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者和践行人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主讲的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被评为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 曾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当选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曲选辉是一个“高产、多产”的人,他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社会工作中扮演着许多角色,并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这些角色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大学教授”这个角色,并且身体力行地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实、做好。
  四阶递进,锐意改革
  上过曲选辉课的学生都这样说:“听了曲老师的课收获很大,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创新的方法”。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曲选辉被学生评价:“博学、平易近人”“够权威、有大师风范”“亲切,讲课内容容易接受”“有强烈的责任感,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2001年,曲选辉来到北京科技大学,先后担任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尽管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任务,但他始终把教书育人工作当做自己的根本任务,一直坚持带头承担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他先后主讲了“粉末冶金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学专业概述”等本科生课程和“粉末注射成形”“机械合金化”“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材料学选论”“材料学前沿”等研究生课程。
  曲选辉能够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无论是重复开设的课程还是新开设的课程,每一堂课他都认真准备,不断充实新的内容,特别是他能够将学科前沿知識和本人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他看来“教学与科研是不可分开的”。而且,他认为教学比科研更有意义,因为教学会使教师跟着一批又一批充满青春活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在一起,学生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迫使教师去思考,这些都会成为科研上的切入点,给科研带来启发。
  曲选辉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走上领导岗位的他致力于推动材料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在柯俊院士提出的“大材料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材料学科的发展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他提出了“启发创新思想、强化创新基础、培养创新能力”的全新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他主持创立的“四阶递进,三体并举”的材料学科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阶递进”将本科四年分为四个阶段,围绕本科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培养的专业技能,按学年分配教学计划。曲选辉组织学院的知名教授创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师课堂—‘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以下简称“名师课堂”)。“名师课堂”采用“一班一师”制,由学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知名教授,讲授国家的需求和国际前沿的学科发展。这门原本在大学三年级才开设的课程被提前到大学一年级,并由科研“大咖”亲自授课,大大激发了新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曲选辉也亲自讲授这门课,在课堂上,他从材料学科的发展历程到材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为学生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材料世界。该课程被评为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
  借助学校材料学科的国际学术声誉,开设“中国材料名师讲坛”,讲坛每年邀请6位~8位国内外世界级材料大师来学校讲学,授课人都是各国的院士或者与院士同级别的学者。把如此高规格的讲坛纳入材料学院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学计划中,以大师的成就和科研经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品格。很多学生听完讲坛后表示,“听完‘大咖’的讲座热血沸腾,为我打开了一道材料世界的大门,真是开拓了眼界,没想到材料领域有这么宽广的发展空间,原来对专业茫然,现在我有了好好学习的动力,以后要在材料领域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依托学科综合优势,在大学三年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和课外创新活动中,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思路。大学四年级则重点放在毕业论文的设计,通过评奖评优、推荐出国,鼓励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加科技竞赛。曲选辉亲自指导学生参加了“挑战杯”竞赛。他的学生、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路新回忆说:“我在大四时报名参加了全国和北京市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当时这项比赛是全国大学生最高级别科技作品竞赛,竞争激烈,当时担任院长的曲老师得知我们在积极备战‘挑战杯’比赛,欣然答应担任指导老师并在百忙之中为我指引方向、拓展思路、传授方法。那年比赛,我不仅个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为学校捧回了全国‘优胜杯’。”
  有别于一般学校开办材料专业的办学思想,曲选辉的教育思想得到广泛认可,使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几年,学院每年都有学生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著名大学录取,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三体并举,广育桃李
  针对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曲选辉大胆改革、重新组合。他提出“三体并举”的改革方案,完善培养体系。他召集学院教师一起研讨,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让课程更加精炼,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依托学科科研资源,他建立了“材料科学基础”等“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是全国首创,教学成果显著,并在多所大学推广应用。在他的带领下,材料学院创建了虚拟实验室开放实践平台,供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自主学习和开展创新研究。
  曲选辉以课程体系为单位组织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岗位评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优秀教学团队倾斜,打造了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材料学院由首席教师牵头成立了三十多个科研和教学团队,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评审制度,奖优罚劣。将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32学时作为教授年度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率100%。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实验环境,曲选辉依托材料学科的18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46个团队实验室,建设了51个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充分利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培养高素质学生。近几年,材料学院主办全球显微结构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技能和成果的展示平台,将科研平台更多地服务于学生自主创新平台,更好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的需求。
  曲选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全面成长。他说:“学校是有别于科研单位的地方,它要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他既把学生当做国家的支柱严格要求,也当做挚爱的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除了课堂教学,曲选辉每年还承担了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工作,他先后指导了本科毕业生六十余名,研究生一百二十余名。对于每个学生的选题、实验方案设计、论文写作直到答辩,他都仔细过问、悉心指导。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全面成长。他负责和参加指导的多名学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省级和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和“挑战杯”竞赛奖。
