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

来源 :新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转型,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惯常的认知是,“近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西欧,而西欧近代国家制度于资本主义成熟时期臻于完成.近代转型的标志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有着明确政治边界的国家,取代中世纪分散的、封建的、边界模糊交错的政治体以及干预世俗事务的教会;其二,是人群同质化,并发展成为nation——“民族”或“国族”,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学界引用这一标准判定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将它的内容大致归结为:面对外部,放弃“天下”中心的认知,以“民族国家”(nation-state)体制取代“天下”体制,成为世界列国的一员;面对内部,进行技术和制度的西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在全州范围内展开了全域旅游规划与建设的进程,州内旅游行业正逐步由“观景、观物、到此一游”的观光型旅游模式,向“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空间”的全域旅游模式转型,此次旅游行业的转型对州内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旅游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对电梯钢丝绳磨损量预测的研究还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电梯钢丝绳磨损率的预测进行了理论分析、数据采集和实验测试研究.首先,在目标损失函数中增加了额外的正则化项,并使用了贝叶斯超参数优化,提出了优化后的算法BO-XGBoost;然后,用自制的电梯钢丝绳疲劳试验机对曳引轮直径、载荷力、频率和包角这4个因素进行了试验,得到了用于预测钢丝绳磨损率的数据;最后,用BO-XGBoost算法对钢丝绳磨损率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与多元线性回归(MLR)、随机森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众多地方性政权,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就已发现的事实,笔者曾用“西南国家传统”来予以概括.今天被界定为彝族的人群,曾建立过十多个君长国,其中,慕俄勾((不)以(知))君长国声名最著,影响最为深远.慕俄勾建国的历史,据传说可上溯到三国蜀汉时期,其强盛时,统治地域横跨贵州乌江上游鸭池河东西两岸,包括今天贵州省西北部、中部的大片区域,因统治中心在河之西,故又名水西.
期刊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要是历史时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通过文物考古,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了解古人的社会活动;能带领人们走进历史事件和靠近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还能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引当代社会健康发展.然而,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在加重,成为文物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在人们的考古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考古活动和生态环境两者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清史学界开始流行一种貌似新颖时髦的观点,并渐渐影响到国内.这种观点强调在清朝或清帝国的统治区域内,实际上存在着不止一座都城,其中北京作为首都的意义和功能只适用于内地及汉人,而对于其他那些内陆亚洲民族或人群来说,坐落在长城以外的承德(热河)才是他们心目中具有政治意义的首都.换言之,有清一代,北京和承德各自承担起对于内地和边疆的统治中心的政治作用.下面我们先来简要梳理该学说的具体形成过程.
引言rn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该如何书写才能更为贴近其本身的历史?rn中国的西南地区,如果要将其视为一个区域,最大的共性恰恰就在于她的复杂与多元:在历史上,这里有着全国范围内可能最为复杂的语言、族群、文化传统和历史节奏,也有着最为多元的生态与生计体系.在相当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区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原这一个文明中心的影响.这应当是有关西南民族地区的常识,也应该落实到历史学者认识西南、书写西南历史的实践当中.
自《西茂的婚礼》这部非遗民族志纪录片将裕固族传统婚俗搬上了银幕,裕固族传统文化得到了生动的影像化呈现.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夏日塔拉草原上,裕固族西茂与仁藏这对新人以裕固族传统方式举行婚礼,这距离上一次举办传统婚礼已有30多年了,草原上的众人在共同的情感和心愿催生下,在亲朋好友民族同胞的主动帮助下实现了祖辈们口中的传统婚礼.
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那么海洋中呢?答案是珊瑚礁.珊瑚礁的面积仅占整个海洋的不到0.2%,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正因如此,珊瑚礁又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海洋生命发动机”.
期刊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登上王座,并在11年后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结束了分裂,走向了统一.根据后来的考古发现,秦始皇生前选择将自己的陵址选在了古都西安的骊山,其中在秦始皇规模庞大的陪葬品中,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秦俑出土的时候,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兵马俑不仅在造型、神态、衣着上都堪称传神,而且在刚刚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身上色彩鲜艳,但是经过没有任何专业手段的处理就暴露在空气中,又因为当时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所以颜色逐渐褪去,成为了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文章主要研究了秦俑独特的造型艺术下着色的问题.
本文将从明末清初以来的前近代东亚角度,展示一个与常识略微有别的同时代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史宏观图景.本文将从一个长时段的视野,援引军事史、经济史、人口历史学等成果,尝试重新在东亚史的脉络中定位近代日本,尤其尝试重新审视1868年的明治维新,因为近代日本关于与晚明、清朝同时代的江户时期(1603~1867)的历史叙述,事实上是处于以明治维新为中心的框架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