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报国游子吟谋海济国赤子心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823285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坐落着我国海洋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这所具有50余年历史的海洋研究机构,铸造了一系列国之重器、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海洋二所建有自然资源部系统内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海洋二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副研究员,王云涛对实验室有很深的情感,多年来依托海洋二所与实验室,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已然成长为海洋科研的专家,并将自己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爱挥洒尽致。
  故乡情与游子意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寄托着每一个海边长大的孩子对海洋的归属感。王云涛时常会提到自己是“海边长大的孩子”,作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青岛“土著”,海洋在王云涛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很深的情感。”也许正是这份“与生俱来”的热爱,让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理想与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在海洋研究路上笃定前行。
  抱着这份对海洋的热爱,高中时代,王云涛就萌生了报考海洋大学,献身海洋科研的念头,2007年他成功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选择海洋技术,是因为这个专业有很强的应用性,利用声学技术手段,能够对海洋展开观测和研究。”
  随着对海洋声学学习的越发深入,王云涛对相关的科学研究跃跃欲试。最初的科研尝试与海洋南辕北辙,在信息学院傅圣雪教授的指导下,王云涛在大二期间就开始着手“鸟类鸣叫研究的声环境系统设计”项目的研发。他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在建校期间,曾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致使大多数鸟类离开了海大的校园。送鸟容易,请鸟回来却很难。“我们需要研究不同鸟类的叫声特点,找到更能吸引同类的鸟鸣,这既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踏实的实践能力。”
  为了改善崂山校区鸟类数目减少和结构单调的现状,王云涛与同学进行了3方面的研究工作:校园鸟类定点观察、鸟鸣专项研究、鸟鸣声环境监测。通过3方面的探索,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校园环境设计、校园音频广播鸟鸣终端系统设计等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校园中,从而达到改善声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项目的拓展方案《鸟类鸣叫研究的声环境系统设计在世博会的应用》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凭借优异的成绩,王云涛提前一年本科毕业,怀揣着对故乡和海洋的热爱,于2010年远赴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物理海洋学专业博士学位,开始了旅美的学习与工作。
  从佐治亚大学博士毕业后,王云涛以优异的表现被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渔业署(NOAA)聘用,主要从事海洋锋面研究和渔业资源管理,期间还主持和参加了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资助的多个研究项目。长期从事海洋动力和渔业资源方面的研究,使王云涛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位卑未敢忘忧国
  尽管生活工作条件都很优越,但在美国7年的游子生涯里,王云涛内心却始终怀揣着“回国梦”。梦想实现的契机在2016年6月出现了,当时王云涛在美国罗德岛大学参加了一个关于海洋动力模拟的学术会议,当他在台上镇定自若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时,其深入浅出的学术观点吸引了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关注。从那时起,王云涛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学术能力已然给实验室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个月后,王云涛应邀回国参加气候变化(Clivar)开放科学大会,并与实验室主任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不久后他就获邀来到海洋二所作学术报告。报告完成后,海洋二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向他发出了工作邀请。
  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的他,不仅对故土有很深的情感,而且看到了我国海洋事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因此殷切地希望能早一点回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些贡献。2017年王云涛来到海洋二所加入了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机会来了,我就回来了。”
  依托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国家级平台,王云涛在海洋生态动力研究上进一步发光发热。此外,在实验室诸位院士和专家的带领下,他与团队将海洋动力过程研究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使自身的科研优势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王云涛介绍,早在多年前,他就意识到将海洋动力系统研究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会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对浮游植物大量暴发的监测开展浒苔预测,以服务于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
  王云涛表示,将动力过程、环境要素与渔业评估模型相融合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他与实验室团队不断为推动我国海洋物理生态环境观测和模拟的发展而努力。他们将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与动力环境研究相互关联,形成了从物理海洋、气候变化到浮游动植物直至渔业物种的完整研究链条。王云涛还强调,在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发展过程中,他们将继续探索可持续的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生产模式,为我国发展成为海洋强国不懈努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
  自从加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后,王云涛就在柴扉、陈大可等海洋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的带领下,参与了“北太平洋铁元素的来源与传输对海洋上层生态系统的影响”“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MOSAiC)”等多个重要研究项目。此外,他还担任了中美海洋科技与渔业专家工作组中方秘书长的工作,希望能够为双边海洋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要多关注海洋锋面等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谈到目前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王云涛表示,海洋锋面是海洋中最重要的中尺度动力过程之一,为了对锋面进行更好的检测和追踪,加深对区域动力过程的认识,以及进一步为评估初级生产力、碳循环、渔业资源等科学问题提供支持,多年来王云涛一直针对海洋锋面分布的时空特征、锋面区域的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及引起的生态响应展开研究,相继实现了对每日海表温度锋面的定位,得到了每月的鋒面频率,还准确捕捉到了全球重要海区锋面的季节性、年际变化特征。