  为人师表,春风化雨,曲选辉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从不对学生的工作时间提出要求,但自己却披星戴月地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他常常坐在办公桌前迎接清晨的彤彤旭日,也曾骑行在学子路上抵抗午夜的凛冽寒风。学生们感慨地说:“我们打开邮箱,常能收到老师凌晨发给我们的学术前沿报道和进展,他的优秀是因为他如此敬业,我们对工作又怎么敢懈怠呢?”正是在导师这种勤奋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的耳濡目染下,他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研中的中流砥柱。
  建言献策 思学忧国
  自参加工作以来,曲选辉一直工作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在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他积极推进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在学校率先设立“教授会”,创立了研究型学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梯队管理”新模式,在推进高校学术民主、青年教师成长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院形成了和谐、民主、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曲选辉一直以学者的怀世精神和战略家的发展眼光,重视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他积极建言,向中央组织部提交《加强70后人才队伍建设,防止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的建议书, 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选为单项《专家意见建议》,直接呈报给习近平、张德江、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推动了多项国家青年人才计划的实施。该建议被收入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编辑的《百名专家谈人才》丛书并被推荐到《中国人才》杂志公开发表。
  曲选辉在建议书里分析了人才的流失是造成新的人才断层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和政策,确保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创新工作。他在建议书中呼吁,“给予他们宽松、平等的工作气氛;公正、公开的报酬与晋升制度; 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个人生活”。他本人不拘一格提拔优秀青年人才。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张达威在研究院做博士后期间在Nature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曲选辉积极举荐其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事实证明,破格提拔是正确的。这位青年教授在国际上非常活跃,近期学校腐蚀中心好几个国际获奖项目他都参与其中。
  从业三十余载,曲选辉为师勤奋敬业,为学勇攀高峰。尽管现在的曲选辉取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但是荣誉的背后,他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他会坚守他的选择、坚守他的信念,不忘初心,凭着对教学的这份熱爱,继续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在热爱的事业上孜孜不倦地耕耘。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 珺]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习、兼职导师等方面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师范院校在输送优秀师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推动了实践基地的发展。随着实践教学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师范院校不断优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模式。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师范院校与实践基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实
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在以沃尔玛零售大学和沃课堂为基础的全渠道新零售时代菁英培养体系下,沃尔玛企业课堂結合学校专业课程,以“岗位实习 当周小结 理论培训”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获得首批沃尔玛校企双课堂“未来伙伴—零售体验特训营”结业证书。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大数据手段助力“三全育人”已经成为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研制“物联网 云计算”精准采集技术,引入特征库算法和全息画像,构建了学生的专属成长档案;解决了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数据如何采集和整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成效如何全方位展示两大技术难点;为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采集
摘 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进行考察调研,剖析其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模式。针对我国高校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平台的目标定位、合作方式、管理机制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不断推动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航空航
摘 要:大学内部从科层制管理转向人本管理、从组织的自我封闭转向社会开放表明,大学组织从管理走向治理有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人们关注当下的情境并强调“共同参与”的结果。当前,在政府引导下的“双一流”建设,以及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是制度设计。回应现代大学发展趋势,大学内部治理需要一种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中观层面强化制度体系,更需要在微观层面有“管用的工
摘 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立高校也要按照法治的标准框架运行:公立高校法律地位的多重复杂特性决定了公立高校司法介入的现实基础,权利思维的凸显表明了司法介入的逻辑基础和实际价值,判断余地理论指明了公立高校自主与司法审查有机结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法治化;高校自治;司法介入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
摘 要: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表现为从學术性人才到政治性人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士、党外代表人士、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四个阶段。通过分析不同成长阶段人群的特点,总结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范围、特征和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主要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维度对影响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基于实际工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一是寄语国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要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教师。希望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增加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切实为教育发展和教师敬业提供支撑、创造条件。二是寄语社会。教育的腾飞、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的舆论氛围,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助力。全社会都应
摘 要:高校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发展之本,学生评教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S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依据,分析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成因,采用过程管理方法,提出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教;研究生教学;课程管理;有效性  学生评教及其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受到了社
摘 要:“双一流”建设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融媒体则为大学文化传播提供多元化渠道。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探究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能力成为大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借鉴西方经典的传播模式,结合大学文化丰富实践,系统分析大学文化的结构要素、网络环境,并借鉴经典传播模式,构建融媒体时代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和大学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等。  关键词:“双一流”;融媒体;结构要素;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