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动手操作更富有实效性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对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存在于千次百态的动植物中。青岛版第六册教材中研究的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特征是沿着对称轴对折以后两边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辨一辨、猜一猜、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下是我对《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第一个练习“辨一辨”的两次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效果和氛围引发了我的思考。
  
  二、片段1
  师:其实我们早就接触过很多轴对称图形,只是那时不知道它还有这个名字而己,今天老师就请来了我们的一些老朋友。(课件出示图形)
  
  
  
  师:老师也给每个组准备了这些图形,下面大家就用自己的办法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交流,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谁来说一下。生1:(1)(4)(5)(6)(7)(8)都是轴对称图形。师: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生1:我们用的对折的办法。师:很简便易行的方法,其他组呢?生2:我们组也是用了对折的办法,答案和他们组一样。师:刚才大家用对折的办法顺利找出了这些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就是看对折后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三、片段2
  
  师:其实轴对称图形和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就有好多,这节课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课件出示图形)
  小组内交流一下,上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并说明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各组已经有自己的观点了,谁先来谈下你们组的看法。生1:只有第(3)个不是轴对称图形,其余的都是轴对称图形。生2:那个扇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你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很好!说说你的理由。生2:它的一条边长,一条边短,对折后两边不会完全重合。师:这样来表达语言就很规范了。你们还有不同意见,说说你的看法。生3:第(7)个也不是轴对称图形,它上边小,下边大,对折后两边不会完全重合。生4:老师,那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你斜着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的。师:那么大家现在都认为(1)(4)(5)(8)这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将这四个图形下移),第(3)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上移)。但是(2)(6)(7)这三个图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意见不一致,怎么办?生:可以对折试一试。师:好主意。老师也给每个组准备了这些图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办法来验证一下,下面请组长打开2号信封取出图形。(学生迫不及待的动手验证,都争着选择有争议的图形)师:通过刚才的验证,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脸上已经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相信已经有了正确答案,谁想说一下?生1: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那两个是轴对称图形。师:我怎么看着这个平行四边形很像是轴对称图形呢。生2:不是,对折后发现—边多着—块。师:是吗?你用老师手中的这个大平行四边形折给大家看一下。师:哦!看到了,这样对折后两边没有完全重合。生3:你可以竖着折。师:是吗?你来折一下。生3:(上台前用自己的方法对折)咦,这样也不行。生4:怎么折都不行。师:原来这个平行四边形真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啊!看来我们还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还需要动手试一试才行。
  
  四、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的“动手操作”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动手操作”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被教师们理解和接受。这两次教学中的“辨一辨”环节我均引导学生采用了“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两次“动手操作”却有着天壤之别。第一次孩子们是带着等待的头脑来被动“操作”的。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老师让“操作”,孩子们执行的是老师的命令,以至于对折以后的发现并没有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也违背了练习巩固“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初衷,使动手操作只停留在“操作”层面,止步于数学思考的“外围”,孩子们只是充当了一次“操作工”的角色。第二次的“动手操作”则截然不同,孩子是带着思考的头脑来“动手操作”的。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针对几个有争议的图形孩子们围绕“对折后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这正是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对于孩子们的不同意见教师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由他们来想办法,学生自然想到了“动手操作”的办法,这次的“操作”是一次主动的“操作”,于是有的孩子发出胜利的欢呼,而有的孩子则不甘心第一次的对折结果,几个人商量着一遍遍的换着对折方式。汇报的环节中教师的一句“我怎么看着这个平行四边形很像是轴对称图形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着拿起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展示给大家看,我又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演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使大家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相信这次活动中发现的知识会深刻地存在于孩子们的记忆之中,他们也更深入的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方法也会扎根于孩子的心灵深处。
  动手操作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动手操作并不是简单的“动手活动”,而应该伴随着数学思考。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猜测、比较、概括、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内化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透过动手操作活动的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知识得到内化,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编辑 游嘉宜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对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必须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品味诗词语言,把握诗词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意境 审美感受全面发展  目前我们现在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中的“艺术美”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品德、学识、才能、语言、情感、气质、仪表等身心因素创造出具有教育艺术与教育价值的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具有艺术美。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去创造艺术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因此“艺术美”应该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艺术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思维美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词汇量的大小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对于扩大词汇量,学生们经常是三分钟的热度,结果也常常是半途而废。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什么词该记,什么词不该记,他们把握不了这个尺度。因此做了不少无用功。本文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告诉学生们如何自己去把握词汇的重要程度,有效扩大词汇量。  [关键词]生词 误区 高频词汇 重要    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经常这样抱怨: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最难学
期刊
[摘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以解决问题为特征之一的语文课,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对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得以发展,改变课堂上老师牵着走,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超越发挥,体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挖掘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对素质教育都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必
期刊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寄宿班的班主任,接触了较多的留守学生,他们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转化也值得探讨。  [关键词]留守 关爱 尊重 沟通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家长在外经商,或由于工作性质经常出差,无力照顾孩子,或请孩子的祖父母或他人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这样现象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期刊
一、教学设想    说明文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体,由于文章本身都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对它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学写说明文就成了本学期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能引导学生写好一篇说明文呢?我觉得应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因此我选取学生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处所——学校,作为此次作文的说明对象,带领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融看、说、画、写于一体,在比较轻松的观察实践中完成本次写
期刊
刚跨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幻想和希望,首先接触到的汉语拼音,是他们识字阅读的“门槛”。根据调查,第一学期期末掌握拼音的学生达70%,一年级结束时达85%。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30%的学生在拼音问题上“卡壳”呢?在长期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读声调第二声、第三声,调值不到位。  2.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  3.对
期刊
“柳树醒了”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下课的铃声很快就要敲响了,孩子们正在汇报着: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看看没有小手再举起来,我准备做最后的总结。我刚说了两个字,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这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较差又不太守纪律的男孩子,他难得举一次手,于是我把他叫起来,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还知道别的吗?”  “我知道刺猬也醒了。”  “别人都说过啦,没注意听发言!”全班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替我批评他。  “
期刊
新课程教学,对广大的中学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教材变化较大,不完全也不是简单的从通史变为专题史,教材的取舍理念都有了极大的变化,新增加了许多的知识,加强了和现实的关联程度。学生学习历史,更多是指导其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历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过去的事件的集合,所以历史教学更多的要关注现实,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受教育者,学习后有何收获。故而教师需要转变的理念是从教知识到教方法,教过去到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成千上百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听课 分析课    学校一直以来推崇读他的专著,去年学校为每个教师买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并要求通过认真研读,写下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