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总结历史,描画未来,政府工作报告在高度提炼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2008年的经济社会目标以及重点工作内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本文即以此为架构,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梳理2008年政府工作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大领域中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明确目标和任务、细化措施与举措,并从中感受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新风貌、新趋势、新景象。
  
  走过不平凡的五年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这不平凡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的五年。
  在这不平凡的五年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搞好宏观调控,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經济跨上新台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1.6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涌现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五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达到3406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从2002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7%提高到1.49%。
  
  ——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一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一年分别下降3.14%和4066%。
  
  ——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外经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70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家用汽车大幅度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快速普及,旅游人数成倍增长。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多。
  
  ——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五年来,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五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五年累计1.95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41倍。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海特奥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依法行政扎实推进,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加强。
  
  展现2008年新图景
  
  2008年政府工作将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上,着重突出五个“更加”:
  
  ——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
  ——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任务则是继续依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热点:从11.4%到8%,经济发展更科学,有效、持续
  政府工作报告将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定在8%左右,比去年11.4%的实际增长率低了3个多百分点。
  从“11.4%”到“8%”,凸现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主导方向:提高经济效益,不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更多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污染治理,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方面。
  我国经济连续五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使之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强劲、最稳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而同时,取得今天的成果实属不易,加之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瓶颈问题,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要增强忧患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高瞻远瞩,从全局与长远战略出发,认真面对目前的挑战和矛盾,继续坚持走科学、有效、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热点:从世界第六上升到第四,综合实力增强,综合素质仍有待提升
  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国家GDP排名中,中国首次超越了英国和法国,由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成功跻身世界经济第一方阵。
  排名的进步真实显示出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这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人民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快速、持续、稳定增长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甚至超出了亚洲,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明显和积极的。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还有隐忧。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的增加,它还牵涉到人均GDP、人均收入等问题。我国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人均收入水平虽然同自身比较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仍然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改善民生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并重,创造与共享并重,只有每个人都强大、富有了,整个国家才能更加繁荣而昌盛。
  
  经济建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开放创新
  
  2008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因种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增加而更加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增多等等。
  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唯有自身不断发展、强大。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在发展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大力解决,2008年政府的经济建设工作即围绕这些难点、热点、关键点展开。
  
  宏观调控
  突出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
  工作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主要举措:
  第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同时,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今年,中央财政赤字预算拟安排1800亿元,比去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拟安排国债投资300亿元,比去年减少200亿元,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中央建设投资总计为1521亿元。
  第二、實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二是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有保有压。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创新和改进银行信贷服务,完善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三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结售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采取九大措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主要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衔接。二是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三是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方式,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进口。四是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从严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五是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六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七是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八是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九是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农建设
  突出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工作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主要举措:突出抓好三件事。
  第一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二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要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农村沼气用户,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项目。
  第三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减少贫困人口。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指出,抓好这三件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要大力增加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二要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调整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和个人建设用地,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林地行为。四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以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良种、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五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乡 村债务。中央和地方将增加财政投入,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热点:“三农”支出增量首次超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1307亿元。这是我国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加量首次超过千亿元,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将增长30.3%,这一增幅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从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2975亿元支持“三农”,到2006年支农资金增加为3397亿元,再到2007年上升至4318亿元,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农投入连年创出新高。而今年中央支农资金超过5000亿元,意味着2008年将成为我国政府支农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
  跳跃式增长的支农投入背后体现了中央对支持“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力度。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指明了方向。
  财政预算报告细化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支出总计1335.9亿元,增加253亿元,增长23.4%。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支出达到3044.5亿元,比去年增加441.9亿元,增长17%。用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也比去年增加近一倍,达到1245.2亿元。
  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国家以持续、巨大的增量资金投入,体现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与实际行动。
  
  科技创新
  
  突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大力提高。
  工作任务: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主要举措:
  第一、全面启动和组织实施大型飞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国家重大专项。
  第二、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面向企业的创新支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第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科技支出1134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
  第四、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节能减排
  
  突出问题:因经济增长而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需要加大力度改善。
  工作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主要举措:
  第一、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
  第二、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第三、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第四、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高重点流域水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
  第五、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第六、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第七、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厉查处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
  第八、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第九、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
  第十、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热点:2008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入重点攻坚阶段
  
