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留意妈妈更年期时的样子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假期,家里除了因装修而杂乱堆放的家具看起来不顺心,还有老妈的念叨声,让人多了一丝永无休止的烦躁感。
  哥哥辞职回家打下手,嫂子刚怀了个小宝宝,爸爸的右脚趾粉碎性骨折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田地里没有农作物可以出售。简单点说,家里没有收入,除了装修材料费和人工费没有结清,我和妹妹还要伸手向家里要学费。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对同一个屋檐下的大家庭成员来说,矛盾会比平时更容易凸显。妈妈在这时候悄无声息地成为矛盾的中心点,激起每个人内心的急躁不安。
  比如,厅里的沙发和配套的家具买大了,按照计划的方位来摆放使得屋子看起来逼仄了许多。妈妈想让我劝老爸退货:“你爸就这脾气,都说了让他多看几套再买也不迟。他偏不听,还嫌我没见识,现在好了吧,买大了又显得咱家小。”
  哥哥为了布置新房,给嫂子买了五只小公仔,妈妈在吃饭的时候埋怨他:“怎么这么不知节省,买两只就够了啊。”最后是以哥哥忍无可忍顶了一句嘴收场。
  老妈有个我“抓”了很久依然改不了的坏毛病,就是习惯插话。所以一件事我要跟她说很久才能说到重点,直到我忍无可忍时吼一句“你还想不想听”,她才能闭嘴。
  吼完我也后悔,即便再没有耐心,我还是应该私底下再次提醒她的。但是下一次谈话,她依然用那张喋喋不休的嘴消耗着我上一次的自省。
  偶尔老爸也会因为受不了她的口头折磨,两人发生口角。她看到我跟老爸有说有笑,碍于两人在冷战,也不会坐过来一起听。
  有一次我神经大条没有眼力劲儿,直到走进房间才看到她背对着门坐在我的床頭用指尖擦眼角的小动作。她在难过,她认为没有人愿意搭理她,她认为其他人都嫌弃她说话啰啰嗦嗦。
  原来妈妈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她触怒家里每一个人却不自知,将对方抵触的情绪视为精神虐待。
  我也才意识到,她似乎到了更年期的年龄。家人因意见不同而闹矛盾只是表面现象,更多的是她内心开始变得焦虑和空虚。她变得像个小孩一样,会吃醋、会小气。
  她可以忍受儿女在外的无限思念,但假如彼此相对而坐,她会因为对方脸上露出一丝不愿被说教的表情而生气;她可以接受她的意见不被采纳,但她接受不了她连提意见的权利都没有……
  家里的男人们都不能理解她为何神神叨叨;奶奶曾作为一个顶起家庭半边天的女强人,当年苦难的日子容不得她去关注什么是更年期;连平日里她叫我帮她泡茶的时候我也总是说等我看完这一期综艺节目。
  有天中午我陪她睡觉,她转过身来对我说:“怎么办?妈妈变老了,晚上很久很久都睡不着。”
  我突然很难过。因为我能想象到那个画面,每天晚上身旁的丈夫倒头便睡,她却只能强迫自己闭眼不看窗外的星辰,不要在意空调发出微弱的声音。
  我既然猜到了原因,就无法对她的心理负担视而不见。
  妈妈迷上了跳广场舞。每次学会了一支舞蹈,她总是希望我能用手机拍下她跳舞的视频,自我欣赏或是请她的舞友们指导。偶尔她跳完舞回家,会兴冲冲地问我:“那几位伯母又买了一套很漂亮的裙子和舞鞋,我也想要,你知不知道怎么买?”
