的地方有黄黄的老茧,好像开在指间的花朵,而他还是有点害怕,可不知道为什么,每隔一阵子,他都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看母亲的手,仿佛,残指处,真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之源。  大概因为他是母亲的手指变的,
期刊
你周围的人都说你很好的时候、都认同你的时候,往往就出现问题了。你边上有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我不讲公司内部的例子了。刚才我们在那边喝茶的时候说,克林顿喜欢让经济学家围绕身边,他就不喜欢打仗。老布什任命鲍威尔,一个将军为美国国务卿,还有拉莫斯菲尔德等等,都是军人。所以你去看,边上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假设领导者没有一个坚强的使命感,没有胸怀眼光,没有实力,我相信
期刊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是不会溺爱孩子的那种人,对我总是格外严苛。我从小听到的赞扬多来自别的家长,而父母说的最多的则是:你看别人的孩子多乖,你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呢?  比如,如果我和小伙伴们发生争执,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错的一定是我。每每这时,别的小朋友的家长也会凶起自己的孩子来。看着家长们对别家的孩子客客气气而对自家的孩子横眉冷對的模样,我从心里渴望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也许那样父母就会给我特别的待遇
期刊
一个长年在家工作的人,如我,有一点小小的怪癖,可以不讲究样式,但对衣服的舒适度有几近偏执的要求。尽管衣柜里有许多的新衣服,我可能也会花几个小时翻箱倒柜,直至找出我念念不忘的六年前的短裤。旧衣服,不一定是家居服。事实上,我很不喜欢那些碎花、格子的家居服,贴了标签的,好像只要穿上就家居了,其实不;而且那些碎花呀格子呀,一旦洗旧,不忍直视。  有一件我特别喜欢的拼接毛衣,穿了不知道多少年,腋窝的拼接棉布
期刊
婚姻最好的模式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1+1≥2,两个人在一起,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可能与收获。这个算法看上去很完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维系这种算法,往往很难实现。  我们每个人在结婚的那一刹那,都对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与向往。想象着像童话中的结局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现实往往是:婚姻生活中,总是潜伏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曾经两情相悦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两看相厌的地步。  1  有一对
期刊
正午,走进晴空下的麦地  晒烫脊背时  麦子密密兀立  听见一种声音  很小的聲音  我很痛苦  ——麦穗爆响了  那是麦子绽开处女之唇  和太阳最后一次的接吻  一声呻吟  就要坠落啊  ……你看,满眼橙黄橙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