  虽然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但经过艰辛努力,2007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比上年下降3.14%和4.66%。
  尽管已出现好的势头,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的成效仍十分微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艰巨挑战,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重道远。
  2008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能减排将继续处于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2007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节能考评实施方案的一系列文件。从今年开始,地方省级官员如果节能成绩“不合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这意味着今年我国将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此外,2008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方案有望公布,财税杠杆将被更加频繁地用于调控资源消费。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将不断完善。备受关注的能源法也有望于2008年提请审议。
  在做政府报告时,温家宝总理以充满信心的语调对代表们说,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2008年有10大举措加大攻坚力度,让我们祖国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食品安全
  
  突出问题:近两年,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不合格食品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一定威胁。
  工作任务: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
  主要措施:
  第一、加快產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 和修订。今年要完成7700多项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健全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消费品安全性能要求及其检测方法标准,都要采用国际标准。出口产品除符合国际标准外,还要符合进口国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要求。
  第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加快制定修订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
  第三、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的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工作,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关。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突出问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率持续偏高;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
  工作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主要举措: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关键是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标准,特别要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新开工条件。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限制发展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项目资本金比例。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建。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今年土地利用计划总规模控制在去年水平。
  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加强地质工作,提高资源勘查开发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热点: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7年来首超投资
  
  国务院提请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5个、4.4个和2.5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还显示,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210亿元,增长16.8%,消费与投资增速的差距缩小了2.2个百分点。
  上述这些数字说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初见成效。消费、投资、出口常常被喻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面临着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经济更多地依靠消费来拉动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未变的目标。
  2007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去年以来,我国消费与投资比重的此消彼长和政府出台的相关举措密切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银行储蓄却是负利率,人们倾向于把钱用于投资或消费,从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的上涨。而另一方面,近年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将这一良好局面继续保持下去并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政府还须从多方面加以努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投入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同时也需要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更好地惠及中低收入人群来刺激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入手,出台鼓励性政策,扩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体制改革
  
  突出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相当突出,改革攻坚任务繁重。
  工作任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主要举措:
  第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严格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要解决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改革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方案。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重点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依法严厉查处各种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第三、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先进技术装备、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进口。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部分资源性外资项目,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違法违规的做法。创新对外投资和合 作方式,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加强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认真实施已签署的协定。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
  第四、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区域发展
  
  突出问题: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
  工作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要举措:
  第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支持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第二、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
  第三、编制和实施促进中部崛起规划,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
  第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五、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政策。
  
  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2008年,物价的持续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消费支出的加大间接对收入、就业、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造成较大压力,由此政府工作报告在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事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改革成果共享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大力增加居民收入、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
  
  收入
  基本目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主要举措: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扶贫标准。
  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
  从今年1月1日起,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服务消费领域,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只有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
  基本目标: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主要举例: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
  督促各类企业同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用工行为。
  
  住房
  基本目标: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总的指导原则是:(1)坚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引导居民适度消费。(2)坚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主要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集约利用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3)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主要举措: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这方面投入。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
  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同时,要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热点: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彰显中央改善民生决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这意味着,楼市调控的天平已经向着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成体系的住房政策表明我国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决心。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从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看,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住房政策的保障民生功能,体现出政府已经找准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政府主要关注困难群体、中低收入群体,进行分类保障,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达成规范商品房市场和建设保障性体系“二元”并举的健康局面。
  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始于1998年的廉租住房制度是帮助他们实现“安居梦”的重要途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有95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健全这项制度,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报告同时提出,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而在一年前,这项政策还只是笼统地说“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
  “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首次被单独提出,可以说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随着覆盖面的增大,中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也有望进一步得以完善。”
  但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指出,目前要建立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有待政府明确保障方式和标准,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教育事业
  基本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让 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主要举措: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普通高校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温家宝指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二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三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热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一重大举措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近几年中央政府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用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
  2005年,“两免一补”政策首先在59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实施,2006年在西部农村和部分中部农村实施,2007年春季开学时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困难家庭寄宿生受益。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国义务教育整体上从全面普及向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发展。尽管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要使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在全国推行,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需要精心部署,扎实推进。
  许多代表纷纷表示,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虽然任务艰巨,但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疗卫生事业
  基本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醫疗卫生服务。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主要举措: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保农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落实扩大国家传染病免疫规划范围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加强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社会保障
  基本目标: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主要举措:
  做好社会保险扩大面和基金征缴工作。重点扩大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努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规范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探索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鼓励各地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
  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热点:三份“清单”,凸现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力度
  