  目前,王云涛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潮延伸体的动力模态特征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他介绍说,黑潮延伸体的物理—生态过程长期以来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黑潮及其延伸体对我国近海的物质、能源交换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早前研究者已经在黑潮延伸体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动力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对其生态过程的认识却仍有限。为此,王云涛与团队决定对这一研究方向“下手”,他们利用数值模式研究该区域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北太平洋高分辨率物理—生态耦合模式的长期模拟结果,结合黑潮延伸体的动力模态特征,从而分别刻画出黑潮延伸体在稳定态及非稳定态两种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涡旋和锋面过程及引起的物质传输。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厘清黑潮延伸体不同动力模态对其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刻画出初级生产力的时空特征。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科研更是如此。十几年与海洋打交道,王云涛有喜也有忧,在他看来,遇到困难不可怕,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物。“办法总比困难多,踏实做事必有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云涛也是这样告诫学生的,他希望自己做好学生的“伯乐”,挖掘出更多海洋科学研究领域里的“千里马”,让他们能尽情释放科研热情,实现学术抱负。而他自己,也会继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统编教材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存在语文要素不落地,或者顽固坚守一般阅读教学常态,或者片面进行机械技巧训练,让语文课索然无味等问题。笔者在调查现状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解读,把握语文要素层级安排和各课具体要求,聚焦某一个具体案例,从目标设定到课堂语文要素展开操作策略,同时兼顾文体特点教学进行详细阐释,提出具体教学注意点,为语文课堂重构提供借鉴样板。  【关键词】语文要素 重构 文体特点   语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本文以人教版数学的学习内容为载体,从目标设计与实施层面提出目标拓展的多元视角:意义理解、建立联系、综合应用、类比迁移、知识孕伏、思想方法等。试图通过目标研究,为教师提供发展性目标拟定的基本方向与思路,并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理念向日常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 拓展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摘 要:钙和磷是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矿物质。在配制猪日粮时,必须考虑正确的钙磷比,以使这两种矿物质能够被猪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虽然钙和磷是二种重要的矿物质,但对磷消化率的研究远多于对钙消化率的研究。因此,本综述重点讨论钙的消化率。有关猪对钙的营养研究,只有钙的表观总肠道消化率(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ATTD)已有报道;而在磷营养研究上,饲料原料中
【摘要】结合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发掘其中语文与艺术学科相融合的教学价值,尝试多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趣味诵读、合作阅读、参与讨论、尝试绘画,丰富情感体验,促进认知发展。论述教学策略及教学调整内容,开发文本中朗读训练资源,感受说唱艺术魅力,通过不同方式有层次的诵读,理解文字内容,激发兴趣;展开想象,为学生创造主动表达的环境,感受绘本独特的画风;尝试绘画,设计与绘本内容相融合,与学生情感体验相映衬
人们已经对植酸酶、植酸和锌在仔猪肠道中进行的相互反应有了深入的理解。由于超剂量使用的新一代植酸酶可裂解植酸,因此日粮药理学水平的锌适当下降,仍可以让仔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01-03  一系列的仔猪试验结果强调了植酸、植酸酶和锌在优化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上相互间关系的重要性。此外,锌的利用率实现了最大限度,而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段进行编排,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那么,第一学段“认识小数”,应该“初步认识”到什么程度呢?如何寻找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理解的桥梁,如何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尝试运用结构支撑,实现对小数
【摘要】数数是认识数的基础。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数来源于数。”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用一一对应的办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因此,数字就是那些能够由小到大进行排列的符号。在“数的认识”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数数实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数数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学生数感的发展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经历 数数 发展 素养  一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的课堂”,是继“可汗学院”之后在美国日渐流行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那么,在翻转课堂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师生同备”,让它成为一种高效型的备课方式呢?  一、建立学习档案袋,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是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由“知”到“行”的过程必须靠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与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它的编写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不可能每年都进行重新修订,所以会出现一些内容老旧过时的情况,同时也因为编者的专业属性,在某些素材的呈现上也会出现与现实有出入的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适当修改,体现教学内容的時代性、科学性、现实性和规律性,凸显它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材 合理修改 教与学  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大体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从儿童视野出发,根据结构化预习原理设计出适合学生预习的学案,引导学生依据预习学案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自学课文的活动。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预习案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结构化预习案设计的六个要素  这里的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采用“读、画、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方法,提前走进文本,从读中去领悟,不断挖掘文本内涵,自我建构字、词、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