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速度滑冰项目是我国冬季运动中历史悠久、备受关注、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青少年速度滑冰训练方法体系的研究是速度滑冰项目持续发展、备战奥运、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夏季化训练是速度滑冰项目训练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教练员都普遍采用和认知夏季化训练,将速度滑冰的夏季化训练作为冬季训练和比赛的基础性训练阶段。目前我國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训练方法的整合研究,尚未构建系统的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
  对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手段的研发以及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有利于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完善我国速度滑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对于我国在冬季项目发展研究领域构建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夏季化训练的典型特征
  冬季项目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冬季项目的训练就自然被划分为夏季化训练和冬季化训练,而夏季化训练是基础、支撑、辅助和过渡。
  夏季化训练是在非冰季或非雪季的训练,具有非常典型的器材性特征。即利用相应的器材进行辅助冰上或雪上训练的特征。此外,夏季化训练还具有非常典型的技术性特征,主要是指夏季化训练有很重要的技术改进、技术修订、技术提高和技术强化功能。
  二、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
  (一)体系构建的理念
  1.专项能力是“重心”
  虽然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的内容丰富、任务多样、方法多变,但是夏季化训练理论始终要坚守解决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能力提升的问题。夏季化训练的功能和作用非常丰富,不仅仅在储备基础体能上,更应该在强化基础体能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能力,如专项体能的提升、专项技术的改进、专项战术的演练以及起跑技术的改进、蹬冰角度的调整、专项力量的提升等。
  2.科技助力是“轴心”
  科技助力是目前速度滑冰项目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的“轴心”,同样也是夏季化训练的“轴心”。科技助力能够使夏季化训练更加科学化、专项化,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国在速度滑冰项目上夏季化训练匹配科技助力主要体现在团队构建、科学一体、跨界选材、冠军模式、体能训练、器材研发等方面,并在“科技冬奥”重点研发项目的系统设计中得以证实和实践。
  3.解决“个性”训练问题是“核心”
  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是“训练—检验—修改—训练—提高—检验—修改—训练”的循环过程。没有任何一名青少年运动员从一开始技术就是完美的、体能就是完善的、心理就是坚强的。每一名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专项训练中。对于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训练方法、训练模式、训练手段等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夏季化训练就像是专门解决问题的驿站,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速度滑冰项目训练和比赛的特殊性需求,全面考量冬季、夏季训练科学衔接问题,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长期发展规律,以速度滑冰项目夏季化训练特征以及多年备战经验为基础,引进与利用现代化科学训练前沿训练器材,确定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构建的原则为:专项化竞技能力强化原则;科学化训练负荷适宜原则;精细化科学训练监控原则;精准化训练损伤预防原则;创新化训练方法探索原则。
  (三)体系的基本结构
  速度滑冰项目是以体能、技能为核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具有“比赛距离越短战术越简单,距离越长战术越复杂”的特点,已成为体能与技术等训练因素、监控与评估等监督因素、器材与场地等辅助因素科学化联动的运动项目。构成青少年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各因素水平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对运动表现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夏季化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青少年运动员人群特征与项目发展特点。
  1.体系指标选取
  在速度滑冰夏季训练中,体能训练部分所占比重较大,且以陆地训练为主。陆地训练以平衡练习和陆地模仿练习为主,采用自行车训练手段,同时进行体能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基于此,夏季化训练体系结构的建立要从实用方法与功能需要两方面出发,确立方法类与功能类两大维度构建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结构。其中,方法类维度可以针对专项技术、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灵敏、专项柔韧和专项器材等方面构建指标;功能类维度可以从抗乳酸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训练、小肌肉群训练等方面构建指标。
  2.体系指标内容
  为了更好地对应具体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通过“以一级指标为分化”“以二级指标为指向”“以三级指标为焦点”的层层剖析与细化,形成了青少年速度滑冰项目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3个级类的指标构建,并将单个训练动作整理形成方法类三级指标的动作库,按照功能需求导向形成功能类训练方案的构建体系。
  通过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利用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确定了以方法类和功能类作为一级指标的分化,利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指标的初选、指标的权重、指标的筛选等步骤确立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而构建了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的体系。其中,以“方法类”为一级指标,依据专项素质发展,构建了专项技术、专项力量、专项灵敏、专项柔韧、专项速度、专项器材共6个二级指标(见表1);以“功能类”为一级指标,依据专项生理机能需要,构建了抗乳酸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训练、小肌肉群循环训练共4个二级指标(见表2)。
  3.方法体系的应用
