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变得频繁,而语言作为各国政治、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其中,汉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与他国之间经济、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而汉语言文学作为汉语的一种表述形式,也因之备受关注,但近年来盛行的网络技术,却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而,本文将以网络时代为背景,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出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网络;汉语言文学;困境;发展
  作者简介:赵蕾(1993.10-),女,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引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新世纪的网络技术,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言,更是一份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寻求发展,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困境
  1、汉语言文学与生活脱轨
  网络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与实际的脱轨主要体现在传播与教育两方面,其一,在传播方面,由于汉语言的悠久性与理论性,致使其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如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因之而获取到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由于与现实的不同,也导致了观众在观看时,难以产生共鸣;其二,在教育方面,由于现在院校都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科众多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经常会被忽略,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水平,更没有运用现代流行的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致使汉语言文学与新兴媒体的互为独立。
  2、受众地位的转变
  在新型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受众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网络媒体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使很多人拜托了传统的纸媒时代,运用电子方式进行文字的撰写,进而逐渐忘却纸质媒介,更无法在书写中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另外,网络流行语的迅速传播与使用,更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无法互动的形式,让受众有了更多交流空间,这些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严重的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网络流行语言冲击
  网络的盛行,衍生出了网络流行语,而网络流行语却严重地制约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打破传统用语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其个性化与创造性的特点,备受广大网民所热爱,因此,被大量的使用,其由于词汇的新颖,符合当前大众的口味,故而,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现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支持,但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来说,它不规范的语言形态,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汉语的使用习惯及语序顺序,是传统文化的异化形态,所以,它限制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二、网络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路径
  1、运用网络,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合理,则会对汉语言文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运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构建一个新型的汉语言文学互动平台,受众可以登录平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当然也可以将自己对其的理解展示出来,另外,也能很好地和其他受众进行友好的互动,可在平台设置知识竞赛、文学评论等活动专栏,为受众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宽。
  2、规范汉语言文学教育,引导正确的网络语言观念
  由上文可知,网络流行语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打乱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语序和使用习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基于此情,规范汉语言文学教育,引导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将是推动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老师,要尽量多角度、多形式的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要意识到网络流行语存在的缺陷,并时常督导学生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不规范的网络语,对其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产生误导。
  3、提升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观能动性
  汉语言文学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它的存在,让中国的文明史有据可依,得以延续,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从基础做起,做好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是关键。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老师与学生,都对学习存在一定的误区,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成绩为终极目标,而学生亦是如此,都将分数放在了第一位,由此而引发了对汉语言文学的忽视情况,因此,在这种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成为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式。在网络发达的现阶段,要借助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运用网络媒体为载体,吸引他们的目光,利用强大的互联网络资源,丰富他们的知识内涵,可设定汉语言比拼小游戏、汉语言文学创作赛等,让其主动加入其中,成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与传递者,进而推动其继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网络背景之下,要想汉语言文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接受网络技术的融入,并将之作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如运用新网络媒体进行知识的宣传、普及,搭建专业的互联网平台,增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获取途径,促进民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等。笔者坚信,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汉语言文学,必将在网络大潮中继续前行,推动着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袁庆.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
  [2]李德吉.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策略研究[J].商情,2017(4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从《野百合花》的创作到对它的批判,无一不是当时文学思潮的作用,本文则试从不同阶段对于《野百合花》的态度变化入手,探究“野百合花”事件与其背后真正推动力的动态复杂关系。  关键词:王实味;野百合花;延安文学  作者简介:张萌(1994.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
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 年12 月19 日至20 日在北京召开,这将我国的人才问题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四川省是较早提出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省份
摘 要: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理念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快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我国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新媒体的产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双重性,文章主要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解决措施,加快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影响与对策  作者简介:赵琰(1983.8-),女,河北人,研究生,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文。  [
  论文对太阳能建筑国内外应用领域进行对比研究,即分别从应用数量,人均占有量、技术形式、应用领域和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对太阳能建筑光热、光电两大领域进行完整系统的对比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国家图书馆藏孤抄本《词林闲笔》研究,项目编号:YKC16052。  摘 要:《词林闲笔》是高士奇供奉之余的一部学习笔记,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是一部孤本。前人已整理过高士奇和他的笔记,《词林闲笔》不在其列。高士奇因博学而为康熙帝青睐,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本书各卷分布及内容,来看高士奇的求学之道。  关键词:《词林闲笔》;高士奇;学习之道  作者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优美画面,描述了边城人们的生活百态,里边掺杂了现实与理想、爱与被爱、恩怨与情感,造就了一个顺乎于自然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美。本文通过对《边城》中人文文化的探索,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于人文对作品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边城》;人文文化;文学作品;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我们常说诗人波折的境遇是后世的财富,而苏轼可以说将这一论断发展到了极致。苏轼一生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多次遭受政敌的排挤与打压,在人生逆境当中他展现出的超然与自我追求不但让人敬佩,更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本文试着对苏轼的自我追求与超然思想分别从其顺境以及逆境中生活状态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苏轼;自我追求;旷达超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