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开展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探究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比较法等方法,在我校体育课中开展气排球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参加气排球运动的人数多,主动参与课余锻炼的次数多,自发自主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气排球比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体质得到增强,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 气排球 可行性探讨
  一、前言
  气排球柔软、气压低、重量轻、飞行慢、飞行时间长、技术易掌握,且规则松,击球花样多,因而提高了气排球比赛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可观赏性。
  2001年开始,气排球运动在我市城区、街道逐渐成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而且参与锻炼的群众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深受人们喜爱,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新兴的体育项目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提供一些可行性探讨。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沙井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随机抽取3个班,共453名学生(其中男293人,女160人);研究时间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约三个学期。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根据教学实验所需有关统计数据,对实验前后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主锻炼变化情况等,在三个年级9个班共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和收回的问卷均为453份,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100%。(3)数理统计法。(4)实验比较、分析法:通过实验前后的结果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前后学生认知变化情况(表1)
  调查内容(指标) 实验
  阶段 调查结果(人%)
  不了解 不太了解 了解 很了解 p值
  1.对气排球运动的了解 前 282人 112人 39人 20人
  62.25% 24.72% 8.60% 4.41%
  后 4人 36人 316人 97人
  0.88% 7.95% 69.75% 21.41%
  2.对其锻炼价值的了解 前 96人 235人 63人 59人
  21.19% 51.87% 13.90% 13.02%
  后 20人 45人 290人 94人
  4.42% 9.93% 64.02% 20.75% ﹤0.01
  3.锻炼方法与手段的了解 前 89人 228人 82人 54人
  19.65% 50.33% 18.10% 11.92%
  后 7人 65人 248人 133人
  1.55% 14.35% 54.75% 29.36% ﹤0.01
  4.表示愿意参加气排球锻炼的人数 前 218人(48.12%其中男110人;女108人)
  后 409人(90.29%其中男259人;女150人) ﹤0.01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获悉,指标1实验前学生对于气排球这项运动了解得较少,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3.01%;而且这些学生是从互联网、广播、报刊等渠道获取的。不大了解的那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说好像就是那些年龄大的老头、老太太们玩的。指标2、3两项的调查结果比第1项的比率高些,但是从表中数据表明,80%多的学生对气排球运动基本不了解。通过近三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学生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各项了解比率分别是91.16%、84.77%、84.11%,P<0.01,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指标4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前只有48.12%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参加锻炼,实验后90.29%的学生愿意参加气排球运动的锻炼;从体育课中观察、访谈,女生参与气排球锻炼的热情比男生高,而且更为稳定。女生原意参与的占女生总数的93.8%,而男生才占88.4%,这些可能与男女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有关系。约10%男生认为气排球锻炼不如打篮球过瘾。
  2. 实验前后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表2)
  调查内容(指标) 实验
  阶段 调查结果(人,%) p值
  1.对体育课的态度 不喜欢或
  不大喜欢 喜欢或
  很喜欢
  前 102人(22.52%) 351人(77.48%)
  后 30人(6.62%) 423人(93.38%) ﹤0.01
  2.对体育课快乐与成功的体验 没有或有点 有或很多
  前 297人(65.56%) 156人(34.44%)
  后 140人(30.91%) 313人(69.09%) ﹤0.01
  3.学习潜能的发挥 尚未发挥或发挥一些 发挥或充分发挥
  前 348人(76.82%) 105人(23.17%)
  后 128人(28.26%) 325人(71.74%) ﹤0.01
  4.学生个性发展 未发展或有些发展 发展或充分发展
  前 302人(66.67%) 151人(33.33%)
  后 137人(30.24%) 316人(69.76%) ﹤0.01
  从表2的数据看,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对体育课快乐与成功的体验,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差异非常显著。
  3. 实验前后学生(除体育课外)的课余自主锻炼变化情况(表3)
  调查结果%
  调查
  内容 实验
  阶段 0次∕周 1次∕周 2次∕周 3次/周 3次以上∕周 p值
  课余
  锻炼 前 21.45 30.67 24.1 10.78 12.97   后 9.1 10.32 31.47 28.25 13.46 ﹤0.01
  表3结果分析,学生参与课余锻炼的次数,实验后的效果好与实验前,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实验前0~1次/周的占52.12%,实验后占19.42%;实验前2次以上/周的占23.75%,实验后占41.71%。而且从学生访谈中得悉,他们因为从锻炼中体会到了乐趣,尝到了成功体验,课余自发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就更为高涨。
  4. 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情况(表4)
  调查结果%
  体质健康标准
  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p值
  前 6.02 21.56 65.95 6.47
  后 21.42 42.87 32.76 2.95 ﹤0.01
  根据表4分析,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实验后的良好、优秀率大大提高,不合格率降低,实验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1.气排球的球体适合于学生的健身活动。气排球的球体特点、比赛场地的缩短、网高的降低,使气排球运动的技巧性降低,对技术动作要求不高,比如传球技术,只要将基本手型摆好,就可以把球较柔和地传出。接球时只要把双手呈球形或箕形张开,适当缓冲就可以把球稳稳接起,或垫,或捧,或托都可以,而且手指等关节不容易受伤。气排球的飞行速度减慢,来回球的次数增加,击球花样增多,初学者对球的恐惧感消失;另外网高的降低,为排球比赛中最精彩的部分——扣球的成功率大为提高,学生每扣一个好球会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网高的降低也为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拦网的成功率相应提高了,学生在比赛中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他们都能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因而大大提高了气排球比赛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可观赏性。
  2.气排球运动的开展,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加。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他们经常自己组织如淘汰赛、擂台赛、混合赛、精英赛,从自己的班级一直延伸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比赛花样百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团结,集体荣誉感更强。
  【参考文献】
  [1]气排球竞赛规则.火车头体协出版,1993(10).
  [2]排球.高等学校出版社,1994(5).
  [3]王志刚.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学刊,1991.
其他文献
近年来,软件吞噬世界、算法统治人类社会的说法不绝于耳,其实都在以比较耸动的方式强调一个事实:技术和技术驱动的产品、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公司乃至全社会发展与变革最关键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是由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积淀,并在漫长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合理地吸收、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成的当代中国思想。其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烙印,且在诸多核心理论上双方转相资益。其突出的表现是:“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以及哲学上非本体的矛盾论,文化政治化的优化组合,意志决定论的历史观,使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互吸附而在思想有机的结合。
试论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的道德理想孙建娥道德理想是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的集中体现,亦即道德上的理想人格。它是一定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的反映。探析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的道德理想,关系到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评价问题。有人为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乡土历史资源是什么?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何价值?应该如何搜集、处理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采用文献研读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营销学中顾客价值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中文数字学术期刊用户价值感知要素模型,然后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进行实证调查,从实际用户感知角度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是不能以此否认刊物在近代书评期刊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0世纪30年代初,《图书评论》以书评的形式关注新兴学科
【摘 要】初三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最关键阶段,品德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既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提升。构建高效复习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初三思想品德 高效复习 对策  初三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最关键阶段,上好复习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汉英语文词典编纂和出版进行考察和研究。总结这一阶段汉英词典编纂和出版的总体情况,包括词典出版的数量、词典编纂的特色等。重点分析汉英词典在提供学习型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面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教师必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的课堂情境,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适应于其要求,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逐渐凸现的今天,“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社会公民从事各项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乃至超越人类的现有认识水平。旧的传统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忽视了创新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