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管理的研究生评教有效性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发展之本,学生评教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S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依据,分析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成因,采用过程管理方法,提出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教;研究生教学;课程管理;有效性
  学生评教及其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研究生获取前沿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组织学生、专家、同行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有效评价与反馈,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评教相比,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因每学期开展次数有限,不能全面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以学生为重要主体,在有些高校甚至是唯一主体,对于研究生课程的学生评教,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与本科课程一样的网上评教方式。学生评教作为评教的重要形式之一,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做好研究生评教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乃至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过程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管理方法之一,是对企业管理全过程、各个节点及细节的控制管理,进而实现质量体系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方法同样可用于学生评教管理。以S大学研究生课程的学生评教为依据,分析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成因,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对学生评教的具体过程实行细节管理,将评教过程分为评教前、评教中、评教后三个环节,采取具体措施以减少每个环节中可能导致学生评教产生偏差的行为,从而在整体上全面提高评教的有效性。
  S大学研究生评教有效性的现状与成因
  学生评教有效性,是指学生评教结果全面、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的程度。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S大学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研究生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分析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其成因。此次调查,共计收回有效问卷524份,其中,教师问卷112份、学生问卷412份,回收率为78%。
  1.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问卷的内容分别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年级、学位类型和教师职称;第二部分是学生和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相关指标的认可度,以分别了解师生对学生评教结果能否反映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的看法以及学生评教有效性的成因。
  2.问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看法时,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评教结果与其实际教学质量完全相符;28%的学生认为学生的评教结果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由此可见,大多数师生对于学生的评教结果有效性存有质疑。分析表明,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指标内容的可测性差。评教指标内容是学生进行评分的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的学生和6%的教师认为本校学生评教指标设置非常合理,其余师生认为部分评教指标内容比较笼统、抽象。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富有启发性和交互性”等评教指标同时包含了两个教学行为的评价点,应当分别测评;有的教师认为“课堂理解吸收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考核教师能力的指标较为片面。评教指标内容的可测性差,降低了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二是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差。指標权重是反映该指标重要程度的标准,权重越大,指标越重要。指标权重通常具有导向性,能够指导教师更加重视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具有指导意义。在S大学的学生评教中:教学准备、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的权重各占10%;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权重占30%;教学效果与考核的权重占20%;教材选用占5%;对讲课效果和质量的整体印象以及课堂理解吸收率占15%。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充实性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两方面现有的权重均过低;而考核及评价方式只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方法,相比其他指标而言,其重要性较低,但现有的权重过高;基于前述原因,“课堂理解吸收率高”的评价指标权重过高。
  三是学生评教随意性强。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本校学生评教指标构成时,只有9%的任课教师非常了解该指标体系,22%的学生在评教时会认真阅读指标;被问及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评教的态度时,24%的任课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评教结果;只有14%的学生在评教时,所有选项都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实事求是、公正负责地填写。结果表明:一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生评教的了解程度均很低;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评教过程中态度较为随意。
  四是学生评教频率低。S大学在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评教活动,教师只有在本学期课程结束或下学期开始,才能得知学生评教的结果和意见,无法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因材施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学期的教学。学生评教仅仅成为评价工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评教的随意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回答“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期中通过学生评教系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时,6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
  运用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评教的有效性
  学生评教有效性的高低,是评教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体现与反映,各环节工作的实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评教有效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对学生评教的管理中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将学生评教活动细化为评教前、评教中和评教后的具体过程进行管理,有利于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1.评教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建议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从指标内容和权重两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评教指标体系。因为学生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判断能力,所以,评教指标内容应清晰明了、切实可行,评教指标权重应合理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有利于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作出定量分析与科学评价。
  二是开展评教宣传与动员。对评教了解不够、重视不足,是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专家、同行等评教主体相比,作为课程教学参与者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更加直接、深刻的体会,是最有发言权的评教主体。但是,由于对学生评教宣传与动员力度还不够充分,不少学生认为评教就是个形式,评教仅仅是为了能够选课和查看期末考试成绩,因为系统自动设置如果学生不评教,则查看不了考试成绩和选下学期的课程,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评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加强评教的宣传与动员工作,是做好评教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评教动员会、发放评教宣传资料等,使学生了解评教的权利和职责,充分认识评教对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评教的重视程度,端正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三是增加期中教学评教。在评教频率方面,针对当前仅在每学期结束前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教师只能在学期课程结束后才能看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做法,建议提高学生评教的频率,增加期中教学评教,以使参加评教的学生能直接受益于评教中反馈意见和建议带来的教学效果。由于在课程结束前对教师评分可能有失偏颇,建议学生的期中评教不打分,只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于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和完善教学,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是给予任课教师取消部分学生评教资格的权限。在评教主体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评教的主体是学习课程的全体学生。这样,固然评教的样本量大,但客观上也会降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认可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评教资格。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缺课多并不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有的上课不听讲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有的反感教师严格的课堂管理和课后布置作业等。教师认为,让这部分学生参与评教,会导致随意评教、恶意评教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评教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建议学校给予任课教师一定权限,使教师有权利在学生评教前提交不具备评教资格的学生名单,如扰乱课堂秩序、多次点名没到、多次没交作业、论文或作业抄袭等,具体量化标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考勤、作业等实际情况确定,但取消评教资格的学生总数量不超过学校规定的比例,学校为了保证学生评教的数量,对被取消评教资格的学生应控制在教学班级的一定比例之内(如20%等),任课教师上报取消评教资格的学生名单,由学校审核后取消该部分学生的评教资格。
