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的艺术创作的局限性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州八怪的艺术创作对扬州画派的审美取向有着至为深刻的影响,使扬州画派呈现以俗入雅、雅俗共融的特色,但是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分析其局限性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扬州八怪;艺术创作;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3-1
  扬州地处淮河要塞运河入江之口,自隋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明清易代之际,虽然遭受严重破坏,但康熙后期已逐步恢复。此后,随着封建商业资本在这里集中,扬州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货资云集,漕运发达,盐业经济居全国之首。盐业经营的巨额收入,盐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渴求,造成了“海内文士,半集扬州”的盛况。各地画家,纷纷而来,人才荟萃,流派纷呈,扬州画坛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兴盛局面。
  盐商的发达以及随之带来的扬州经济市场化、商品化、风俗化的发展,影响了扬州八怪的画风。八怪画派的艺术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受“争奇斗艳”的审美情趣以及商品化市场的影响。“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画风的出现,是以扬州盐商带动的经济繁荣为基本条件的。”扬州位于长江航运与运河漕运交结的枢纽,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日渐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在封建社会盐业专卖的政策下,盐业利润丰厚,明清盐赋收入在全国财政中占有支柱性地位,而两淮盐业的产量和地位都居全国之首,扬州是两淮盐业中心,也是财富最为集中的地方,大量与官卖事业结连一体的官僚资本,不但为扬州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使此地文风特盛,英才蔚起,奠定了艺术兴盛的文化基础,而且直接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绘画消费资金。扬州盐商中的大部分是徽籍商人,他们的家乡皖南文化很盛,形成了崇儒的风气,徽商虽然迫于生活走上了从商道路,但也以“贾而好儒”著称,把大量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包括收藏书法名画上。实际上“好儒”也是徽商与经办盐务的官僚(这些人绝大多数是通过科举进身的儒士)谋求共同语言、联络感情,从而获取更大利益的手段。盐商渴慕文化、附庸风雅争当有文化的商人,积极赞助文人与文化艺术事业。扬州商人广泛收集图画字画,大兴养士之风;他们还争当社会文化活动的支持者与组织者,积极兴办书院,资助书籍刊刻以赞助文化事业。商人对书院的兴办不但在学派上兼收并蓄,而且传播了带有反封建礼教色彩的思想文化。扬州商贾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热心与赞助,既繁荣了创作,也吸引了各地人才。以徽商为主的扬州盐商,对扬州画派的审美取向有着至为深刻的影响,使扬州画派呈现以俗入雅、雅俗共融的特色。这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在意蕴上的局限,开拓了文人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新领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民间审美层次,究其原因,则离不开商人市民阶层的发展和他们新的审美需求,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八怪大多出身寒微,尽管他们都是饱学之士,也怀有济世抱负,但由于时运偃蹇或屡试不第而空怀壮志;或曾为卑官而终遭贬黜;或终生布衣而怀才不遇。坎坷的人生际遇造成了可羞可贱的悲剧情节,加上他们天性桀骜不驯,使其心境与张扬人性的异端思想,言论和艺术向时代的个性解放思潮迅速汇流。性格决定命运,八怪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受其个人经历、悲剧性格的影响。郑板桥出身寒门,从小敢说敢言,臧否人物敢于放言高论,因此少年时代已经有了狂名,他的诗词痛快直言,通达浅显,他的绘画精神毕露,风格犀利,牢骚满腹。金农,出身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而充分的家族教育,也有足够的家资与名人交往。在他30岁前,他的生活是美好难忘的,他师从何焯,学习金石碑版之学,这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必要的学术基础。1707年何焯入狱,金农的父亲故世,家道突然中落,接连的打击把他的精神击垮了,颓废而感伤,他抱定消极处世的态度,给自己一些安慰,给自己起了“冬心”一号。金农由此来到扬州,之后周游四方。50岁进京应考失利是他人生的又一次打击,最后他重返扬州。金农首先在书法上有了重大突破,写出了“漆书”,这使他的书法成为中国书坛的一块丰碑。金农晚年题画的楷书也很特别,可用“拙、顿、生、冷”四字概括。他的行草也如老树生花,姿媚百出。金农50岁以后才学画,60岁以后才学竹。他画的梅花往往捎带人事,暗喻心境,由梅及人,发人遐思。晚年,金农卖画、写经、写匾额楹联、转手文物,还兼卖砚、卖灯,在扬州卖画人中是收入颇丰的。汪士慎,迫于生计,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画梅竹、画横枝老杆,他的梅花湿润苍劲,冷傲孤芳,独树一格。偏盲以后的生活更加清苦,他把自己关在偏巷陋室,暗自叹息自己孤苦落寞的日子,他画的花卉是惨淡的、冷艳的,略带着憔悴与无奈,这是画家淡泊而无奈的心灵返照。
  八怪崛起之际,正是被官方推崇的正统派山水花卉如日中天之时,学者成风,流行海内,虽然追随者陈陈相因,亦步亦趋,但王原祁正值晚年,声誉日隆。传统美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起前所未有的丰富经验和优秀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多种多样近乎完善的程式制作技巧。这一切又都体现在以往的作品和著述中。由于传统美术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许多门类、品种、题材、样式、风格、流派已在不同意义上走过了其高峰期,几乎无可逾越。这样,清代美术家另辟蹊径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小,因此就只有在传统的局限中用集大成的手段去整理、总结、综合、演绎前人的既有成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八怪不满足正统派画家的创作目的,追求“崭新”与“异趣”,受到正统派的贬抑,因此八怪只能作为一股艺术力量存在,而不能发展成为引领时代的艺术潮流。
