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传统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gu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学形成了多个学科意义上的认识论传统。最早形成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与主观主义认识论建基于近代哲学的预设主义,至今仍是社会学家认识社会和构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到20世纪中后期,基于哲学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形成了相对主义认识论,这种认识论传统以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和解构主义认识论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以布迪厄为代表的当代西方社会学家为超越过去的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认识论传统做出巨大努力,虽然最终没有逃脱偏向于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宿命,但持续多年的这种努力使反思主义渐成一种新的认识论传统。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界,由郑杭生先生等人提出的社会互构论以新型现代性为现实基础,对以上社会学认识论传统进行了批判性吸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社会与获得理论知识的路径。
其他文献
<正> 板书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是个小环节,什么时候板书课题,应该说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课
从孟子开始,痛感体验(恻隐、识痛痒)即成为儒家内圣("仁心")外王("仁政")之学中的一个关键词。由孟子以痛感体验指点吾人之本心进至宋明理学以"识痛痒"指点仁心,人己、人物相
构建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剖析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并基于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视角解析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滞缓或转移粘性特征;新经济地理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的“极化效应”和产业集群的“锁定效应”,经济政策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开放政策的“市场接近效应”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倒逼效应”;产业集聚指数、交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