  青少年速度滑冰夏季化训练方法体系是应用的体系、是训练的体系、是实战的体系。一级指标方法类和功能类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方法类是构建了方法库(见表3),教练员在应用时可以在方法库中提取和选择训练方法;功能类是构建了方案库,教练员在应用时可以在方案库中提取和选择训练方案。如,如果要在青少年夏季化训练中提升运动员的下肢抗乳酸能力,那么,可以在方案库中选择专项下肢抗乳酸训练方案,在方法库中选择直线滑行、布袋低姿势弯道跳、直线协调性、低姿势双腿蹲跳、低姿势分并腿跳等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法:60s动作、30s间歇、8min×4组(组间充分休息)。再如,在解决青少年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夏季化训练中,可以在方案库中选择专项力量组合训练方案,在方法库中选择侧蹬、后引、弯道走、屈腿走等专项训练方法,采用循环训练法:任意3~5种动作组合练习2min,快速动作30s×4组(组间不充分间歇)。体系的构建是方法的汇集和方案的总结,教练员在应用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根据训练整体规划适宜负荷,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区别对待,可以根据训练的周期循环系统安排。
其他文献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和解决现阶段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水平,2017年4月13-14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山市歙县教育体育局承办的“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工作会议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歙县新安小学举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桥、黄山
名师工作室是指由特级教师或指定教师领衔,本区域学科教师自主参与,期待能够具有“成长有方向,教学有智慧,团队有特色,成长有品质”发展愿景的民间学术团体。  2017年7月,在仪征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仪征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这是仪征市首个以乡村体育教师为主的局级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工作室坚持课题引领,立足课例研修,开展阅读工程,提升教师写作能力。因此,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扬州、仪征两级骨
基于前段时间疫情防控及近几年受恶劣天气影响、一些本来安排在室外的体育课被改到室内等实际情况,本期研讨对室内体育课中如何发展学生体能进行交流探讨,对今后室内体育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体能练习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一、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受到场地限制,体能练习容易受到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与竞赛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有比赛往往就离不开输与赢,因此,如何看待输与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输与赢?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让学生在输与赢的过程中成长?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处理好了输与赢,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强身健体、掌握更多体育知识的目的。  一、明确输与赢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  学生赢时会产生快感、自信、兴奋、动力、满
2017年营口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营口市在总结前2次参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准备本次活动。  1.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本次比赛,要求由体音美研训处牵头转发《评比规程》,并召开了市直学校和各县区体育研训员会议,全面解读评比规程,制订了营口市教师参赛方案。要求一切参赛案例需严格按照活动的《评比规程》进行撰写,即撰写的内容要听从于心、
注意力是学生一项基本能力,小学生注意力时效短,易分散。实践证明,教师的“干预”有助于加快学生注意力的形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就体育室外课的开始、中段、结束三个不同阶段,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同特征,对教师的有效干预策略进行总结。  一、课开始  课的开始部分虽然时间短,但很关键,此时学生还在课间的能量释放中,不能主动地、快速地、有目的地将注意力转移至体育课堂中。实践证明,体育课“开始静,一课静”
仔细拜读了辽宁王勇老师为笔者的案例《你是谁?——我与一名“随班就读”孩子的故事》写的评析,深感荣幸。感谢王老师对案例的褒奖,看完评析让笔者受益匪浅。  看到王老师在文中为小红“独立行走12步”的内容安排及最终的效果所感动。敬佩王老师巧妙的教学安排,王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与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给了笔者非常大的启发:给这些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应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7年12月5日,由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协办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2016-2017年北京教育学院项目执行工作总结会暨UNICEF中国儿童体育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典礼在中关村第三小学举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
最佳投稿时间:  第9期:2020年7月7日-22日  第10期:2020年8月7日-22日  第11期:2020年9月7日-22日  第12期:2020年10月7日-22日  一、教学研究  内容要求:体育教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理论角度阐述、分析与解决。  第9期:不同学段发展体能的教学内容衔接与一体化设计  撰稿建议:  探讨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不同学段发展体能的关注重点与教学要点,侧重研
白岩松说:“体育的重点不在体,在于育。”体育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一名睿智的体育教师应更多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学生发生的事件中找到问题所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干预,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先“身”夺人,树立威信  漂亮、规范的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师的名片。当笔者在给学生做快速跑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