  以前,我总是笑她身材肥胖,跳舞的时候看起来很笨拙,所以很不情愿帮她拍视频,她也听不懂为什么明明是她想买裙子而我还要让她找伯母要裙子的淘宝链接。
  某一天晚上,我看她一个人拿着手机坐在凳子上,左手固定手机,右手跟着视频舞动。我想让她开心,但又碍于之前有敷衍她的经历,于是凑上前很傲娇地说:“妈,我今天心情好,帮你拍一段视频。”
  她很高兴,马上说:“再等我一下,我熟悉一下这首歌的动作。”
  几分钟以后:“我换一下裙子,再等一下。”
  “妈,这又不是发给全国人民看,你身上这套就行啦。”
  “真的不换吗?这衣服有点随便了。”
  “不换啦,就这样啦。”
  帮她拍视频的时候,我第一次认真看她:她手臂挥舞的样子,她扭头的样子,她转身的样子……镜头下的她,泛黄的脸露出少女羞涩的表情,跟平日里数落我的人竟如此不同。
  拍完视频的第二天中午,我俩一起躺在床上,她大概是以为我睡着了,小心翼翼地翻身背对着我,拿出手机按着静音看我给她录下的视频,刚点进去看又退出来,闭着眼睛咧开嘴巴忍住不笑出声。
  也是那一刻我意识到,她爱好什么、开心什么,从来都没变。
  我总以为,家人是最原始的关系,不必再顾忌相处的方式,所以对妈妈总是失去耐心、耍性子。但我忽略了感情是双向的,如果妈妈也对我没耐心,我们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了。
  更年期是妈妈人生阶段的一个插曲,不应该是我们关系的转折。她脾气再暴躁,也是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的母亲,是帮助丈夫照顾家庭的妻子。她无法自控的情绪伤害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她自己。她冷静下来之后,自责与愧疚会长久地跟随她。
  而我们不能代替她去承受这一切,我们能做的只是给她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毕竟,对妈妈的理解和宽容本就是她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施舍啊。
  摘自《感悟》
其他文献
响鼓最响亮的时候  没有声音  天空,被调动起来  大地,被调动起来  村庄,被调动起来  響鼓不动  响鼓最宁静的时候  鼓面生烟  缭绕不息  另一片天空下  雷声四起  响鼓没有鼓点  只有羽毛  覆盖  潮涌的土地
期刊
土地的边缘  缓缓爬着一只甲壳虫  我站在夏天的树阴下  见天地间甲壳蟲爬动  烈日炎炎  一只甲壳虫在田野里  那小小的钢铁  只有禾苗与它对峙
期刊
见了你  就把你的面容记下了  我的眼睛,就是一部照相機  现在我闭上眼睛  我别无所求  我的心房里已经  储存了你面容的底片  为了防止它曝光  我决定不再睁开眼睛
期刊
在美国布拉斯加州北部的偏远地带,有一个特殊的小镇莫诺威。这是全美国最小的镇子,也是全世界最孤独的小镇,因为它只有一个居民。  为了维持小镇莫诺威的合法性,84岁的居民埃尔西身兼镇长、财政部长、图书管理员、酒馆老板、职员、会计等数职。每年,她都会在酒馆挂上镇长选举广告,并给她自己投票。同时,按照联邦法律,每年她会提交市政道路规划方案,并交纳五百美元税金以维持小镇的水电供应。另外,她还做着必要的文书工
期刊
他跟她说分手时,她正帮他缝补他西服上掉下的扣子,她以为是玩笑,直到他说爱上别人。  她是爱恨强烈的女子,一个耳光消除不了她对他咬牙切齿的恨意。三年的时光,也能说不爱就不爱,想起,她便觉得寒心,瞬间冷了心肠。她毁掉他在她记忆中的一切,照片,日记,包括他送她的钻戒。  没有他的日子,她常泡吧,应邀不同男人的约会,她学会喝酒,学会抽烟。深夜一个人时,就会想起那些甜蜜过往,还有他给过的那些消魂缠绵,这时,
期刊
这一年我接触了十几个不幸福的女读者,她们来找我倾诉,开场白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小到大,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乖乖女。”  如果乖的层面只停留在得体、有教养、尊重他人,那么乖孩子的确是完美的范本、教育的目标。不过可惜的是,更多的父母对乖孩子的要求是安静、顺从,甚至对长辈言听计从,不给家里添麻烦。  这类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心”,不顶嘴、不抬杠,家长绝不会担心放学被老师留下,考大学、挑专业、选工作全听
期刊
早上四点多钟他就跟在老头身后了。  老头穿得体体面面,压住灰白发茬的藏青色鸭舌帽,已经洗得发白了。那是他喜欢的帽子,那年秋天去哈尔滨开学术会议时,儿子特意给买的。现在他就一直戴着,在还热的夏末也戴着。一只鼓囊囊的钱包拴在腰间。  老头走出大楼时,仿佛找不到小区的出口,在小区内的便道上转来转去,低着头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一边自言自语。后来早起做买卖的人出来了,老头跟着一个提篮买菜的老妇人朝北门走去,他
期刊
天空如瓮,雷在深处隐约  人類是瓮下的蚂蚁。  奔跑,抢夺,呼叫  成群结队,进进出出……  在白昼的黑暗中。  瓮之上,闪电发笑
期刊
红脸人憨厚  像牦牛,多背负少叫喊  红脸人赤诚  五体投地,对一根香火  红脸人专注  身在高原,眼在低处  红脸人执着  行礼必跪,唱歌必舞,敬酒必喝  红脸人这些性格  都是高原给的  他们脸上的深红颜色  也是高原给的  叫高原红  高原,緊挨着太阳
期刊
有一个走钢丝的,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手持一根平衡杆,在钢丝上自由行走。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令人窒息的壮举吸引,只见他走过钢丝后,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观赏的人们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他示意人们停止鼓掌,然后大声问:  “你们相信我和我的助手能走过去吗?”  “是的,我们相信!”人群狂热地大喊。  他停了停,然后大声问:“谁愿意骑在我的肩上?”  人群死一般寂静。  “相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