  2.评教中加强沟通交流
  辅导员、班干部等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学生评教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学院开展学生评教的时间可能不同,因此在评教前,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辅导员、班干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其提高对学评教重要性的认识,在班级中营造积极、认真的评教氛围,对于提升学生评教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評教后注重结果反馈
  学生评教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程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评教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到以“评”促“教”,以“教”促“学”。针对学生评教结果,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组织召开课程质量评价总结会议,分析学生评教结果,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对多次学生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查找问题所在,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限期改进;对于多次学生评教分数高的教师,分享其教学经验,组织同行观摩交流。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之一,目前对于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师生已形成共识,只是基于本文所述及的一些主客观原因,学生评教的有效性还不足。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不足的成因,建议加强对学生评教全过程的管理,认真做好评教前、评教中和评教后的各环节工作,提升学生评教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本文系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重点项目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8-103.
  [2]徐静.从教学评价走向学习结果评价—OECD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项目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5(10):92-97.
  [3]董泽芳,申晓辉.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J].大学教育科学,2013(2):47-51.
  [4]周继良,汤其成.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30-34.
  [5]安世全,关媛媛.“学生评教”的研究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3(1):88-89.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在后喻时代里,一个教师承受的各方面压力之大、所面临的困难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今的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过去师道尊严,是因为知识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单一,离开了教师,学生就无学可学。而现在学生和教师拥有同样的信息获取权,甚至在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等方面,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优势。由此带来的压力使得不少教师都
机电工程学院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作风传统。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共保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共护和谐向上的浓厚氛围,共铸开拓创新的崭新局面。  创先争优,工作方案要科学,做好顶层设计  
摘 要: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习、兼职导师等方面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师范院校在输送优秀师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推动了实践基地的发展。随着实践教学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师范院校不断优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模式。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师范院校与实践基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实
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在以沃尔玛零售大学和沃课堂为基础的全渠道新零售时代菁英培养体系下,沃尔玛企业课堂結合学校专业课程,以“岗位实习 当周小结 理论培训”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获得首批沃尔玛校企双课堂“未来伙伴—零售体验特训营”结业证书。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大数据手段助力“三全育人”已经成为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研制“物联网 云计算”精准采集技术,引入特征库算法和全息画像,构建了学生的专属成长档案;解决了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数据如何采集和整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成效如何全方位展示两大技术难点;为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采集
摘 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进行考察调研,剖析其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模式。针对我国高校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平台的目标定位、合作方式、管理机制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不断推动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航空航
摘 要:大学内部从科层制管理转向人本管理、从组织的自我封闭转向社会开放表明,大学组织从管理走向治理有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人们关注当下的情境并强调“共同参与”的结果。当前,在政府引导下的“双一流”建设,以及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是制度设计。回应现代大学发展趋势,大学内部治理需要一种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中观层面强化制度体系,更需要在微观层面有“管用的工
摘 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立高校也要按照法治的标准框架运行:公立高校法律地位的多重复杂特性决定了公立高校司法介入的现实基础,权利思维的凸显表明了司法介入的逻辑基础和实际价值,判断余地理论指明了公立高校自主与司法审查有机结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法治化;高校自治;司法介入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
摘 要: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表现为从學术性人才到政治性人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士、党外代表人士、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四个阶段。通过分析不同成长阶段人群的特点,总结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范围、特征和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主要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维度对影响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基于实际工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一是寄语国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要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教师。希望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增加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切实为教育发展和教师敬业提供支撑、创造条件。二是寄语社会。教育的腾飞、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的舆论氛围,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助力。全社会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