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改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的教学方法,尽量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将新课程教学方式粗略归纳如下:
  
  一、讲授式
  
  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讲授式有它的重要作用: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荫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有别于过去的讲授式,要注意改革:
  01.注意把握概念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之间的平衡。新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增加了许多过程性知识的介绍。如“酶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
  02.要注意将探究性思维融入讲授过程;
  03.在讲授过程中更加重视启发性教学。给出一个概念和结论之前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
  04.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在新教材每个必修模块,都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是见人、见事、见精神。
  05.更加重视改变讲授本身的被动性。讲授本身的缺陷很明显:学生活动少,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要使教师的讲授在他们变成有意义的听讲(积极思考的听讲),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即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生动、主动的得以发展。
  
  二、探究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01.就是“看科学、听科学、记忆科学”与“做科学”相融合。学生常讲:“听一听,我忘了,看一看,我记住了,做一做,我明白了。”对教师很有启发意义。
  02.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要发生深刻改变。
  03.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过程时又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一个学生都应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在操作时可以实行小班教学和小组分工;二是活动程序的每一步骤都要到位;要特别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探究技能的发展。通过探究、学生的技能有变化,特别是过程技能有很大的提高。过程技能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方法的习得。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死背这些方法和结论。
  04.掌握好内容标准中的不同探究活动的目标侧重点。小题小做,大题大做,各得斯,不能把问题复杂化。有的只要求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的通过实验收集数据,重点在控制变量和设计实验。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别”;有的只是对照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的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如“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有的偏在取样检测,“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有的要求学生合理设计实验装置,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内容要进行选择和处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教学,但也没有截然界限。如“衰老细胞的特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有些探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如原本通过理论计算来推导酵母菌种群生长曲线,新课程人教版教材通过先做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酵母菌的生长曲线。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讲究策略。首先探究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如发现型探究(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应用型探究(如项目学习)、纸笔型探究(计算、数据分析)等。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巧设质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问题设问方式多样。有情境性设问,如适度捕捞,池塘鱼种群数量却没有减少,为什么?;有延伸性设问,如从细胞周期示意图看出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可以追问:为什么间期需要较长的时间?;有联想类比法设问,如癌细胞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有无限分裂的特点,引出问题:两者在组成成分上有何相同和不同?;还有逆向思维设问,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解离,解离条件是解离液浓度一定,温度一定,时间是变量。提出问题:要想缩短解离时间,可以改变哪些条件?,此外还有直接提问,意外事件提问法。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果可能出现加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产生的气泡也不是很多,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合作式
  “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个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完成指派的任务,即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每个成员的工作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以小组活动(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整个教学进程应遵守以下原则:
  01平衡性原则 在安排学习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性格、智力差异等因素,使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良性互动,吸收彼此优点。教师不能偏袒任何学生,同时“一枝独秀不是春”。
  02主体性原则坚持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主线”原则,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变;由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师生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所以教师应是学生的领队,需要“引导”就到队前,需要“穿针引线”就插到队中,要担当好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03合作性原则 合作学习主张培养成员之间的互动精神,在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在活动中品尝付出的喜悦及成功的快乐,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04层次性原则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循序渐进。
  05激励性原则 “每个人都需要成功的安慰”,应对学生多做肯定性评价,培养其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一种努力奋发、积极向上的动力。
  此外还有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其他文献
【摘要】这篇论文正文部分共3277个词。简析了初中英语词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多角度、多渠道分述了一些词汇教学法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的一些做法。以求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能以较轻松的心情较快地识记单词并掌握它们,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词汇教学;积极学习;直观教学;解释法;语境    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别利雅也夫认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词就是一个复合刺
语文课程是一门有着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而又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与美育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语文课程与美育的关系角度看,缺乏美育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忽视语文教育阵地的美育也是一种有缺憾的美育。
在我国历史上,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不仅轰动中国、轰动世界,更促进了中国近代史的到来,林则徐也从此被誉为“民族英雄”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台湾在这一时期促进收入平均化的主要举措有: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分配制度的调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品供给与消费的理论模型,对"幸福—收入之谜"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通过对相关现象的研究结论表明,"幸福—收入之谜"更易发生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时期。在这一
本文通过收集1978~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人均统计数据,采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并对近年来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幅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
[摘要]我们知道,实验在化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教学都是不为过的,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实验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根本要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原理,还能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素质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摘要]化学实验;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