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创意的。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想象思维,力求求异、求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一、由果溯因,逆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从目前追溯到过去。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将教材里的因果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再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结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按照顺向思维定势,种葫芦的人没收成葫芦。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有意设计这样的练习: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 )葫芦。过了些日子,( )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许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又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到植物生长不能光想着结果,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 ),所以他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这样的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寓意,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的想象和种葫芦的人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运用比较,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 “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利与弊,再让学生针对“人”字形线路的弊端设计新的方案。有的说:“改变线路,避开陡坡。”有的说:“架设引桥,让火车渐渐爬上陡坡。”……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却是最佳的选择,它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这样,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正理反推,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当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
  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后,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当学生回答:“凡卡的信爷爷收不到,因为信封没有写清地址,没贴上邮票。”这时问题似乎已经解答,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小题大做”起来,来个正理反推。假如凡卡写清地址,贴上邮票,爷爷很快收到了他的信,那么,爷爷会接他回到乡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全班同学围绕“接”与“不接”两方面思考,并开展辩论。有的说:“爷爷会接小凡卡回乡下去,因为凡卡是爷爷的亲孙子。爷爷怎么会舍得让自己的亲孙子过那种挨打挨饿又睡不好觉的苦日子呢?”有的说:“爷爷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也在有钱人家帮工,身不由己,只能养活自己,怎么去接小凡卡呢?”有的说:“爷爷不接到信也知道凡卡过的是什么日子,因为他自己也在有钱人家当仆人,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穷人如在地狱,有钱人则如升天堂。”……经过这样正理反推,学生兴趣陡生,既领悟了课文主题,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鼓励质疑,多向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出示课题后,就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的?借到没有?借了怎么还?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这样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大大提高了多向思维能力,从而开拓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再如在学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提出,课题是“草船借箭” ,但课文中明明写的是诸葛亮用计“骗”箭。课题应该用“草船骗箭”才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学生理解了之所以用“草船借箭”为题,原因有两点:一是用“借”能够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是既然用“借”就得“还”,这暗示着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要“还”给主人曹操的。这种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设疑想象,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荷花》一课在学习第四段时引导学生看课件画面。“此时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那么除了蜻蜓和小鱼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我们呢?”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尽情发挥创造,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一只小蜜蜂飞过来了说荷花姐姐你真美,我们一起跳舞吧!”有的说:“青蛙跳到荷叶上说荷花姐姐你真漂亮,我给你唱首歌吧?”……同学们思维活跃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如《将相和》一课,在秦王面前,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没有交出15座城池的意思,所以我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这宝玉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学习这段我是这样设问的:①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璧——理解课文)②同学们,你们说说,蔺相如会不会往柱子上撞,为什么?(引发思维的探究性,理解也随之深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设疑、质疑、释疑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给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契机,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定县城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各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出用友新道公司研发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教学平台,在分析其平台特性后指出这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授人以鱼,不如
在一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与小组合作应用也非常多。教师的工作量增多,课堂内容过度丰富而其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你拿着摄像机,对着一间正在上英语课的教室拍摄,精彩的“花絮”会让你哭笑不得:偷吃口香糖的、看小说的、趴着睡觉的、两眼呆滞游离的、前后桌聊天的,你很难想象这是在上一节英语课。上课的老师倍感煎熬,时常抚胸长叹:让这帮孩子学好英语,咋就这么难呢?  静心思考,其实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热情也是情有可原的。第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选择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就是为了
菖蒲镇位于岳西县西南部,属于大别山南坡中山区,该镇是农业大镇,但自然村庄分散,地块比较零星,该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1 氮元素1.1 缺氮诊断及防治技术氮元素是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和酶等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分,能促进草莓新茎的生长,加大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增施氮肥是
摘要:普通高校的公共舞蹈教育发展已趋于稳定,而新兴的高职院校公共舞蹈教育才刚刚起步。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特点及培养目标,区别于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特点,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色的公共舞蹈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舞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师资配备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时间、招生对象、基本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公共舞蹈教育的开
文章结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存在问题总结分析高产栽培路径,为生产提供借鉴。
摘要:有效设问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下展开思考、想象和联想,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力,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有效设问;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离开问题,一切学习活动都将不复存在。对于小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如是说。北大学者孔庆东在其著作《摸不着门》亦有言:“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须时时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课堂教学前行的动力。在此,笔者节录班级教学中开展实践性作业探索的两个案例,并谈谈己之思考。
大学是铸造国家栋梁的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生源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很多特殊人群的出现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其中在众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