  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归纳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的这些惠民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份“清单”。
  
  免费“清单”,主要为公共服务方面提供的新福利:
  ——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
  
  保障“清单”,面向全体人民,涉及百姓吃,穿,住,用,行,医等各方面事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用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坚定不移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 娩补助政策。
  ——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投入“清单”,涉及百姓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
  
  ——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的幅度历史罕见。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
  ——为了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
  ——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的盛会,它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中国风范、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此为契机,我国文化建设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快速发展时期。
  今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
  主要举措: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鼓励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政治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五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由此,2008年我国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主要举措: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加强廉政建设。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特别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制约的问题。从根本上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土地征收征用与房屋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决不姑息。
  
  热点:新一轮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
  
  3月11日,我国政府公布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根据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國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多达100个,而本次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数字的变化显示,改革开放30年内的六次机构改革秉承了“精兵减政”的思路,同时,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贯思路。
  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背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每一次都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提出来的;反过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体现了两个鲜明的主题:“关注民生”与“宏观调控”。
  改革方案中,“拟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指导行业发展”等语汇多次出现,说明政府部门已经将主要精力从经济的微观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转移到行业规划协调上来。
  此外,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的组建,则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
  最后在政策的落实方面,方案指出,改革既要“在一些重要领域迈出较大步伐”,又“不毕其功于一役”,“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自主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特别是近年来,自主创新正在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不断衍生出全新的服务业态,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北京特殊的地位、区
期刊
十个中央一号文件,抒写我国农村改革的壮丽篇章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这是由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
期刊
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历时16天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大幕徐徐落下。在回味梦圆之际激情的时候,让我们踏着依稀律动的奥运节拍,重温那一幕幕扣人心弦又精彩纷呈的奥运财富故事,分析正在进行着的PK战事,去探寻那其中的奥秘。    奥运营销VS非奥运营销    奥运营销是围绕奥运会展开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通过对奥运会直接赞助,获取奥运会权益,并将品牌直接融入奥运会、奥运标志、奥运其他元素和载体进行的贴身营销
期刊
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以及自然和社会人文遗迹,如风景名胜、宫殿建筑、博物馆、工业遗迹等,由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或社会人文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破译就会显示出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而创意策划能够很好地破译这些遗产或遗迹的科学或人文信息,拓展其教育和纪念意义,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商业价值。因此,依托遗产或遗迹资源进行创意产业策划,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英国的
期刊
近一个时期以来,“华南虎”照片风波被炒得沸沸扬扬,“华南虎”一词已成为网络上点击率相当高的“热词”。且不说“华南虎”照片的真与伪,“老虎门”事件又卷入了哪些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虎的濒危、消失和灭绝,也已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了!    兽中之王——虎    虎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珍稀动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动物中最凶猛和最强大的种类,而作为猛兽的代表,也是力量、勇猛、威
期刊
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达到较高水平,具备维持不断创新的人才和投入的动力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可靠高效的软、硬环境支撑。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北京市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统领各项工作,实现北京的率先发展。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用好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首都创新战略的重
期刊
共同唱响和谐文化的主题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周铁农同志在“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上的讲话    海峡两岸的同胞们、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出席“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因为两岸同胞在奥运期间共同发起和推进在北京奥林匹克
期刊
摘 要:在新型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拓展新型传播媒介来进行更优质的品牌宣传迫在眉睫。作为常德市当地特色农产品—— 老树山茶油,对该品牌的品牌建设转型研究必不可少。该文基于湖南省山茶油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类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购买习惯,并针对分析出的结论为农产品品牌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品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对其他地区、其他品牌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农产品品牌建设
期刊
国内初现时尚买手职业    年薪20万、30万元,游走在各个国家、城市的时尚秀场之间,逛街、听音乐会、看艺术展……最初听到“买手”这个词,是作为国内新兴的一种时尚职业。高薪、高生活品质、高社会地位是“时尚买手”的明显特点,他们的工作正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中掀起新一轮的职业浪潮。  买手比较接近一个生意人,但不只是生意人,他是一个兼顾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平衡决策者和实践者,“作为一名买手,他是要根据当地
期刊
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于2007年8月7日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建设,是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对北京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该项目符合北京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精神思路,是面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做出的积极举措,其高端、新型的产业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先导性与带动性;其二,该项目落户国家级生态县——北京密云,既有利于密云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又有利于密云发展,破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