  作者简介:
  俎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王蒙于1366年所作的《青卞隐居图》是其绘画成就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创作过程等因素的分析,从图像语言和艺术心里的层面先对其进行着重的释读。解析王蒙在作品中传递的焦虑、苦闷和思念之情。  关键词:《青卞隐居图》;王蒙;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1-1  一、青卞隐居图的产生、流传  (一)卞山地貌与文
摘要:柳琴戏的唱词不仅有一定的形式规格,而且有一定的音韵规律,对句数的安排、字数的多少、声调的平仄以及韵律的应用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合辙押韵,字正腔圆。具体说来,柳琴戏传统沿用的“中州韵”(亦称“十三辙”),基本类同于今天规范化的汉语声韵。  关键词:柳琴戏;声韵;专用词汇  中图分类号:J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38-2  柳琴戏的唱词不仅有一定
摘要:书法艺术讲究气韵生动,而水有流泄之美。瀑布江海风云急雨的流转飞动所表现出的生动气韵与书法艺术极其相近。大自然中水的灵性,为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使水的精神融合在书法线条的变化中,让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学习书法需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关注书法的文化内涵,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  关键词:水;书法;行云流水;积累;水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石材的魅力,是个历史久远的话题,不妨说人类从诞生之始至今从未离开它的魅惑。不过这里并不论及那些惹人痴迷、美化环境的怪异之石,也不论及那些诱人钟爱玩赏、佩饰的珍奇之石,而是要谈论那些一直引起雕刻家敏感、敬畏、景仰、崇拜的具有超自然威力的岩石(花岗石、玄武石、大理石及石灰石)。看看这些石材曾在雕刻艺术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雕刻家在完成自身审美理想的追求中,如何使这些石材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关键
中国书法艺术从文字的起源到书体的演变发展,书法艺术也从不断的自我觉醒,逐渐建立规范,并走向后来的异彩纷呈。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宗教思想文化始终隐含在其中,可以看出文化与书法、传统观念、思想的密切关联性。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存在状态,使得书法艺术成为一门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境界息息相通的独特艺术。在宗教文化中,禅宗思想在吸收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并经过中国民族文化思想的参透,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
摘要:“土改”时期的美术宣传活动是最需要美术家投入作画热情的政治运动之一。在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因宣传土地改革工作的需要,广西美术活动离不开围绕土地改革工作开展。土改时期的美术活动深深影响了广西现代美术的早期形态,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对未来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广西;土改;美术宣传活动  中国分类号:J2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台儿庄古城经过历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同时为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进行雕塑设计制作,主要从选题方向、设计过程、制作细节等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摘要:本文以心象在表演中的作用为题,从心象概念的来源出发,揭示了心象的内涵,举例证明了心象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归纳了如何培养心象的要点。希望通过对心象的阐述和理解,更好地让大家知道心象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我们今后的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且热爱表演。  关键词:心象;表演;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
油画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的历程。虽然在相当长的年代里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制约,但是中国油画创作总体上始终保持着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些年来,在题材、形式、语言方面,当代油画家们勇于探索,呈现出多样性的面貌。既有反映当代社会各阶层人物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表现我国历史文化和山川风貌的作品,还有敢于标新立异,尝试油画语言创新、冲撞人们视觉的作品,油画创作成绩是显著的。  成功
千百年来,许多画家的心灵世界以及绘画语言对于广大大众来说,往往是个迷,甚至一些艺术评论,在某一画家的细微含妙之处,也未免有错判。为什么画家的心灵世界往往决定其独特的艺术观念及绘画语言。这就是一把打开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可或缺的神秘之锁。  中国传统绘画自宋元以来,及至明清文人画的产生,形成了士大夫一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其精神内涵,直至后世,很多人也难以知晓。为什么?因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