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目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之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即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乐于动手、乐于动脑,在探究中感悟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呈现,而且还作为一个目标向学生提出,在这里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其过程方法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将在此积极体现和养成.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只注重书本、利用满堂灌的方法来“传到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课外以及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因此,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等缺乏认识和感悟,从而觉得物理知识枯燥难学.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一个“讲者”,而应是一个听者,一个智慧的问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物理知识.以下将详细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2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及实践
  常言道:“千言万语说不清楚,一看实验就分明”.对于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死板的讲授,定会将知识“讲”死了,如何才能活化这些知识,就必须借助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悟物理事实.
  案例分析一
  教师在讲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就这样一句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留下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去理解后来要学的折射定律,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海市蜃楼等现象了.为此,我借助了这样一个“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现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之:用激光器照射盛有清水的烧杯,搅动清水时,屏幕上光点不动,然后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并仔细观察屏幕上光点的变动情况:
  (1)在水中倒入少许蔗糖,稍微搅动水.
  (2)不断搅拌直到蔗糖全部溶解至蔗糖水均匀.
  (3)取盛有冷清水的烧杯,让光束通过在其中慢慢注入热水.
  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也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这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感性基础.再如,在讲望远镜与显微镜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我们分别从望远镜的发展史讲起,拿来透镜让他们试验,体验发现的这个过程,学生接受起来自然而轻松,这比空洞的讲上十遍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用实验让学生来体会感悟一些物理事实,这样将大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案例分析二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先准备一段优美乐曲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去感受.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备带各种乐器、瓶子等,也可临时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东西来探究声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有些同学开始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图1);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图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3),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实验,学生就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做归纳与总结,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及理解.
  3 小结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说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在感悟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去发现、感悟新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积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而感悟.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让他们在感悟中渐渐地走进物理、喜欢物理,这是他们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教学设计模式创新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课程思政有效落地的关键。以“区块链金融应用”课程教学为例,将思想政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实验初级中学,在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物理组成立了《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
每年中考结束,静心学习各地中考物理试题,评味并享受着一道道美题,是教学的一种幸福,今年,一道考察观察能力的试题尤为令我眼前一亮,其光芒直接激励着我向着新课改的方向奋力前行,坚定着我实行课改的信念它就是扬州市2010年中考物理试题第23题,下面是试卷的原题及参考答案。   23.如图1所示,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铅笔的两端下面,尽量使铅笔保持水平,向铅笔的中部移动手指(也可以用直尺做),重复几次,你观察到
[摘 要] 该文简述国内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例举了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与国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国内高校思政课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同,并以西安财经大学“统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特点和课程设置情况,提出了存在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一、序言   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摘 要] 当前,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沿性不够突出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重庆师范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创建了基于“生物产业化学院”“生物行业企事业单位”“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方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三方育人平台,拓展育人途径,联合共建适应生物产业需求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摘要:文章以《莎士比亚戏剧选》为例,介绍了“以演促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以演促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181-02  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可持续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利用好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农村初中,实验室提供的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有些器材已经陈旧,跟不上现在物理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物理老师,我们更应该根据新教材的实验要求,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与生活资源
[摘 要] 创新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提升教学实践能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时代的新要求。以宁夏师范学院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对教学技能的训练结果表明,学生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技能各维度的能力均有显著的提升,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师范院校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 师范生;模拟情境;教学技能  [基金项目] 2016年度
[摘 要] 针对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而不具备完全案例式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案例式教学与BOPPPS模型融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六个环节,以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导入和后测环节的设计内容,贯穿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实现工科学生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统一。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工程案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情境教學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出能激发學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學环境,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學生的生活环境,从學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學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