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中探索人文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优美画面,描述了边城人们的生活百态,里边掺杂了现实与理想、爱与被爱、恩怨与情感,造就了一个顺乎于自然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美。本文通过对《边城》中人文文化的探索,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于人文对作品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边城》;人文文化;文学作品;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先生一生平凡、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他又热爱文学。他曾说过“这世界或许有建造高堂大厦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建造希腊小庙”。他的代表作《边城》,讲述的是湘西儿女的情感故事,以此来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湘西人民生活的美好,歌颂人性美。湘西的人文文化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集中体现的人文思想,特别在《边城》中尤为凸出,这种人文文化也对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甚至成为了沈从文先生作品的标签。
  一、《边城》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人文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的社会。沈从文先生在《烛虚·三》中提及到:“禁律益多,社会益复杂,禁律益严,人性即因之丧失净尽”。意思就是指的是一种怀旧之情,表达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在社会上,人性的丧失。沈从文先生厌恶虚伪的人生,喜欢下层人民的真诚和热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展现出朴实的美和生活。就像在读《边城》时,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部浪漫爱情小说去读。其中最美也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却是边城人们的人性美。
  二、《边城》中展现的人文思想及对该作品的影响
  (一)对生命的关怀
  沈从文的作品中对人的生命有着极大的关注。他曾说过它是一个无信仰主义者,他唯一信仰的就是“生命”。《边城》中无不展现着他对生命的思考,它不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优美世界,它更是一群充满着力量与野性的朴素的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生命有两种对立的形式存在,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生活。生活是琐碎的,具体可见的;生命是无形的,但是又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边城》通过描述了湘西县城里一群人的生活百态折射出了沈从文先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理想生命的追求。在这个美丽的湘西世界里,他向我们呈现的是一种健康质朴的生命形式,用湘西的人文情怀为作品赋予更浓厚的色彩,表现出生命对美的追求。
  (二)对人性的反思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体现了对现代人的反思。他看淡功利的文学观,使得他更好地从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社会道德缺失和人性的扭曲。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能让读者从作品中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从而使得人们反思自我,对人性更加深入探索。他的文学作品正好弥补了最近几百年中国文学发展中,欠缺对人性审视功能。从《边城》中通过对湘西人特有的生命力和生活状态的描述,生动地表现出当地底层人民的生活,为我们认识湘西提供了指南,也为我们反思民族间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三)对美的张扬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处处散发着自然、人性的美,而这些自然人性的美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湘西世界。边城的美不只是山美、水美,还有人性的美。沈从文对边城茶峒进行了原生态自然景色的描写,故事的发生也都在这片饱有原始文化色彩的小山城中,关于这里的一切故事的发生发展都融入了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人物的举手投足间都映射出人性的美。他把自然与人性融为一体,构建了小说特殊的意境之美。
  (四)对人性善的追求
  《边城》中作者对善的传达是在构建出一个文化湘西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湘西文化中所传达出的善奠定了该作品的文化思想。作品将这种善在各种人物关系中展现出来,有祖孙之亲、兄弟之情、父子之爱、邻里之亲、男女之爱等,这一切的善良与美好无不是在湘西人文之下展现的。老船夫、顺顺,还有戍兵、商人、妓女、水手等各人物角色的为人处世都折射出了作者对善的追求,故事与人文相辅相成,使作品的感情基调更浓厚,让故事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三、文化的理想与冲突
  《边城》的主题是围绕和翠翠和傩送以及天保之间的感情,故事描绘了主人公内心对幸福的憧憬、纯情的想象。文中对湘西人民亲情、爱情或是友情的表述,都表现出了人性的美好。尽管他们生活条件不一,但是都是心灵纯洁质朴,有爱和善,这正是沈从文先生心中的理想。但它又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文化逐渐没落的一种缅怀与致敬。作品中呈现的不论是翠翠爷孙两的相依为命、傩送兄弟间的手足互爱还是底层人民的有情有义,都是作者对湘西文化最质朴、最真诚的表达和向往。湘西文化中特有的人文情怀让作品里的一切都那样顺理成章又不失美好,湘西文化中所独有的人文文化塑造了作品,它传达了精神,塑造了意境,也表达了向往。
  四、结束语
  沈从文的小说从自然风景出发,突出了空间感。让人感觉时间停止,注重意境的表达,对情节却是轻描淡写。其不自觉地对美景、人物和美丽的生命进行描写,如诗如画。从他的代表作《边城》能感受到,他将诗歌、散文等写作方式融入到小说创造中来。让他的作品更多的散发出优美、绚烂和宁静的气息。
  参考文献:
  [1]蔡.沈从文作品与人文精神初探[J].北方文学(下),2017(09):43-45.
  [2]徐桃.《边城》经典化过程的历史探究[D].海南大学,2009(12):12-16.
  [3]陈英群.《边城》的人性希冀之光[J].平原大学学报,2006(08):23-24.
  [4]叶唯.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文关怀取向[J].文教资料,2011(04):32-33.
  [5]蒋仕军.从《边城》解读沈从文文学思想的人性美[J].學术争鸣,2016(38):42-44.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了质量功能配置QFD的特征及其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标度选择问题。介绍了QFD在NPD中的应用背景,总结了QFD在NPD中应用的作用
零售是指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零售业则是零售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流通行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几乎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从零售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一论题,体育产业地位变得尤为重要,关乎到国之大计和民生大事,并且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当前形势下,体育产业俨然成为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更好地实现全省计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拓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新领域,本文就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系统各
摘 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从《野百合花》的创作到对它的批判,无一不是当时文学思潮的作用,本文则试从不同阶段对于《野百合花》的态度变化入手,探究“野百合花”事件与其背后真正推动力的动态复杂关系。  关键词:王实味;野百合花;延安文学  作者简介:张萌(1994.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
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自身所具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其在给人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的产生,如学生对手机的过分依赖.目前,不少学生都存在手机依赖症,他
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 年12 月19 日至20 日在北京召开,这将我国的人才问题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四川省是较早提出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省份
摘 要: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理念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快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我国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新媒体的产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双重性,文章主要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解决措施,加快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影响与对策  作者简介:赵琰(1983.8-),女,河北人,研究生,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文。  [
  论文对太阳能建筑国内外应用领域进行对比研究,即分别从应用数量,人均占有量、技术形式、应用领域和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对太阳能建筑光热、光电两大领域进行完整系统的对比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国家图书馆藏孤抄本《词林闲笔》研究,项目编号:YKC16052。  摘 要:《词林闲笔》是高士奇供奉之余的一部学习笔记,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是一部孤本。前人已整理过高士奇和他的笔记,《词林闲笔》不在其列。高士奇因博学而为康熙帝青睐,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本书各卷分布及内容,来看高士奇的求学之道。  关键词:《词林闲笔》;高士奇;学习之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