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学生语言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的,其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阅读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与教师所选择的稳步细读方法有直接的联系。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细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文本细读,而且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教内容,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总结一些新的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对课文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指引
  文本细读的基础是牢牢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只有充分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将文章的导向及其写作的目的紧紧抓住。一旦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现理解偏差,就会在把握中心思想时无法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意,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的现象出现[1]。以《科里亚的木匣》这篇文章为例,学生在阅读时,如果说主人公没有以数步的方式确定自己埋藏木匣的地点这一举动中感受到世间万物都会发生变化这一中心思想的话,就很可能曲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本意。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必须提醒学生对于文章的后半部分内容予以重点的关注,从而确保学生把握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通过课文文本吸取精华语句
  学生在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这些语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做好好词好句的整理和抄录,同时要求在实际写作中借鉴和模仿,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体味课文文本中的美学理念
  结构美情境美的文本才是最美的,而且这些美会使文本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懂得如何发掘这种文字的美。通过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必须牢牢把握文章整体所具有的美感。比如《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据说这首诗的作者在创作诗句的过程中曾经先后使用过“春风又到江南岸”和“春风又过江南岸”等文字,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三句诗进行比较,并指出使用“绿”这个字有什么好处。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语段进行细嚼慢咽
  优秀的文章不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都表达文章的主题,在文本阅读时切记单独阅读,也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分析,而是应该在文章细品的过程中,首先从整体上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并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然后从具体的段落进行详细的研究。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阅读时将文章划分得支离破碎,保持文章原有的美感[2]。对文章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核心价值。比如在进行巴金的《威尼斯小艇》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关键的段落进行详细的阅读,也就是针对威尼斯的小艇进行详细的描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这座城市中的重要性。此时学生对于威尼斯小艇的理解只是在概念上,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画面。但是对于教学经验极丰富的教师而言,就会采用另外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文章思路的梳理。教师可以先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背景进行一定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和熟悉威尼斯的城市环境之后,通过文章中的商人、青年妇女、孩子、保姆、老人等不同的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小艇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性。
  3.结合课文文本,开拓优秀课外文本
  学生在小学阶段一般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都较低。所以,学生理解新鲜事物、积累认识事物的经验这一重要的过程,都是在小学阶段完成的。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可能并不具备熟练阅读文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先让学生阅读一些比较简单的文章,再逐步增加难度。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母爱的伟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将一些歌颂母爱的诗歌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4.结语
  文本细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但可以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为其所创设的和谐、风趣的教学情境中,使文本细读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孙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5,02: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母语汉语传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为赢得世界尊重的一张名片。反观语文教学,却对语言文字的关注颇有欠缺。坚守语文本位,应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与表达,拓宽语言学习渠道。  关键词: 语言学习 语文素养 语言内化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泱泱中华几千载,悠久文明薪火传。母语汉语以独特的韵味传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为赢得世界尊重的一张名片。  反观语
摘 要: 语文是一门知识涵盖量大的学科。探究语文知识必须找准视点,才能让探究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从激发兴趣、精选材料、自主探究、研读文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自主探究 自主意识阅读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应当被大力推广,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减少过
摘 要: 新课程下,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在课堂上变换各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要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无痕地落实朗读方法的指导,促使小学生在语文朗读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朗读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课堂,是一个心灵飞扬的课堂,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是学生心灵对话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幸福课堂 整合 简单 展现  “幸福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机灵、开放、互动的,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的课堂,是师生生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有机统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一、幸福的课堂是整合的课堂  语文课堂百花齐放
摘 要: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以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本文就体验式阅读教学探讨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 有效构建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概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可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教育方法  审美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研究,就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