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各种“仪器”测量学生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环节,每个学生本身的差异性决定音乐考试内容的多维化,音乐形式的特点决定音乐的评价形式应向多样化迈进。评价方式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能否持续的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寻找更适合当代学生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评价 个性化 多样化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当我们还在执著于用“唱一首歌”为标尺测量每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时,我们已经远远被抛在课改快车的后面。《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评价内容的“个性化”
  唱一首歌,答一张试卷,给一个分数的片面型音乐考试过去后,又产生了一种所谓“全面化”的考试模式。学生必须完成从演唱、器乐、节奏、听音、视唱、欣赏,到音乐创作等全部内容,这无形中又给学生增添了许多负担,学生把音乐课当成乏味的代名词,而音乐考试更与快乐无缘,成为学生们恐惧的、厌恶的时刻。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radner)在他的文章《思维的框架:多元智能理论》中,将人的智商划分为其中形式: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运动技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自我控制。这七个方面地位均等,难分优劣。我们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待新课标的学生评价时,会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评价理念与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显然,当我们面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时,采用同样的评价方法是不科学的。根据这一特征,我采用了一种必考加选考的“自助”型考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内容。
  1.必考内容。(1)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学习音乐的基础。(2)音乐欣赏。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同时又是综合性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有着直接的联系。(3)音乐创造力。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挥创造性,引导学生积累创作经验的重要过程。
  2.选考内容。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为学生寻找更多与音乐沟通的途径。针对每个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差异,我提供了十几种自选内容,每个学生总会在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值得他骄傲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发展性音乐才能。自选项目包括:独唱、合唱、独奏、合奏、口哨、声音情景剧、音乐剧、舞蹈、节奏模仿、节奏创编、自制乐器、歌词创作、作曲、指挥、主持、戏曲等。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現形式,那音乐评价也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刻板、单一的。然而怎样的形式可以既让学生喜欢又可以正确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呢?
  1.形成性评价的“多样化”。一是“三分钟才艺展示厅”。包括课内知识的学习汇报和课外知识的学习汇报。每个星期的两节课中,一节进行课内展示,另一节课进行课外展示。课内展示主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通常在新知识学习后,可以进行与新知识有关的任何表演,表演者自评后小组成员对其表演作出评价,最后综合教师的意见由小组长记录评价结果。课外展示住户要在音乐课之前,利用三分钟时间让同学表演。在表演的前一周提醒小演员做好表演准备,报上节目名称,并在每场表演中安排一位主持人及两名评委。一个星期后,几位同学便给大家带来一场快乐的演出。演出结束后,要进行点评。二是“小组汇报演出”。我每个月举办一次“小组汇报演出”,每一个学习小组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形式自选,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并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完成。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学会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养成一种宽容与友爱的情怀,从而学会合作,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人。节目的评分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对总分产生影响,所以就产生了几天的凝聚力。三是“我的音乐之路”成长记录册。新课标要求音乐课程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我的音乐之路”成长记录册,就是这样的形成性评价的途径,它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使是教师和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和发展,从而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2.终结性评价的“多样化”。举办“班级音乐会”。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形式,以往的考试与其他学科的考试无异,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不尽的负担。然而音乐课的考试应该有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音乐课堂转变为孩子们展示自己才能的大舞台,积极开展“班级音乐会”的活动,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我们选择更多的量器“测量”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湖西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以解决问题为特征之一的语文课,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对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得以发展,改变课堂上老师牵着走,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超越发挥,体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挖掘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对素质教育都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必
期刊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寄宿班的班主任,接触了较多的留守学生,他们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转化也值得探讨。  [关键词]留守 关爱 尊重 沟通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家长在外经商,或由于工作性质经常出差,无力照顾孩子,或请孩子的祖父母或他人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这样现象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期刊
一、教学设想    说明文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体,由于文章本身都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对它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学写说明文就成了本学期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能引导学生写好一篇说明文呢?我觉得应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因此我选取学生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处所——学校,作为此次作文的说明对象,带领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融看、说、画、写于一体,在比较轻松的观察实践中完成本次写
期刊
刚跨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幻想和希望,首先接触到的汉语拼音,是他们识字阅读的“门槛”。根据调查,第一学期期末掌握拼音的学生达70%,一年级结束时达85%。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30%的学生在拼音问题上“卡壳”呢?在长期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读声调第二声、第三声,调值不到位。  2.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  3.对
期刊
“柳树醒了”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下课的铃声很快就要敲响了,孩子们正在汇报着: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看看没有小手再举起来,我准备做最后的总结。我刚说了两个字,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这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较差又不太守纪律的男孩子,他难得举一次手,于是我把他叫起来,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还知道别的吗?”  “我知道刺猬也醒了。”  “别人都说过啦,没注意听发言!”全班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替我批评他。  “
期刊
新课程教学,对广大的中学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教材变化较大,不完全也不是简单的从通史变为专题史,教材的取舍理念都有了极大的变化,新增加了许多的知识,加强了和现实的关联程度。学生学习历史,更多是指导其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历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过去的事件的集合,所以历史教学更多的要关注现实,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受教育者,学习后有何收获。故而教师需要转变的理念是从教知识到教方法,教过去到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成千上百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听课 分析课    学校一直以来推崇读他的专著,去年学校为每个教师买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并要求通过认真研读,写下读书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对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存在于千次百态的动植物中。青岛版第六册教材中研究的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特征是沿着对称轴对折以后两边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辨一辨、猜一猜、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下是我对《轴对称图形》这
期刊
【摘要】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指导。  【关键词】品析 提炼 主题 整合  一、 品析词句,教给有效的阅读方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中我常常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量的关系,必须依赖数学作为研究工具。数学工具运用得当,可使物理问题的解决变得迅速正确、条理分明、概念清晰。所以,如何选择适当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正确使用,就成为物理研究以及物理课程和物理解题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执教过程中,学生物理解题过程中,用到较多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比例法、三角函数法、图象求解法、指数对数法、几何图形法、数学极值法、数列极限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